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苏
“这是从银行抢钱。”有人这样形容余额宝对银行存款的吸引力。
2013年6月末推出的余额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入侵互联网金融市场。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的规模为1853亿元;而到2014年2月14日,余额宝规模已超过4000亿元。
令人咋舌的数字背后,是广大支付宝散户们趋之若鹜地将余钱存入余额宝。由于余额宝收益较比银行高,而且操作灵活,许多人将银行存款转移至支付宝,这让曾经高高在上的银行苦不堪言。
可对比的数据是,2014年1月,在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增加2000多亿元的同时,央行数据显示,银行存款却大幅减少9402亿元。而在2013年同期,这一数字是净新增7499亿元。
值得庆幸的是,在互联网金融不断“抢走”存款的同时,傲慢的银行们终于开始觉醒,并开启了“存款保护战”。 工行、中行、建行、交行、民生银行等相继行动,推出或准备推出自己的T+0产品。
余额宝们来袭
每天早上,做策划的李剑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上的支付宝钱包客户端,看看余额宝又有了多少收益。
“我每个月都会限定自己的花费,规定每个月都存一定余额。”毕业4年的李剑,手上有一笔小小的存款。“这点钱买理财产品不够,股市和基金风险又太大,所以一直在银行零存整取,但利息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李剑介入余额宝是在2013年10月,一位从事程序开发的朋友告诉他,他将原来在支付宝的零钱转入了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每天都有一定的收益:“虽然每天收益不多,但相对存银行的利息来说,明显更具吸引力。”
在朋友的建议下,李剑尝试了余额宝,之后便成了余额宝的铁杆粉丝。“听说1元起购,门槛很低,收益却比定期存款要高,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转了些钱进去。”李剑向他的余额宝转入了1万元,第3天,显示收益1.31元。李剑算了一下,年化收益率有4.7%,比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高得多。
随后,他把他所有的存款都转进了余额宝。“日收益过10元,我开玩笑说,每顿吃饭可加个鸡蛋了。”
李剑现在只要有闲钱,就马上转入余额宝中。“跟传统理财不一样,余额宝每天都能看到进账,心里美滋滋的。”李剑现在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上的支付宝钱包查看收益,“看着每天进账的收益,就莫名高兴起来。”
与李剑一样,关心收益的人正在形成一个群体:他们大多比较年轻,步入职场不久,没有更多的存款;他们担心通胀,想投资理财,但银行理财产品门槛太高,投资基金和股市有风险;他们称自己为业余理财控,不关心金融政策,却对着余额宝里每天几块钱的收益沾沾自喜。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这个群体也正在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越来越多的不同层次的人群开始介入余额宝。
支付宝方面的数据显示,由于年终奖效应,2014年1月22~28日,有近400万人在余额宝内存款,日均转入超100亿元,比平时高出数倍。而1月16日正式上线公开测试的微信理财通,到1月28日的规模已经突破百亿元。业内人士称,1月份仅余额宝和理财通带来的规模增量就超过1000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余额宝的规模增速正在不断加快。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2月14日,余额宝的规模已经突破4000亿元。从0到2500亿,余额宝用了200多天的时间;但从2500亿到4000亿,余额宝却仅仅用了30天。
随着阿里巴巴余额宝的出现,互联网金融这匹“黑马”也随之引爆了整个行业。腾讯、百度、苏宁、易宝支付、盛大等一大批企业先后入局,以颠覆者的姿态向金融行业发出“挑战书”。
微信理财通也成为继余额宝之后的热门草根理财产品。2014年1月15日晚,被业内称为微信版余额宝的腾讯微信理财平台理财通悄然开启公测,上线首日,理财通吸纳资金就达到了8亿元。
除此之外,类余额宝产品也正在迅速蔓延,苏宁推出的零钱宝随后上线,京东和鹏华、嘉实合作的类余额宝产品也将于3月份上线。而中国电信、联通和移动三大运营商也在和基金公司商讨类似相关合作,剑指金融理财市场。
亲民的互联网宝宝们
“收益比银行高,这是我们把钱从银行取出来放入余额宝的一个原因。”李剑告知记者,他过去将钱以零存整取一年的形式存入银行,每月存1000元,当时零存整取一年的年利率是2.85%,一年下来,利息仅185元左右。
“我们了解了一下,即使余额宝年化收益率真没有6%,短期年化收益也能超过4%,还是高于银行。”在李剑的收益表中,自2013年10月进入余额宝以来,短短4个月时间,他的累计收益已经超过200元,“我在银行存了一年,收益还不到这个数字。”
收益高只是李剑们介入余额宝的一个因素,事实上,随入随出的理财方式也是李剑们对这种理财方式情有独钟的重要原因。
“买理财产品,少则5万元,多则10万元,还有固定期限,这对我们都是一个极大的限制。”李剑笑着对记者说,像他们这个群体,手头的钱都不多,同时,这些钱随时都有支出的可能。“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没有门槛、随时可以使用的理财方式。”
余额宝们正符合这种需求,不像传统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宝们一般不设下限,且都支持随时支取和存入,更重要的是,余额宝们还可以实时用于网上购物、转账、充话费等操作,非常适合同时有消费和理财需求的年轻人。“用余额宝实现转账,到账快,更重要的是还省了手续费。”
“使用余额宝之类还有一个好处,收益能随时随地查询,看着红利‘滚滚而来,心里就很满足。”在李剑看来,余额宝们的这些优点,足以让他们直接将钱从银行那里拉出来。
“我春节回家,就推荐我身边的朋友也把钱放入余额宝。”作为余额宝的铁杆粉丝,李剑热衷于推荐这种理财方式。“看了我的收益,很多朋友都将钱从银行里取出来放到余额宝或者理财通里面。”
“余额宝在给予高收益承诺的同时,更是利用廉价的互联网技术,提供了安全快速、温馨细致的服务。而服务能够创立品牌,品牌即投资者的忠诚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余额宝的兑付压力。很明显,银行在与余额宝们存款对抗的第一回合中输了,而输的最大原因并不在于其过低的承诺利率,而在于银行传统的、落后的、完全败北的服务体验。”一位基金公司客户经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阶段来看,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成功地吸引了大批类似李剑这样的群体。“它们的模式可以总结为‘短期资金用途+增值+实时赎回。亲民的产品设计是这类产品的制胜法宝。”
后知后觉的银行宝
面对不断流失的存款以及各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不断增长的资金规模,各银行开始出招反击,推出流动性高、收益率堪比互联网产品的各种银行“宝”。
2014年2月10日,中国银行旗下理财产品活期宝悄然上钱。相对于动辄5万元、10万元起步的银行理财产品,中银活期宝货币基金仅1元即可认申购,同样适合“草根”投资者。
与一般的货币基金产品相比,中银活期宝货币基金每日分红,将每日收益转为基金份额,让投资者能利滚利、钱生钱。此外,通过中国银行卡在网上直销平台申购该基金的投资者,还可以享受T+0赎回即时到账的便捷服务。活期宝上线首日,七日年化收益率为6.758%。
“这一产品的推出,被认为是国有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反击,与他们抢存款。”平安银行一位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各大银行已经有所行动。
据介绍,实际上,2013年12月,平安银行旗下的理财产品平安盈就悄然上线,首期合作方为南方基金,投资标的为南方现金增利货币基金。2014年开年,交通银行先后携手交银施罗德与易方达基金推出了“货币基金实时提现”业务。
随后,工商银行携手工银瑞信推出了一款工银薪金宝业务。据了解,工银薪金宝是专为工行客户定制的现金管理工具。对比传统型的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该业务的认购金额起点为100元,并在工行渠道内可实现资金“T+1”到账。
民生银行如意宝也即将上线,内测七日年化收益率为6.7%。建行也正在筹备代销渠道T+0业务的上线,另有多家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也在与易方达、广发等基金公司接触。不难看出,银行正面迎击互联网金融各种“宝”的大幕已经拉开。
除了对接货币基金外,部分银行还试图用自家的开放式理财产品留住存款。如招商银行的赛宝金业务,归属于招行的日日金产品系列。作为一款开放式银行理财产品,赛宝金的流动性完全可以媲美活期存款,收益率也是天天公布。
而浦发银行的天添盈同样是一款流动性颇高的开放式理财产品,其资金真正做到了实时到账,赎回资金零延时,年化收益率与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相比也颇为接近。
然而,面对如此之多的银行创新业务,很多客户却并不知晓。
“我身边的朋友都没有去了解过这些产品,近期也没有计划将钱转进去。”对于银行推出的这些产品,李剑直言不讳,在他看来,余额宝和理财通是他们目前理财的首先途径,“余额宝门槛低,操作方便,收益也还可以。银行还是没这么方便。”
“一些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产品,还处于养在深闺的状态。”在上述平安银行客户经理看来,银行在推这些创新业务时颇为低调。“主要是一旦大规模地进行宣传,客户都会将其活期存款购买这些产品,这将直接导致银行的活期存款减少,并变相提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
除了银行自身的利益纠葛,上述平安银行客户经理认为,银行宝发展不尽如人意,与银行入口流量较低、用户体验欠佳有关。该客户经理表示,各家银行自己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与阿里、腾讯、百度这些互联网大佬比起来,入口吸引度、活跃度相差很多,更别提客户体验了。
这也就意味着,银行在推出创新业务的同时,其实付出了增加吸储成本的代价。“然而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银行已经没有退路,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倒逼,银行只有跟进。”上述平安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如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