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般的记录

2014-04-29 00:44马拉
中国摄影家 2014年3期
关键词:艺术摄影什邡摄影家

马拉

有个摄影家说,纪实摄影更强调直觉和现场,拍出来的作品趋向原生态,具有粗糙的质感,技术居于次要位置。搞艺术摄影的去拍纪实摄影,由于对技术考虑得太多,从而忽略了现场,拍出来的作品总有些雕琢的味道。

看郭继江的作品,让人有些矛盾,他的作品多是新闻摄影,这可以划归纪实摄影的范畴。仔细看看,又有艺术摄影的范儿。这可能跟郭继江的出身有关,他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专业,讲究构图和色彩。看他的作品,你会觉得这是一个打通了艺术摄影和纪实摄影界限的人,艺术和纪实在他看来并不矛盾。如果放在文学界,这就是畅销的纯文学作家!

任何一种艺术,所区分的无非只是工具和材料。作家使用文字,画家使用颜料,摄影家使用相机,舞蹈家使用肢体,在这个基础之上,有一个抽象的概念—人文意识。任何一种艺术都有一个永恒的主题:如何表现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经验。很难想象,一个对与之密切相关的世界无动于衷的人会是一个好的艺术家。

苏珊·桑塔格在《影像的世界》中写道:“摄影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记录,而且还是面对现实的新方式,就像难以计数的当代摄影文献的效果所证实的那样。”摄影是对现实的强调,它让细微的具体的形象得以凸显,从而产生意义。当我们看到解海龙《大眼睛》这张照片时,画面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无限的是我们从中联想出来的事物。好的摄影作品,必然是感受的延伸物。它通过强调具体的形象来激发我们的感受,调动我们的经验,摄影艺术由此得到确认。

郭继江具有良好的艺术感受力,也是一个具有人文意识的人。他很少从大处着手,相反,他把视角放低,放到和摄影对象同等,甚至更低的位置,试图去接近他们,理解他们。这让他的作品充满现实的趣味,不居高临下,不自以为是。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谈到现实主义,不少摄影家喜欢把镜头对准宏大的事物,动辄与时代、命运相连。这当然也没错,却是让人怀疑的。历史由细节构成,作为一个写作者,我更关注在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命运。看郭继江的作品,常常产生这样一种错觉,这是一个手持锋利小刀的人,在他看似柔情四溢的镜头下,藏着一把刀子,割得你心疼。看看他的《九月利比亚》,他的镜头中没有战争,他将镜头对准那些拿着枪的孩子、伤兵,甚至墓地中的年轻人等利比亚人民的日常生活。战争的残酷,对人性的损伤由此一览无余。我想到了以色列伟大诗人阿米亥的《战地之雨》“雨水洒落在我朋友的脸上/洒落在我活着的朋友的脸上/他们用毛毯遮盖着他们的头/雨水也洒落在我死了的朋友的脸上/他们身上什么也没有盖。”短短几行胜过千言万语,一个鲜活的细节足以战胜一部电影,郭继江干的其实是同样的事情。

我还记得汶川大地震期间,他去了什邡,回来之后,我以为他会拿出一堆司空见惯的救人抢险之类的作品。但他没有,他给我看了一组照片,拍的是什邡蓥华罗汉堂,地震中损坏的佛像东倒西歪。所谓佛像庄严全部被摧毁。我们无法想象佛的悲伤,却可以想象那里的人的痛苦。震后几年,郭继江多次重返旧地,他的影像依然小视角地切入,他拍了两朵飘零在水中的花、煮饭的妇女,这些日常的影像默默地告诉你那里正在发生的一切,真实而有力。

如果对艺术家最高的赞美是:你是一个诗人。那么,我想说,郭继江就是一个摄影诗人。

猜你喜欢
艺术摄影什邡摄影家
张霆艺术摄影作品
Scènes盐值艺术摄影空间二期
什邡农商银行首发20个“红色信贷”项目
四川绵竹红岩什邡式磷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大摄影家
叶波校园艺术摄影选
守望(水墨风艺术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