乌日罕
【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生活与经验的起点,也是语言发生与发展的基地,幼儿所接触到的语言最多来自他们的家庭,家庭文化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作者以呼和浩特三所蒙古族幼儿园为案例,分析家庭文化对幼儿母语学习的影响,提出少数民族家庭特有的文化对幼儿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少数民族 家庭文化 幼儿母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32-01
家庭是孩子的生活与经验的起点,也是语言发生与发展的基地,幼儿所接触到的语言最多来自他们的家庭,家庭文化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作者以呼和浩特三所蒙古族幼儿园为个案,阐述家庭文化对幼儿母语学习的影响。
一、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研究选取的样本是从三所幼儿园的小、中、大蒙语班中随机抽样,其中赛罕区蒙古族幼儿园蒙班是小中大班组成的混龄班。调查的家长总人数为120人,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02份,问卷有效率85%,其中市蒙古族幼儿园家长67人,占65.7%,新城蒙古族家长20人,占19.6% ,赛罕蒙古族家长15人,占14.7%。
幼儿园家长来自城市经济领域的各行各业,职业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文化程度从小学到博士均占一定比例,样本的各项指标基本符合研究的需要,所选的幼儿园又是蒙语教育发展较好的A所幼儿园,母语教育中等发展的B所幼儿园以及只有一个混龄班的C所幼儿园,总体样本具有代表性。
二、家庭文化客观因素
1.家庭结构
从数据来看,一是家长年龄中“中间型”、“年轻型”比例较高,说明他们用双语受教育的多,双语水平较高;二是人员结构,核心家庭占76.5%,也就是父母独立抚养的占多数,这种家庭使用民、汉两种语言的可能性较大。复合型家庭占19.6%,这种家庭使用母语的情况比较多见,双方父母都来自农牧区,从小受母语教育,能为孩子提供母语的语言环境。
2.父母受教育水平
国外学者贝莱的研究表明,孩子的智能与父母的学历有着一定的关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关系越来越密切。[1]调查显示,其父母亲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有着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态度,也有各自的教育方法。这些家庭更多的时间用于读书、学习、充实自己,这也使得大部分家庭的气氛是积极向上的,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正面作用。
3.家庭使用语言
关于被调查对象的家庭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呈以下情形:大多数蒙古族在家里与孩子进行交流时特意地用蒙古语交流,目的是想保护本民族语的发展,努力帮助孩子学习母语。还有一些家长规定时间段来说纯蒙语,规定的时间里全家人必须说纯蒙语,要是违反规则,进行罚款,以这种方式给孩子创造蒙语语言环境,支持孩子说母语。
4.家长母语水平
调查显示城市蒙古族家长母语水平普遍较高,能够在家庭中创设语言环境,并能为孩子提供辅导。随堂观察发现各班都有个别幼儿发音纯正的现象,主要是家庭中具备了良好的母语环境,加之班里与蒙古族幼儿一起生活,可以使用母语。
三、家庭文化主观因素
1.家长母语教育投资
有学者指出,家庭环境的质量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重要作用。[2]在访谈中,家长赞成孩子接受母语教育,并愿意为孩子创造优越条件。统计发现,多数家庭幼儿图书的蒙汉比例近相同,也有些家庭主要是汉语幼儿图书,甚至有的家庭根本没有蒙语图书,这是由于蒙语儿童读物非常有限,这说明家长以自己的条件、方式来给孩子创造了解母语、使用母语的机会。
2.家长语言观念
语言态度是影响母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家长的语言态度主要体现在对待母语和第二、第三语言的态度上。调查显示,96.8%的家长都认为对孩子来说蒙语比其他语言重要,说明家长对母语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也说明家长的语言态度影响孩子语言选择,其中有71.6%的家长认为母语对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最主要的语言,是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也有一部分家长,让孩子选择母语学习是出自于多一门语言多一个出路或照顾政策多等心理。调查还显示,多数蒙古族家长对学习汉语和外语都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现在的孩子需要多种语言。
3.家庭语言教育方式
调查显示,多数家长认为给孩子了解民族文化是学好母语的基础。分别有53.9%的家长和54.9%的家长以带孩子参观民族博物馆,了解民族风情或在家庭生活中,保留民族文化来给孩子熏陶民族文化,为学好母语打基础。其次50%的家长经常与蒙古族家庭来往,给孩子创造交流的机会来支持幼儿学习母语,还有45%的家长选择和孩子一起观看民族节目,因为绝大部分孩子每天都有一定时间看电视节目,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幼儿可以通过学说节目中对话来提高口语能力,也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途径之一,家长利用孩子这一特点来学习蒙语也是一种学习母语,提高母语会话能力的途径。
四、结论
家庭环境中的客观因素:父母的年龄、学历、职业、收人及母语水平对幼儿接受母语教育的过程中有深刻的影响。由于幼儿处于语言习得的初步阶段,受到其身心与思维发展不健全的制约,只能被动接受家庭提供的语言环境。良好的客观环境带来的好处势必为幼儿接受母语教育提供保障;反之,家庭无法为孩子提供语言习得环境,母语教育就只能局限于幼儿园活动中,特别在寒暑假期间,这种家庭环境中的孩子语言倒退现象严重。
家庭环境中的主观因素:父母的支持力度、语言态度以及家长的主要教育行为为幼儿习得母语提供了精神动力。对于学前子女而言,这些因素会进一步强化幼儿语言习得的效果,有利于语言兴趣的培养与延续,也有利于子女母语观的形成。由此可见,少数民资幼儿家庭的家庭语言环境作为子女形成自然母语个体的第一环境,直接影响子女的母语习得。要想缩小孩子在母语习得起跑线上的差距,幼儿家长应在家长会或家园合作活动中与老师多交流、沟通,提高对母语教育的认识,轉变学好外语走天下的语言的观念,从思想上、行动上积极配合幼儿园实施母语教育。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多给家长示范或讲解配合的具体措施和做法,优化家庭语言环境,从而改变目前部分家庭不主动、不积极配合教学的状况,使家庭的母语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在园母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生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84页。
[2]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