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sper寻路中国

2014-04-29 20:05史翔宇
创业家 2014年11期
关键词:海沃德硅谷社交

今年夏天,一款叫作“Secret”的匿名社交软件在美国一炮打响。在窥探欲和八卦冲动的驱使下,中国用户很快也用上了未经 AppStore审核的中国版“Secret”——秘密(后更名为友秘)。

秘密的活跃度令人吃惊:一条信息动辄数千、上万点赞,几百上千条评论,热度直逼新浪微博最鼎盛时期。

中国用户或许并不了解,匿名社交应用的鼻祖是 2012年诞生于洛杉矶的一款产品—— Whisper。Whisper现有近千万用户,每月信息浏览量超过六亿条,是全球最大的匿名社交平台。

2014年下半年,Whisper决定进军中国市场,将独立中文产品命名为耳语。目前已在深圳设立办公室,组建起了一个15人的团队。10月9日,身处深圳的Whisper联合创始人、CEO迈克尔·海沃德接受了《创业家》记者的专访。

下为迈克尔·海沃德口述:

亟需抢占中国市场

Whisper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让人们分享真实发生的事情,获取外界的真实看法。我们生活在這样一个时代:人们对于朋友的看法,大多来源于对方的主动呈现:瞧,我在这个聚会上;瞧,我在度假;瞧,这是我漂亮的孩子。事实上,现实生活中90%以上的事情我们都不会说出来,而是小心翼翼地存留在自己的大脑中。

Whisper打开了这座巨大的大脑仓库。比如,一个从阿富汗归来的军人说,战争让我更开心,因为现在没有和我的技能相关的工作可做。再比如,我看到过这样一条令我印象深刻的信息:“今天的婚礼上,我和两个男人跳了舞,一个是我嫁给的人,一个是我想嫁的人。”

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人们感受到彼此间更加紧密的联系。平时大家可能联系不多,或缺少这种形式的联系。因为,本能让我们只愿意分享自己积极、光鲜的一面,但没有人会一直活在光鲜中。

在光鲜靓丽的社交信息流的包围中,大家常会觉得,自己的生活实在消极,只有自己一个人不知道如何跟女孩搭讪,只有自己一个人每天被工作搞得筋疲力尽。但在 whisper上,你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人的感受都是丰富多面的,而当你领悟到这一点时,你和这个世界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

我认为,Facebook 这样的实名社交平台只代表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匿名社交平台则是前者的补充,两者加起来才是更为完整的现实。

在whisper 上,我们已经看到一些来自中国的用户发布的信息,这一状况已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了。中国文化有非常独特的一面,这和 Whisper的价值主张非常契合。目前中国已经出现了很多和 Whisper功能十分相似的软件,这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认为,应尽快进入中国,以迅速抢占这一市场,继续保持行业第一的位置。

以往经验是,应该在充分开发本土市场的前提下,再向外扩张,然而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如此之强,当下竞争对手们都有着强大的团队执行力,就这点而言,我们已经来得有点晚了,而时间节点非常重要。

我们要打造的是一款真正的本土化产品,因此需要组建本土化团队,而不仅仅是管理团队本土化或仅仅换一个 logo这么简单。现在,Whisper已在中国组建了一个15人的团队。当然,一些美国公司已为我们带了个好头,比如印象笔记,他们在中国的市场拓展非常成功。

好玩又有好前景

Whisper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社交工具,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用它做坏事,将造成巨大伤害。社交平台信息量越大,挑战也就越大,出现的问题也将更棘手。我们不会容忍将Whisper用于伤害别人的举动,而会鼓励人们将其用来保护自己。

在应对谣言和恶意攻击方面,我们有大量的创新技术可用,因为在美国, Whisper的信息体量已经非常大了,对于开拓国际市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优势。假设谣言或攻击信息每秒发布一条,而我们的信息处理能力是它的 20~30倍,那么Whisper 上就不会出现不当内容,就像它们原本就不存在一样。如此一来,大家才会认为 Whisper是最安全的平台。

因为我们服务的本质是让用户展示出其脆弱的一面,所以你来到 Whisper,可能会发布一些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讲过的内容。在一般场合,这些内容将会置你于不利境地,但我们的核心优势是,无论你发布了什么样的信息,我们都能够确保其他人不能利用这些信息来伤害你。

Whisper在美国的团队共60余人,其中 50%是工程师,他们分别来自微软、Hulu、Facebook、Google等。我认为,能够吸引这些人加入进来的原因,首先是它很好玩。Whisper创造了一个令人愉悦的办公环境,公司里堆满了玩具、遥控飞机、电玩、乒乓球等。当然,公司的快速扩张也是吸引人才加入的另一重要原因。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做的事情很重要,并希望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独特价值。我认为,好公司的标准之一是,它能够真正触动人心。“嗨,听说你在 Whisper工作,真了不起!”这确实很鼓动人心,而自我驱动肯定比被要求做事效果要好得多。

因为我们的团队规模还不是很大,所以还没有引进一些特别的管理系统,但我的管理风格是权利下放,我会花费很大精力去招募有才华的人。对创业者来说,如果你有一群这样的员工,应竭尽所能地支持他们。谷歌有一个“比萨法则”,即如果你要为一个团队叫两份比萨,那么这个团队就太大了。换言之,团队应小型化,并让它们自主自发地去解决问题。

在Whisper,每个人都很勤奋,我自己就很少能在午夜之前回家,而且即便回到家,可能还会继续工作。 这是一段令人超级兴奋的时期,必须抓住这一机遇。我肯定不希望将来懊悔:如果当初再多努力那么一点点该多好。

现阶段,我们的核心任务仍然是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但在商业化方面,我们也已有了一些尝试。比如,我们已和一些品牌商合作,当用户发布含有特定关键词的信息时,信息背景图片就会变成相应的广告内容。我们也在尝试和一些视频网站、游戏和MTV提供商等展开合作。

我们期望建立一个巨大、成功并且能够长期存在的独立公司,暂无意向并入另外一家公司。幸运的是,我们的资金储备状况很好。

匿名社交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据说 Facebook也在开发匿名社交APP。我们正迎来一个令人兴奋的历史机遇期。

记者评述

匿名社交的狂欢与危机

文/史翔宇

如果埃文坚持认为Twitter的使命是让信息自由流动,那么海沃德一定不能说Whisper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窥探欲。尽管海沃德说他一定会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但如果有一天联邦调查局工作人员登门拜访、要求数据权限时,Whisper能否像Twitter一样坚守自己的立场?更加尴尬的是,相较Twitter,Whisper上似乎有更多的敏感信息,因此被政府或其他机构盯上并干掉的概率非常大。

匿名社交市場爆发的源动力是人性的阴暗面,比如窥探欲、约炮、人身攻击等,即便在匿名社交网络世界中,人们又何尝不会因为一条引来上万人点赞的信息而获得成就感呢?在这种满足感的诱惑下,用户可能会发布极端信息来吸引公众注意力,这种黑客般操控公众情绪的能力让人肾上腺素激增。因为一时好奇而加入的用户会很快厌倦这种夸张、过度兴奋的信息流,这时建立在阴暗面上的繁荣就将很快消退,继而匿名社交应用面临的将是洗白和重新崛起,假如创业者真正希望把产品打造成为通过自由倾诉来更加真实地还原我们周围世界的网络平台的话。

如果此时还在指责“朋友圈”过度美化了生活,而无视匿名社交网络将生活过度丑化,那么可以说,人们宁可活在光鲜的虚伪中,也不愿待在残酷的现实里。当然,可能这样会更有安全感。不过,在负面情绪影响下,人们更容易产生非理性消费,对于某些非必需品的品牌商而言,这算是一个推送精准广告的好环境。

海沃德说,现在已经到了迫切进军中国的时刻,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来得已经有点晚了。的确,自秘密席卷北美,中国用户便翘首以待,随即国内出现了后来改名为“友秘”的匿名社交软件,目前它已是中国最活跃的匿名社区。最早在中国闻名的匿名社交网络“秘密”也已在今年6月进入中国,目前中国团队约有20人。

在我看来,北美匿名社交网络将在中国遭遇双重挑战:一方面是快速进化中的中国本土创业团队,比如友密。友密已从最初简单的信息发布、信息浏览,迭代至现在的支持分类查看、私信以及根据位置推送信息等,而且信息处理能力也已有了明显提升,页面中不合规信息比例大幅下降。此外,通过话题引导、系统推荐等方式,友秘可让一些正能量消息得到更广泛传播,以此引导和重构整个社交网络的调性。

另一方面是,所有希望进入中国的社交网络,都面临一个巨大的发展障碍——政策管制和文化冲突。海沃德为了证明国外互联网公司能够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拿的是非社交类产品Evernote做例子,即印象笔记。历数进入中国大陆的文字内容类社交产品,比如MySpace、Google+、Facebook、Twitter、Linkedin等,目前只有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还可使用,且受众范围较窄。

Whisper决定在中国构建一个完全独立的匿名社交网络,这个网络和世界其他地方并不互通,这样一来,自然可以很好地规避政策管制风险,但它之前的用户积累将完全派不上用场,它需要在中国从零开始。此时的Whisper,不能再以鼻祖身份自居,必须奋起直追,赶超中国市场老大友密。

匿名社交网络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世界。在这里,你的好友不是某个特定的人,而是一个接近稳定的社交环境。匿名社交网络的转移成本比普通网络社交的转移成本更低,不过是从一个信息流转向另外一个信息流而已。在产品功能和用户界面逐步趋同后,各平台的竞争核心是创造出来的社交环境。

这里没有大V,也没有粉丝,只有持续不断产生高质量内容才能让用户长期留存。除技术积累优势,Whisper是否有一支强悍的内容编辑团队,以助其在中国复制北美市场的辉煌?

E人E本公司总裁蒋宇飞点评:

Whisper所面临的问题正是典型的“硅谷创新的中国困境”。在过去,硅谷一直是世界科技业创新的主流,硅谷任何一个创新模式在中国几乎都会有一个“拷贝”的样板出来。我们注意到两个企业,一个是Snapchat(阅后即焚),还有一个就是Whisper,但他们在中国并没有特别成功的拷贝样板。一个原因是,他们本身在硅谷就存在争议,除了获得了一定的用户规模外,并没有取得特别大成功。此外,Whisper这个曾被称作“互联网世界里最安全的地方”,最近也被爆出追踪用户地理位置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分享给美国国防部的猛料。对于任何一家匿名社交网站来说,任何一次信息泄露事件都是致命的。

事实上,不管你是硅谷创新还是美国创新,解决用户需求才是王道。中国这几年创新意识并不差,已经从简单“拷贝”走向了独立创新之路,甚至正在逐渐“覆盖”硅谷某些科技类创新公司。

猜你喜欢
海沃德硅谷社交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距离
体育×电竞:当海沃德遇上傲风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勇气
绝地求生
赶超硅谷,目标是对的
凭什么硅谷的失败者就叫“履历丰富”?
从银川跳到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