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丽
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使学生下笔有神,乐写、善写作文呢?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落实三维目标
對于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重要的。我根据学段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首先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第一位。教材中的习作在编排上努力为学生自由习作提供方便,不规定习作的题目,一般都提出一个内容的范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可以写的内容。题目由学生自己拟定,学生可以把想写的写下来,有题目也行,没题目也行。这个宽泛的条件不再使学生感到写作的压力,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另外,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如让学生读自己的习作,请同学评价;让学生把自己的习作编辑成册,自我欣赏、自我评价;教师口头、书面评价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习作的快乐。其次,我以赏识的眼光看待能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的习作并及时给予肯定,把三维目标落实在习作当中。
二、重视评价,培养积累材料方法。
学生的写作都需要有真实、丰富的材料。以往作文题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平时没有写作材料的积累,到写的时候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更谈不上真情实感。许多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疼,要么觉得没什么可写,要么心中有话写不出来。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在平时作文训练中我做了较大的改进,习作内容不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从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在这样的教学平台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对习作的要求,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在评价学生的习作时,既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具体考查学生积累了什么材料,更考察他们积累各种材料的方法。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三、教给方法,训练学生写出佳作
在作文教学中从口语交际到习作,从内容安排,到方法指导,做到可操作性强。一是结合范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习作的基础训练。如各种动植物、景物、场面的描写和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的描写结合范文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在范文中找联系点,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二是农村自然风光优美,社会生活丰富而独特。引导学生去观察,去体验。观察自然界的新奇和绚丽,体验社会会生活的独特魅力。领着学生去看,看看大自然的五彩画面;领着学生去听,听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领着学生用心去感受,感受那美好的生活。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鼓励学生说真话,写事实,叙真情,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一文多做,逐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四、建立档案,激发习作热情。
我在作文教学中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改。鼓励学生“写好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和我们分享习作的快乐”,“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读给大家听”,“把习作和图画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等等。这样,学生之间很容易形成互相欣赏、互相评比、你追我赶的写作氛围。
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方面有成就感,我结合教材的提示,发动学生给自己建立写作小档案。小档案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其中除了保存学生自己认为很满意的作品、习作比赛的获奖作品及老师在全班面前读过的作品之外,还包括老师及同学对本人写作的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方面的记录。这样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总之,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勤劳的小蜜蜂,多思考,多练笔,学生就会有内容要写,有情感要抒,对作文的兴趣就会越浓厚,就会爱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