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超云
最近我参加了“壹基金”援建四川雅安农村幼儿园的设计论证会。根据以往经验,我在参会前罗列了一些要点,想用以提醒那些可能不那么熟悉幼儿园的设计师们。这些要点包括:注意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例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课程具有综合性,强调环境创设),注意设计有利于幼儿开展社会互动的空间,注意幼儿园是一个将“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教育场所(因而应强调户外空间设计等),注意要充分考虑本地特点而不是盲目追求高档化、城市化(例如,雅安雨多,园舍的建设要更多考虑如何保证幼儿户外活动的开展),等等。我也做好了难以与他们沟通的心理准备,毕竟他们都是来自广东、上海、北京、台湾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建筑设计师,不说隔行如隔山,只说东西部地区、城乡差异就客观存在。
然而,设计师们在介绍他们曾经的作品和本次的设计理念时,谈得最多的是儿童,是儿童视角、儿童友好,处处洋溢着对儿童的关怀。设计师们说,幼儿园应该给孩子家一般的感觉,应该是一个可供孩子们坐在一起聊天、做事的地方。幼儿园应像一座微型城市,因为这是孩子们生活、学习、娱乐的地方。既然是城市,就应该有广场、有街头巷尾甚至私密空间,就应该有山、有水,有花、有草……幼儿园也可如同一个村落,因此,应该有小庭院和大广场、小田埂和大马路,应该有动物和植物、人造物和自然物……总之,幼儿园就应该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地方。
在设计师们的作品里,我还看到了作为儿童的儿童,而不是作为小大人的儿童。设计师们认为,幼儿园就是一个可以从后院玩到屋顶的大玩具,因此,幼儿园的楼梯被设计成了像商场里的自动扶梯一样的斜坡,在园舍中有各种各样可供幼儿从里向外观察的洞、缝,还有作品展示空间、物品拍卖空间,园舍的门、窗也符合儿童的尺寸,甚至具有玩具的功能。户外场地里,有硕大的迷宫、大型的积木,有可供幼儿感知、触摸的各种材料……
令我非常吃惊的是,设计师们还谈到了他们对幼儿教育的一些担忧。比如,他们发现领导、教师、家长看到他们设计的斜坡式楼梯非常担心,但他们认为,“孩子并不是如成人想象的那么脆弱的”。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我和同事合写的一篇文章《教师的安全压力与儿童的幸福》,我们的观点是“教师的安全压力越大,儿童越不幸福”。又如,设计师们提到不少领导和教师要求他们把活动室设计得大点、好看点,但他们用蒙台梭利的话“有屋顶的是教室,没有屋顶的也是教室”来回应,强调户外空间的重要。这让我想起我正在做的关于“户外教育”的研究,我也是这么想的,幼儿园,尤其是农村幼儿园,为什么不去充分利用这么大的户外空间、这么多的户外资源,偏偏要把孩子关在一个小小的活动室里呢?
作为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我很感激这些建筑设计师们在设计作品时有如此的儿童视角,我原先的隔行如隔山的顾虑也渐渐消除了。设计师们的儿童视角令人欣喜,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进步,“尊重儿童”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当我们讨论幼儿园教育时,我们往往会较多地讨论教师、课程、活动、家庭这些要素,事实上,幼儿园的建筑、空间,社会公众的儿童观等也在深刻影响着幼儿园教育。当我们讨论幼儿园教育质量时,我们常常认为更应关注过程性质量而不是条件性质量,也倾向于认为更应关注师幼互动等心理环境而不是物质环境,甚至认为利用比创设更重要。但事实上我们也应该看到,好的幼儿园建筑、空间规划本身就能透露出先进的教育理念,能够促使教师更有效地开展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活动。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幼儿园确实成为了一个可以从后院玩到屋顶的大玩具,那么我们屡禁不止、几成顽疾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是否能够得到较有效的缓解呢?
曾任日本建筑学会会长的仙田满先生设计了很多儿童建筑。他曾说过,空间、物体都蕴藏着一种力,儿童也好,成人也好,都有自己喜爱的形状、颜色,儿提时代的体验对这种喜好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培育儿童的环境空间之力是不可忽视的,好的空间可以促使儿童友好相处,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有太多的一排一排像兵营式的园舍建筑和活动室,难怪不少孩子会将活动室想象成监狱。如此不友好的建筑,如何培养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儿童呢?
回想一下,自《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全国已经新建、改建、扩建了多少幼儿园?未来几年,还将新增多少?这些建筑有多少是真正的儿童的建筑?设计方、施工方、使用方是否有过充分的交流、沟通?这些交流与沟通是否建立在“儿童”的基础之上?“儿童优先”“儿童视角”“尊重儿童”不是口号,它们在幼儿园园舍设计、修建、利用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得到体现,也都应该体现。
研究儿童的建筑,重要而有价值,还非常有趣。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成都,6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