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将陌生人变成“半熟人”

2014-04-29 12:20:43潘晓旭
创业家 2014年5期
关键词:熟人圈子交友

与同期诞生的陌陌相比,偏居广州的遇见好像有点不温不火。然而在游戏联运的刺激下,遇见上演了变现大戏,并且已经整体盈利。潘晓旭似乎找到了和陌陌差异化竞争的策略:将陌生人变成“半熟人”。

我可以说是创业老兵,遇见是自己第三次创业,之前每次都没有大成,但也达到了预期效果。2006年,从SP(电信增值业务提供商)的“黄埔军校”鸿联九五离职后,我顺理成章开始在SP行业创业。但由于行业瓶颈已经显现,2008年我转型做第二家企业,除了塞班系统之外还做了Java产品和Wap导航站,也给MTK山寨手机提供一些软件产品。

第二家企业总体来说做得不错,2011年我将公司卖给了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成功套现了几千万元。我卖掉公司是因为行业变化太快了,诺基亚手机代表的小屏时代已经衰落,我预见到iPhone引发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会凶猛袭来。

2011年,我开始做遇见,涉猎陌生人社交领域。陌生人社交一直是我的理想,因为自己1999年就开始玩OICQ(腾讯QQ的前身)找网友,这个需求几乎贯穿了整个PC时代。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陌生人交友产品也一定会应运而生,其实在遇见前面已经出现了包括陌陌在内的陌生人社交产品,但是我判断这里的市场空间依然很大。

2011年底,遇见上线了第一个版本。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跟陌陌之间最大的差异是“圈子”,后来陌陌也上线了圈子,也做了情景功能。陌陌团队有非常牛的基因,我深知自己跟他们玩的套路必须不一样。

但所谓差异化永远都是相对的,是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的过程。遇见和陌陌一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包括我们的产品设计风格。但是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都在发掘陌生人之间的好奇、吸引力、兴趣点和共同点。

遇见的圈子风格和陌陌并不一样。遇见的圈子是一种大圈子文化,一个圈子可能会有几千人的规模,用户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邂逅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为自己量身创建圈子。而陌陌做的是群组类的功能,是属于小群体的风格。

接下来,我们会把圈子提到更重要的位置,让用户能够通过圈子、话题、个人中心和个人动态沉淀更多的内容,不仅仅是之前光有图片内容。更多去沉淀用户的状态内容,而这些内容将会成为他们情感需求上的落脚点,有利于提高用户黏性。

不同于陌陌通过LBS查找附近陌生人的功能,遇见拥有“穿越”功能。比如我们提供了地图模式,可以让用户“穿越”到其他地方去,通过地图的指引可查看任意城市的在线用户。例如我可以从广州穿越到丽江去,在那里认识一些朋友,以后如果我到了这个地方,还可以继续和朋友联系。

遇见还可以实现更精准地交友。交友永远是双方需求,但是我如何知道对方的需求?我们提供了附近焦点、全球焦点,甚至是邂逅游戏等功能,让更多人可以精准“邂逅”。我们还会通过推荐方式,用户自己把自己顶上去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在陌生人社交App中,用户的本质需求就两点:交友和炫耀,后者包括个人内容的沉淀,同时也包括跟其他用户交流过程中留下来的一些可以炫出去的足迹和脉络。遇见的产品思路是通过用户一层层的关系和交友的诉求,去沉淀内容,再通过用户炫耀自己以及炫耀他们和别人的关系,去沉淀用户。之后再基于兴趣、共同爱好或者某个目标聚集起来一群人,形成新的社交关系。这样,通过一层又一层沉淀,陌生人最终转化成一个“半熟人”,对方可能不是你身边的朋友,但已经变成你网上的朋友。

目前,遇见的注册用户超过3000万,日活跃数大概在200万。遇见已经整体盈利,而变现的过程可能非常有亮点:去年我们收购的游戏发行平台“益玩”负责了遇见的全部流量转化任务,益玩现在的月流水已经达到1000多万元,其中遇见带过去的流量占比最高达到30%。而未来遇见变现的机会,还包括O2O、圈子、虚拟礼品及虚拟礼品实体化等。

猜你喜欢
熟人圈子交友
交友启事
Life Story
闲谈“交友”
校园“老”熟人,我们的成长大“师”
学生天地(2020年25期)2020-06-01 02:16:44
交友如择居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10
交友之道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8
和熟人相处之道
别忘记跟熟人打招呼
北方人(2018年6期)2018-01-22 19:41:39
传说中的“圈子”
道同为谋,玩转谁的生活
现代苏州(2016年24期)2016-02-04 17: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