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在东亚的昔与今

2014-04-29 00:44:03
财经文摘 2014年11期
关键词:民调争议英国

对于“英国在东亚(或是其他地方)还有多少分量”这一问题,诚实的答案也许是:“比英国人愿意相信的分量要轻,但比他们认识到的要重。”

历史与现实

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通过历史的棱镜来审视运用影响力和建立威望的努力。正如威廉·福克纳所言:“过去从未死亡。过去甚至并未过去。”如今英国也许不再拥有帝国野心了,但帝国主义的历史经验仍然影响着许多人眼中的英国国家形象。

历史令英国与东亚的关系变得错综复杂。19世纪与俄国展开“大博弈”、向中国(以及日本)施加不平等条约以强迫打开当地的市场、两次鸦片战争、入侵西藏——无论英国人自己如今感到这些事件是多么遥远,对于中国而言它们依然是苦涩的历史回忆,必要时总会将其提及。在香港坚持“一国两制”原则这一延续下来的义务,以及近来英国未能支持泛民派活动人士招致的猛烈批评都表明,帝国时代的遗产还在继续。

当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早些时候访问英国时,中国驻英大使告诉媒体,如今英国在欧洲位于德国和法国之后的第三位。当在与卡梅伦一同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被问及此事时,李克强表现得要和缓许多;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访问欧洲时,他仅仅前往了柏林、巴黎和布鲁塞尔,而并没有访问英国。这表明了英国不再居于中国人眼中排名的前列。而到了能够往伤口上撒盐的时候,中国人会这么做的。

经济数据体现得更为微妙。尽管卡梅伦与达赖喇嘛的会面招致了中国的惩戒,英国与中国的贸易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仍继续增长。或许中国大使的言论只是更加直白地说明了这样的事实:现在是东亚国家占据着主动权来选择将资源投向哪个欧洲国家。

不过,根据BBC在2014年年初发布的一份衡量“影响力”的民调,东亚国家对英国的看法大体上还是正面的。这项民调显示,自2005年到现在,英国在多数国家人们心中的影响力都上升了。在民调涉及的十六个国家中,对英国的好感度增加了六个百分点,从52%上升到了58%。在同一时期,对英国的负面评价下降了八个百分点,从29%下降到了21%。

在日本,对英国的好感度(47%)远远大于差评(2%),韩国的情况同样如此(74%对14%)。中国的好恶更为平衡(39%对26%),不过仍然是正面的。英国还是民调中最受日本人喜欢的国家,其他国家中,德国的好感度为46%,加拿大为44%,法国为38%,美国则是37%。在韩国,德国和加拿大都要比英国更受欢迎,好感度分别达到了84%和78%;但英国仍居于好感度分别为70%的法国和58%的美国之前。在中国好感度位居前列的国家则是:加拿大(63%)、俄罗斯(55%)、法国(47%)和德国(42%),英国的排名较为靠后。

我们可以揣测有哪些因素造成了这样的民调结果。过去外界对于英国介入伊拉克和阿富汗一直予以差评,这次民调的结果可能代表了外界对于英国减小对外干涉力度和在议会中反对武装介入叙利亚等政策的正面回应。不过就在民调之后的2014年夏天,英国又重新介入了伊拉克。

英国经济的复苏也许也是东亚国家对英国好感度上升的另一大原因。此外,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英女王登基庆典这样展示软实力的主要事件也许在英国本土很快就消退了,但对于其他国家却可能有着更长期的吸引力,2014年的旅游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

BBC在全世界享有的声誉,以及英国在时尚、艺术、电影、音乐和体育等领域的创造性可能也是吸引力的来源。我本人在担任驻日大使期间就强烈感受到了这些英国的符号是多么有力。

如何重新立足

英国保守党议员Hugo Swire认为关于地区安全问题的原则是,英国“希望在亚太地区出现一个以规则为基础的,而不是以权力为基础的体系”,这实际是将地区安全定义为,应该用适当的仲裁机制来解决国际法中的争议。但并非所有的东亚国家都会同意这一点,认为这样的分析是足够深入的。

已经显现出来的争议——中国和日本之间在东海关于钓鱼岛的争议,中国和众多东南亚国家之间关于“九段线”的争议——部分是关于领土问题的争论,有时候过去的条约解决方案在法律上的模棱两可令这些激烈的争论变本加厉。这还反映了部分亚洲国家(尤其是日本、越南和菲律宾)的担忧,他们认为中国愈发具有侵略性的外交政策对东亚地区的现状构成了挑战。

日本认为中国在亚太地区挑战美国的同时,也直接威胁到了作为中国在该地区实现战略抱负面临的一大障碍的日本。这种观点早在安倍晋三上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而且不同党派的政客们——不仅仅是当政的自由民主党中的民族主义者——都持有这样一种观点。中国政府在争议岛屿上方的领空强制设置防空识别区的行为和其他挑衅行动更加激化了这一观点。

中国则认为,日本将战后宪法重新解释为当日本安全受到威胁时允许自卫队参与支持盟国的集体行动,这样的做法同样是在扰乱现状。韩国也持有相似的观点,在日本政客对于慰安妇问题的含糊其辞激发了新一轮愤怒之后,他们与日本的关系也恶化了。

结果就是,东亚地区的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都变得不正常了,而且也不存在着明显的能逐步让对抗降级或是解决争议的机制。要解决这一问题是非常棘手的,但如果英国无法找到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想在东亚地区继续“举足轻重”将是同样困难的。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英国根本无处着手:英国不是任何相关地区组织的成员,也没有参与到蛰伏中的关于朝鲜问题的六方会谈,从而无法应对该地区最为直接的军事威胁。但东亚的稳定是符合英国利益的,这表明英國应该做得更多,而不只是站在一边,鼓励各方进行和平对话。

猜你喜欢
民调争议英国
英国的环保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06
英国圣诞节
争议光伏扶贫
能源(2016年10期)2016-02-28 11:33:28
争议一路相伴
中国卫生(2015年8期)2015-11-12 13:15:30
20
自主招生:在争议中前行
教育与职业(2014年7期)2014-01-21 02:35:10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环球时报(2012-03-24)2012-03-24 14:15:07
“暗杀奥巴马民调”惊现美网站
环球时报(2009-09-30)2009-09-30 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