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速回归本质
这次交流会选择在常熟召开,应该说非常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常熟服装全国闻名,可谓行业的风向标,“常来常熟”这句话对于服装业来说非常贴切,看常熟便知天下。
常熟市副市长陈惠良在致辞时介绍,纺织服装业是常熟市的支柱产业,有“两个1000亿”之美誉——常熟服装城市场成交额超过1000亿,常熟服装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但在最近几年,这些金光数字的背后开始渐露阴霾,据常熟当地一位资深人士介绍说,现在“过得还好”的企业比较少见,大部分企业处于“过得去”的状态,另有不少企业“过得很差”,连生存都成问题,遑论升级。
常熟服装业面临的状况很典型,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谢明说,目前江苏全省服装企业都背负着多重压力。“因为市场竞争激烈、成本不断上升、政策环境步步紧逼,如何提升品质和效率、拓展企业利润空间,已经成为了当前江苏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主题。”谢明说,此次服装科技成果交流大会对于江苏省服装业来说是一次机会,江苏服装企业可得近水楼台之便,为下一步升级注入思想活水。
这个科技创新变幻无穷、跨界融合无比盛行的时代,也正是大家冷静下来思考、研究、践行服装产业转型升级之路的最好时机。如果说“十二五”是“十一五”的延续,那么接下来的“十三五”将有本质的变化。
会上,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冯德虎对中国服装产业现状做了全面梳理,他指出,当前国内正处于经济换挡期,各种问题交织叠加,在这种“新常态”之下,回归到做产品、提高效率和品质已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红领集团常务副总裁李金柱也持同样的观点:“遍地是黄金的红利时代已经过去,服装行业要回归本源,回归到生产和消费的本质。”李金柱说,在消费者主权时代,品牌要追求更加“极致、简单、便宜、快速”的消费方式。他透露,红领集团将于今年底开出一家名为酷特(Coolette)的直销体验店,在原来C2M生产模式的基础上,融入O2O经营模式进行二次颠覆,从而打造出工商一体化、跨境电商直销的C2M+O2O模式,该模式完全以消费者为中心,彻底消除中间环节,真正为C端消费者创造价值。
冯德虎表示,科技创新以前都是协会呼吁得多,现在各地政府和企业都开始主动作为了。“这源于企业求新求变的内生动力,科技创新终于从口号变成了实际”。
迎变革服装业价值重估
近几年来,服装行业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对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日益明显,这从本次交流会上展示的科技成果中可见一斑。来自中国科学院软件所、中国服装协会专家委员会、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学院的专家教授以及来自四家企业的高管,分别分享了服装柔性制造、大规模定制、不落地生产、第四代缝纫机、服装业物联网、服装智能快速生产等服装行业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和理念,每一项成果都体现了“两化融合”的实质,每一项技术都可能为服装生产带来全方位变革。
富怡集团天津宝盈电脑机械有限公司在本次交流会上展出了最新的全自动升降机头模板缝纫机,这也是此次大会上唯一带机器实物亮相的企业,其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高接枝说:“如果你今天看到第四代缝纫机还觉得新鲜,那你就已经落伍了。这种机型早已卖得如火如荼。可以预见,未来第四代缝纫机将会成为服装企业的主力缝制设备,然后根据缝制工艺的不同,再配备若干专用缝纫机和普通工业缝纫机。这就改变了以前设备配比、设备摆放、设备使用等经验常识。”
苏州琼派瑞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TP科技)分享了物联网在服装业的应用,该公司的服装精益化(LEAN)生产设备,可将产品工序拆分,按节拍时间推动,使服装工厂达到单件流生产模式,效益提升约15%~30%。TP科技董事长刘航东指出:“在服装生产线中,就算只采用一小段物联网技术也能产生很大效益,在科技主导创新的时代,服装产业将是一门新兴产业。”
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凌军认为当前服装制造业正面临重大转变:“将来,以不落地生产、高度信息化、高度智能化为核心的‘未来工厂一旦成型,服装业将成为一门很有想象空间的产业。”
武汉纺织大学纺织学院院长、广东省均安牛仔服装研究院院长易长海是一个行业著名的“牛仔迷”,他分享了“牛仔服装智能快速与清洁化生产”的多项新技术,并指出,未来的服装生产设备将是光机电网四位一体化。他还提出了一个“易长海设想”:“我想做一条纺织产业链的高速公路平台,产业链上的每个企业都可以接入这个平台,从而形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对接。”
吉姆兄弟(无锡)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建科并非服装业出身,来自IT界的他更像是个爱尝鲜的“玩家”,有很多出挑的新想法。他认为,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时装定制业务必须要有一些新模型,他就把吉姆兄弟定位为“时装定制业的创新实验室”,并提出了“生产技术免费输出”、“时装定制联盟”等多个前卫想法。
接地气跑完最后一公里
“转型升级到底怎么走?往哪走?”常有服装企业为此焦虑不安。必须说,这次服装科技成果交流大会举办得正是时候,它几乎囊括了当前最前沿、最时髦的服装制造理念,彼此想法交流碰撞,常有不谋而合之处,又生发出新的灵感火花。演讲嘉宾也像明星一样,被一群服装企业主包围,纷纷要求支招解惑——这种求知若渴的场景,真是好久不见。
但精彩归精彩,也有人从实操性角度考量,得出了不一样的看法。在本次交流会间隙,记者就听邻座的一位服装行业的老前辈讲:“在现在这个行业困难时期,服装技术企业应该多拿点干货出来。我们首先要从实际出发,看这些科技成果,哪个是能让服装企业普遍适用,能真正产生效益。”
科技成果如何落地,确实是一个需要直面的问题,冯德虎称这是“最后一公里”。基础研究还不够,两化融合程度低,创新人才急缺,创新体系不健全,产业链内的协同创新机制缺乏,都是我国服装行业创新时面临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本次大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服装协会专家委员会换届会议,会议宣布中国服装协会原来的“科技专家委员会”和“市场专家委员会”合二为一,统称为“专家委员会”;同时,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原来的67人缩减到目前的53人。
陈大鹏如此称赞:“这是一次有历史意义的换届会,专家委员会都是由顶尖专家组成,希望能发挥行业‘智囊团的作用,一起为中国服装行业做点事。这既是期待,也是使命。”
记者手记
看懂了就来得及
很快,“十二五”就剩最后一年,“十三五”又在蠢蠢欲动。五年前,我们看不清楚今天;今天,我们同样难以预见五年后的样子。
科技进步太快了。还记得,上一次服装科技交流会是在四年前的上海举办的,那时候所谈的技术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仅仅四年间,世界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夜之间,互联网就老了,移动互联网如同新贵,给了我们更多机会。而我们便如同一群蜜蜂,丢家迁巢追着蜜跑。我们确实趋炎附势、毫不忠诚,但这怪不了我们,我们必须拥抱新事物。
马云不是说过吗?很多人就输在对新生事物的看法上:“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在这次交流会上,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杨金纯借用了这句名言,来说明服装企业为什么应该拥抱新科技。
服装业作为绵延已千年的传统产业,我们的服装企业应该扪心自问,自己现在正处于哪个阶段?或许“看不见”、“看不起”的阶段已经过去,但如果还徘徊在“看不懂”的状态,那恐怕就真的要“来不及”了!
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我要把这12个字作为警语裱起来。(文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