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木钉
破案1.4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万名——前不久公安部在通报今年以来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工作时披露的这两个数据,让人既喜且忧。喜的是,我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力度正不断加大;忧的是,全国侵犯知识产权的不法行为依然猖獗,知识产权保护的“紧箍咒”还不能松。
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体现,包括专利、商标等在内的知识产权既是激励创新的催化剂,又是维护创新健康发展的保护神。知识产权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专利发明人和创新企业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经过潜心钻研之后才能获得的智慧结晶。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不仅盗取了知识产权拥有者的知识智慧、损害了他们的经济利益,而且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侵蚀了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社会文化,是科技创新的大敌。只有念好知识产权保护这个“紧箍咒”,才能切实维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才能真正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才能有效激励更多民众和企业投身于发明创造,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科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自主创新能力依然不足。就拿出口贸易来说,虽然2013年我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已经达到57.3%和29.9%,但很多商品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外方手中。其中,机电产品61.2%是外资企业生产的,51.1%是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73%是外资企业生产的,65.3%是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长期以来,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主要依赖数量和价格优势,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附加价值低,大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复苏的进程艰难曲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既是当前经济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经济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
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今天,应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知识产权保驾护航。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需要澄清各种模糊观念,充分认识保护知识产权的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需要加大司法惩处力度,让从事假冒伪劣的违法企业得不偿失;需要通过改革畅通维权渠道、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益。
当前,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知识产权法院已进入实质性筹备阶段,确保在年内挂牌。人们期待着,以机构设置新、机制运行新、人员管理新的标准打造的知识产权法院,能带动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事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