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宵鹏
刘家会村,河北省平山县的核桃种植户都知道。早在2008年,平山县确定“核桃富民”战略时,刘家会村注册的“详奥”牌绵核桃早已远销省内外。十里八村看到致富希望的乡亲们,争相派出代表到刘家会村取经求宝。
5年过去了,平山县有越来越多的农民靠种植核桃走上致富路。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弘扬“西柏坡”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之外,革命老区平山县将生态富民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平山县地貌为“八山一水一分田”,距离省会石家庄仅30千米,属于上风上水地段。大力培育工业,显然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只有种植经济林,加快山区综合开发、促进特色产业发展,才符合县情,发展优势明显,空间广阔。
考虑到绵核桃在平山县已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因此,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五年规划》,从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入手,重点扶持培育以核桃为主的八大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荒山绿化、生态优化、群众富裕的目标。
为将规划落到实处,平山县实施了县直部门包片制度,规定每个干部职工联系一个示范点,分包山区综合开发面积5万亩,并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的办法,有效整合了涉农项目资金5 300万元、金融机构贷款400万元、吸纳社会资金3 800万元,对大基地、大项目进行集中扶持、重点建设。
与此同时,平山县还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机遇,通过明晰产权、确权发证,将林地经营权落实到农户,并大力支持林果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实现规模经营,促进综合开发。
平山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县里还特别制定了山区综合开发优惠政策,对林业大户、林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在项目申报、规划用地、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行动最有说服力。而今的平山县,通过核桃产业实实在在地帮助了百姓增收,改善了生态环境,推进了农业产业化。
“葫芦峪”现代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基地,就是在平山县本轮政策的支持下,实现百姓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近5年来,基地通过购买、股份合作、租赁等形式,取得葫芦峪里20多个自然村10万亩荒山、荒坡的使用权,由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担,整合山场土地、统一规划建设、集中连片开发、实现规模经营。
万亩荒山变为良田,原来的冈坡旱地,全栽上了核桃。
5年来,基地已累计完成投资1.6亿元,完成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核桃种植面积逾1万亩,栽植核桃30多万株。基地负责人表示,预计到2015年,基地集中栽植核桃面积将超过3万亩,建设观光采摘园600亩,并建成农产品综合加工园区。
基地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的步伐。基地免费让当地农民在一部分核桃园内种植杂粮、苜蓿和药材,待核桃树挂果后,以10亩为一块,将核桃园承包给农民种植管理,让农民成为业主,并负责提供技术、销售等全过程服务,充分增加土地的产出。
“扶贫攻坚的最终目标是大家一起奔小康,最核心的支撑是产业,”这位负责人说,“林业产业也要形成循环产业、高效产业。”
目前,基地已经就“种、养、加”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内循环圈。基地产出的核桃、猪、羊为深加工准备原料,林下间作的苜蓿为猪、羊、鸡提供饲料,禽畜的粪便作为树、草、菜的有机肥料。未来几年,基地将最终形成集立体开发、绿色开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一条龙发展模式。
平山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葫芦峪”探索出了一条太行山区现代林业发展的新模式,实现了林业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公司或合作社转移,破解了大农业发展中一家一户办不到、办不了或不合算的问题,值得在地形、地貌、温度等相似的区域推广。
长期以来,贫困就像是革命老区挥之不去的魔咒。可平山县以绿色产业崛起的现状,打破了这一“魔咒”,让数十万农家有了滚滚财源。目前,全县仅核桃栽植面积就达35.9万亩,发展千亩基地55个、万亩基地5个,培育专业村36个。平山县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核桃之乡”荣誉称号。
别看核桃不起眼,但平山绵核桃就是有底气比其他地方的核桃卖得贵。为啥?“尝尝就知道。”种植户郭新芳自豪地说,“平山独特的地形、土壤和气候等条件,能孕育出与众不同的平山绵核桃。”2009年,“平山绵核桃”地理标志商标注册成功,并多次在国家级核桃评比中摘得金奖,被评为“河北十强特色产业”。
小核桃成就富民增收的“大产业”,平山人满面春风。
(据《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