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窑头陶艺

2014-04-29 00:44霍金慧
中国摄影家 2014年4期
关键词:烧窑窑头制陶

霍金慧

在山东省章丘市文祖镇有个村庄,叫西窑头村。早在明朝晚期,这里就散布着许多民间的砖窑,这里土质黏稠,特别适于制作陶器,一时间窑业兴起。时至今日,村里只剩三四个零散窑炉,制陶的人已不超过10人。王国道老人是目前村里制陶最好的,他们家族也是世代制陶,见证了西窑头村民窑由盛而衰的过程。

村里窑炉烧制的多是陶罐、花盆、面缸、瓦片等,只要有人来要,王国道老人的窑炉就会烧起来,平均两个月一次。

“山根土”土质发红,黏性很大,是制作陶器的好材料。现代工厂化制作陶器多用模具,但王国道老人却一直坚持用手拉坯来为陶器塑型,他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怕累嫌麻烦,我不,我看着泥坯在手中一点点成型,开心着呢。”

前期的制陶过程比较简单,烧窑才是最麻烦也最辛苦的环节。窑口只有半米高,人只能躬身而进,窑炉内闷热无比。当近百个陶盆装好时,里面的人早就汗流浃背。装窑、烧窑是民窑的两项“核心技术”,要把陶器横竖成行地放到这座直焰窑内,一个套一个,整齐划一、不偏不倚,保证它们受热均匀,需要一定的技术,现在装窑都是他的侄子做。

当窑火点燃,窑炉内会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这是陶泥中的水分被蒸发的声音,这时的火候掌握很关键,王国道老人会通过声音大小与频次判断火候,旁人则依照老人的判断随时增减火势,这个独门绝技现在只有他和侄子掌握。当声音渐无时,可以打开一方砖大小的观察口再仔细观察陶器烧的红透情况,当里面的陶器全部烧熟后,就可以打开窑炉顶端的两片瓦块儿放气。放气口要一点一点打开,不能急,否则热气出得太快里面的陶器会炸掉。待热气放完,再等一日降温,就可以开窑出陶了。

“别看这花盆不好看,养花不烂根,浇水不渗水。除了我的窑,全省找不出第二家。”老人说起自家烧制的花盆,就像夸自己的孩子。

虽然现在每两个月还能烧一次窑炉,但老人还是经常会为这份传统工艺朝不保夕而担忧。“普通一个小花盆卖2元钱,光雇人的人工费就要7毛,加上原材物料,挣不了几个钱。如果我跟孩子们出去打工,一年也能挣2万多块;现在全家多数人都在烧窑,一年不过挣万把块钱。”但老人不愿多算经济账,他想的最多的是让侄子尽快掌握全套手艺,把接班人培养出来。“再往后没有传人的话,教给别人也行。不为别的,我只求能把这门手艺传下去。”老人说这话时,一脸的无奈。

猜你喜欢
烧窑窑头制陶
史振江
驼背伍烧窑
青木木米制陶风格探析
最后的砖窑
最后的砖窑
延长回转窑窑头耐材寿命技术改进
窑头余热锅炉取风方式的优化
大辛庄商代制陶工艺研究
西双版纳傣族慢轮制陶工艺初探——以景洪市曼阁村和曼斗村制陶工艺为例
河南孟津新庄汉代烧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