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俨
所谓“筱园”风格者,是以首次发现的“筱园珍藏”款而命名。程门的山水画中,常见一种“筱园”风格,这种风格的出现,为时较晚,由于其风格与程门此前书画非常不同,曾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学术界对此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不是程门原作,一种认为确是程门作品。笔者曾撰文赞成后一种意见。笔者觉得,欲解“筱园”风格,不可拘泥于表面风格的不同,而是需从更广的范围加以考察。
程门(1822-?),字雪笠,号笠道人,安徽黟县人,本系新安画家,后为景德镇浅绛彩瓷的开山祖师和领袖人物。他多才多艺,除了书画创作有突出的成就外,还能诗词,与当时的有名书画家、文官多有交游。
对于程门“筱园”风格的师承关系,在此之前向无史料可证,是不清楚的。
徐锦范、陈兵编著的《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一书中,有一套程门《潇湘八景图》瓷板(图1-1),对于我们了解程门“筱园”风格的师承情况是至关重要的资料。瓷板一开头首题:“山市晴岚。嘉庆八年(1803年),万上遴。”下押朱印:“上遴”。其他几块瓷板均题有各景的名称,以及万上遴的款印(图1-2),只有最后一块所署名款是:“江天暮雪。丁丑(光绪三年,1877年)春日见筱垣司马大人藏本临之,愧未得其大略,新安程雪笠作。”下押白文印:“程门”(图1-3)。按,万上遴(1739-1813年),字殿卿,号辋罔,江西分宜(分宜城郊辋冈人)拔贡生。工山水,超秀无作家气。以指墨梅花,于扬、汤之外,别开生面。亦能画墨兰。卒年七十五。而题款中的“筱垣司马大人”,可能就是“筱园司马大人”,即“筱园珍藏”款的主人。因为二者音近名似。
程门的《潇湘八景图》瓷板,是典型的“筱园”风格。据此可知,原来程门“筱园”风格的大转变,竟是源自万上遴的山水画。这一作品,从书画表面看,好像是完全摹仿,但从题款“愧未得其大略”这句话里,可知程门并非简单的摹仿,而是在临摹中作出再创造。这句话是合乎程门对师古继承的主旨的。程门一贯重视书画的改造和发挥,除了此作可为佐证之外,还可从以下两例中大略见之。
其一,程门同时代人在评论程门画册时称:“雪笠先生规仿百家,从长去短,不啻画中董狐也。”
其二,程门本人也曾在题画中称:“凡画无论师古人,能得味外味斯可喜。”可见程门在师古方面的卓识。
意境幽雅,书卷气浓郁,是程门山水的一大特色,“筱园”风格也同样具有此种特色。程门前期山水沉雄苍劲,后期“筱园”则苍浑秀润,这两种风格是截然分开的,是先刚而后柔。可见“筱园”风格转向温润柔和,与前期具有和烈之别。尽管两者风格迥异,但意境幽雅、韵味绵长的旨趣,是两者的共通特色。“筱园”风格多以没骨法作山石坡岸,水墨苍茫,气韵沉厚,所画云山有似米非米之妙。相对前期,用墨居多,色彩变化丰富,皴染较少,点苔和渲染明显多于前期,从而使山水更加秀润鲜活、淋漓尽致。
“筱园”风格的山水,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且山水中的点景人物,也颇具动静等观之趣。这些点景人物,或是临窗读书,或是促膝谈心,或是隔溪泛舟,或是携琴访友,或是踏雪寻梅,还有驴背诗思、石桥独杖等等,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抒写,把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景交融,形成一幅幅深沉、隽永的图画。
在程门的作品中,“筱园”风格占有较大比重。其中一部分未署纪年,另一部分署有纪年款的,其时代分别为光绪二、三、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年。前期风格的作品,除了同治年款外,还有光绪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四年的。由此可见,以光绪二年为界线,程门山水发生了由前期向“筱园”风格的重大转变。也就是说,在光绪二年,当程门54岁之际,程门山水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大转变。但与此同时,前期风格仍然继续存在,并一直延续到光绪十四年。
程门的传世作品,现存最早的为同治四年,时程门43岁;最晚的则是光绪十五年,时程门67岁(以上均为瓷画)。而“筱园”风格始于光绪二年间,时程门54岁。此后即光绪二十四年,仅发现程门《柳塘春荫》绢本团扇一件,时程门76岁。可见,“筱园”风格应是程门晚年的作品。
程门晚年作品中,前期风格虽然继续存在,但为数极少,说明了程门十分偏重于“筱园”风格。
《潇湘八景图》的书法,与万上遴嘉庆十八年的《红梅图》相近,差别在于程门用笔提按分明,从而使书法呈现得更清秀多姿。可见,程门对于万上遴书法,也是吸收中有改造。此种书法,在程门“筱园”风格中较普遍,如带有“筱园珍藏”款的若干花瓶、瓷碗,以及光绪十四年的《春水图》瓷板(见上书第133页)等即属此类。
“筱园”风格中的书法,除了上述一种以外,还有常见的一种,就是正如《黟县志》所说的“(程门)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不衫不履”的意思是:衣履不整,指不拘小节。这段文意乃是程门书法,可以随心随笔书之,不粉饰、不做作,自然而然,但又绝不是随随便便。这也就表明,程门晚年书法不囿于成规,自然而洒脱,有法而无法。这一类书法,在新书中亦有反映,如光绪三年的《昌江捕鱼》瓷板、光绪十二年的《柳荫小舟》瓷板、光绪十四年的《松隐图》瓷板,以及未署年款的《春风秋雨图》瓷板便是如此。这些书法各具有独特的笔路风致,用笔皆不假人工、不受拘束,益见平和、随意、轻松、自然,较之前期,已摆脱下笔传统经典的格调,从而转变为符合程门的所谓书法随意为之,既洒脱又“不衫不履”的那一面。
“筱园”风格的印章,与前期印文大致相同,略有变化。不同的是,前期印文中有“笠翁”、“笠道人”、“生香室”、“雪笠书画”、“半园主人”等印;“筱园”中有“松”、“程印”、“门印”、“付氏珍藏”等印。程门前期之印,章法严谨,而“筱园”印章,章法较随意,能收放。程门晚年印章,还有一种只有一“印”字或没有印文的简略印章。例如,笔者收藏的一件山水花鸟方瓶,一共五个印章,皆为简略印章。此瓶虽是程门极晚之作,但山水应当属于程门前期那一个系列的风格,除了苍劲雄浑之外,笔法更加豪放、简练、质朴而老辣。一面题云:“戊子(光绪十四年)冬月写于昌江客次,为晓湘仁兄大人雅鉴,雪笠程门。”书法写得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正可与“(程门)作行书随意为之,有不衫不履游行自如之致”互为印证。而另三面书法却与此不同,写得又认真、又规范。两种风范,相映成趣,也是一个孤例。可见此作不但是程门珍稀的力作,亦是研究程门晚年书画印沿革的十分珍贵的资料。
此外,程门的简略印章,还发现四五例。如《秋山红叶图》菱形山水瓶、光绪六年的《芦舟听曲》帽筒等,皆为简略印章。虽然罕见,但并非偶然。或许,程门晚年在印章上产生了新的想法。这一转化,似乎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对后世浅绛彩的影响很大。
“筱园”风格的题款内容,是很广泛的。例如,涉及年龄的有“时年五十有六”,涉及地点的有“珠山官廨”、“珠山公舍”等,涉及籍贯的有“新安程门”等,涉及生活起居的有“新安程雪笠小病初愈试笔”, 涉及师承关系的有“仿石田翁笔意,未能肖其万一为愧,雪笠氏并志”等,涉及赏鉴家的有“筱园珍藏”、“付氏珍藏”,而这正与史书中“有得一杯一碗者皆球壁视之”等相印证。涉及表字的有“程门雪笠甫(甫指人的表字)”,这又正与《黟县志》所说“程门,又名增培,字松生,一字雪笠”相符合。涉及古典文学修养的,还有程门自作的题画诗,这说明非程门是写不出来的,而程门恰恰是唯一有记载能诗的人。这些,都可以作为“筱园”风格同出于程门之手的证据。
《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一书中,还有一件涉及“筱园”风格的珍贵资料,值得特别一提,即署名为“升平老人”的《湖上观景》瓷板(图2)。升平老人其作其人,他处未见刊载,至为罕见。经网友解释,方知升平老人就是熊雪。后经考察,他是清末民初人,又号石天外史,存世作品有浅绛彩和新粉彩两种。而浅绛彩作品,都与程门“筱园”风格很相似。
对于两者的相似,自然有人会提出一个问题:程门的“筱园”风格是升平老人仿的呢?还是升平老人受过程门的影响,而效仿程门的“筱园”风格呢?这自然是升平老人深受程门的影响。因为,所谓的仿,不论从情理上讲,还是从历史的真实情况讲,无非是后辈仿前辈、小名家仿大名家、无名者仿有名者之类。首先,两人的尊长晚辈有名无名,一目了然。其次,他的学识、才气都明显不及程门。他的作品,在百度上仅搜索到五件,都是山水画,而且都不写年款,其中四件录有唐人诗句,可见他仅能山水,不会作诗,其作品内容明显不及程门厚重。他的山水画,也明显不及程门。试看他的《风正一帆悬》瓷板(图3),柳树的枝干,凌乱不清,不及程门画柳,枝干分明,摇曳多姿;远山的点苔,十分瘦弱,毫无变化,不及程门笔墨饱满、丰富,有滋有味。
以上几点足以断定,熊雪确曾深受过程门的影响。他的《湖上观景》属于典型的“筱园”风格,程门的《曲港荷香》(见余钱程《中国民间浅绛彩瓷图鉴》第8页)则是典型的早期风格。由于这两件作品中的红莲完全一样,可见两种风格之间不是完全没有一点关系。
除了升平老人外,陈瑞园先生收有潘陶宇于民国三年所作扇形瓷板一件,亦是典型的“筱园”风格。此作笔者初以为现代仿品,不足信。此次峰会见到陈先生《瑞景轩陶瓷艺术赏识》一书后,笔者细读一过,又觉得未必为伪,有可能是潘陶宇的早期作品(27岁所作)。但无论此作真伪如何,实不过后人仿程门之作而已,并不足以证明程门“筱园”风格都是潘氏所仿。从潘陶宇的仿品看,其水平明显高于升平老人,但仍未达到程门的水准。
关于老仿的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程门“筱园”风格的作品中,也有三四件作品,显然是不符合程门水准的。这样的作品,很可能是当时或后人所仿。因为“筱园”风格是程门晚年之作,也是程门水平高超的直接反映,所以从一开始出现就颇精熟,基本上不会出现不够成熟或水平或高或低的情况。上述熊雪和潘陶宇所仿程门的“筱园”风格,都是落他们自己的名款。在程门名款的“筱园”风格作品中,是否有他们二人的伪作,值得认真加以研究。
综上所述可以得见,“筱园”风格的出现,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程门与万上遴的山水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但已有所超越。与此同时,书法也相对应地发生变化。从程门的前期书画转变为“筱园”风格,是程门超越前进的一个重要的发展。为什么两者存在明显差异?比较合理的解释应是,两者书画传承的来源不一,因而出现不同的风格。众所周知,一个书家可以同时写出颜、柳、欧、褚四种不同风格的楷书,一个画家也可以同时摹写几种历代名家绘画笔意,这只不过是一个书画家的基本功夫而已。所以,我们对此并不觉得奇怪,也不会因为书画风格的不同,而否定是同一个人的写作。程门也如是。对于“筱园”风格与前期不同的问题,我们不能不察便予以否认。(责编:雨岚)
参考资料:
1.徐锦范、陈兵《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2
2.余钱程《中国民间浅绛彩瓷图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