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山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山西省阳泉市西南舁乡把果树种植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抓,倾力建设万亩无公害果品基地,实施“三舁”果品战略。经过20多年的发展,果树种植涉及全乡17个村、近千户农民,果树品种20多种。2013年,西南舁乡发挥“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和“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优势,举办首届“舁上苹果采摘节”,促进了“三舁”苹果种植基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推动西南舁乡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引导种植业、休闲旅游业和舁上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三舁”产业品牌,也培育了不少靠科技、靠市场致富的果农,下面这两位果农就是其中的代表。
1 郭昧川靠采摘单日销售2万元
郭昧川今年50岁,是西南舁乡霍树头村的果农。能言善语、待人热情、性格乐观是郭昧川的最大优势。正是这种优势,曾让郭昧川创下单日销售苹果最高收入2万元的记录。提起这事,他至今难掩自豪。
“采摘节就要开啦,我准备了400个纸箱,另外还买了300个编织袋,不知道够不够?”说到乡里举办的“舁上苹果采摘节”,郭昧川的期待溢于言表:“为了迎接游客的到来,咱中秋节刚过完就开始做准备啦。”
郭昧川家的果园在山上,由于中秋节后接连下了几场雨,通往果园的山路比较泥泞。当天一大早,他和其他果农把山路平整了出来。
虽然果园离公路较远,但是郭昧川每年的苹果销售记录并不差。去年,他家的苹果不到一个月全部卖光,收入16万元。
卖苹果,郭昧川有好办法。“7年前,我就开始搞自由采摘,主要有两点好处:一是减少雇人采摘的成本;二是游人采摘图个高兴,苹果卖价能高些。”
郭昧川1992年开始种果树,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他家的果园面积从10亩增加到了30亩,果树品种有十多个。近几年,通过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他家的果品质量和产量也在逐年提升。今年,果园实施的生草技术,还在郊区果业协会中进行了现场技术交流。
如果说果品好,为郭昧川吸引来客户,那么,待人热情、实诚、不算小账,则为他拉住了“回头客”。
每到采摘季,郭昧川会把果园打整得利利索索,修理树形方便采摘,检查安全隐患,保证游人安全。游人采摘遇到饭点儿,郭昧川会给他们准备下农家饭。游人交饭钱,他会摆摆手:“玩得就是开心,常来就好。”
这几年,不少客人会在苹果成熟前打来电话预订,郭昧川都给他们留下了最满意的苹果。在他看来,“讲信誉”才是苹果销得快的法宝。
依靠自由采摘的销售方式,郭昧川的收入逐年刷新。他说:“这几年,种果树的收入给俺解决了很多问题,供孩子们上学不说,还买了房。今年乡里搭台举办采摘节,俺是积极配合,希望咱西南舁的苹果能越销越旺。”
2 郭宝香学科技成为果业“明星”
西南舁乡有许多“明星”果农,郭宝香就是其中之一。
郭宝香今年51岁,是西南舁乡霍树头村人。
郭宝香果园实施果树树形改造、果实套袋、架设果树防雹网、推广杀虫灯、吊挂粘虫带、铺设反光膜、果园生草、人工授粉、喷高桩素等高新技术。如今,走进他家的20亩果园,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的标准化示范果园。防雹网、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自动虫情测报灯……果园里各种农业“新式武器”综合运用,果树提干落头,果实自然下垂,令人啧啧叫好。
从一知半解的“门外汉”到行家里手,变化,源自郭宝香20年来对农业科学技术的学习积累与实践应用。他的方法很普通:看书、上网、请教专家。从生物覆盖到疏花疏果,从果实套袋到树形改造,细数自己的看家本领,郭宝香认为,抓好科学种植管理,果园增产增效不愁。
种苹果,最怕自然灾害。2011年,数场冰雹袭击西南舁,郭宝香家的果园却毫发未伤。原因很简单,他是全市乃至全省最先使用防雹网的果农。
郭宝香说:“有了防雹网,果园如同穿上了一件‘防弹衣,再不用怕冰雹和鸟类侵害了。”
2013年初春,阳泉市遭遇降雪低温天气,阳泉市林果、设施蔬菜等农业产业蒙受了一定损失。然而,时至10月,郭宝香的果园里却硕果累累,除了西南舁乡地势海拔高、花期晚的原因外,园间管理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