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潇
三大特色凸显产业转移新特点
特色园区成转型新趋势
纺织产业转移当前正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一些纺织产业转移承接的园区凭借着自身特色和优势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生。
位于重庆江津的金考拉工业园便是其中之一。金考拉工业园以时尚主题为园区建设方向,希望打造成为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具有完整产业链条的专业集群平台,明确定位为“产业领袖、世界平台”,核心定位为“大生产、大物流、大金融、大数据、大文化”。其中,大生产包含“大、中、小”的健康产业生态(即50家规模以上品牌企业、200家中小型成长企业及600余家创业型微型企业)和“上、中、下”的完整产业链集群(涵盖采购、研发、设计、生产、物流、销售等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尤其是大生产中打造西部地区最权威的“纺织服装装备中心”,将引进东部发达地区先进的企业入驻园区,共创产业新未来。
同样处于中西部地区的四川广安西部牛仔纺织服装商贸科技产业园,也同样利用其特色的优势逐渐发展壮大。西部牛仔纺织服装商贸科技产业园以牛仔为主要招商目标,是全国唯一一家以“牛仔服装”为主题的专业化产业园,目前已有32户以牛仔产业链为主的生产企业。该产业园引入广东第四代产业园发展模式,承接“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广州新塘牛仔服装企业梯度转移,走“产城一体”的发展道路,建设“宜居宜业”的牛仔新城,实现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座城市,致富一方百姓。
“特色、专业成为目前产业转移园区发展的一个特点,这也是将来产业园区发展的一种方向,在众多的产业园中,只有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才能发展得更好。”杨峻说。
技术装备升级是主旋律
事实上,在当前纺织产业转移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纺织产业转移由单纯的产业位移已发展成为技术和装备的提升。
江西奉新工业园是10年前从一根纱开始建设,目前已达200万锭的生产能力,不仅开始产业链的延伸,更为可喜的是投资方福建金轮化纤公司在二期、三期的建设中都采用了国内外最顶尖的设备。以设备顶替人力,不仅产品质量提高,人工效率也增加了。目前已形成了原料、纺纱、织布、印染的完整纺织产业链。
陕西咸阳新兴纺织工业园也是这样。据了解,该工业园区的全部设备都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在20年内都不会落后。目前入驻该园区的一些企业万锭用工将由现在的200人减到36人,年劳动生产率提高8%以上。
同样,在产业转移中升级设备水平的还有宁夏如意纺织工业园。如意集团拟投资500亿进行纺织产业转移,9月3日已投产15万锭,目前已投入了78亿元,如意纺织采用的国际一流装备,也成为纺织产业转移的亮点,尤其是生态和数字纺织的引入成为中国纺织发展的方向。
人力和政策为重要优势
在当前纺织产业转移中,人力资源和政策优势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先看人力资源,在安徽省的一些纺织工业园里目前劳动用工平均年龄26.5岁,且男工占用工人数的10%左右,用工优势明显。而与之相反的是江西奉新县,奉新县城常住人口大约4万人,纺织工业园地处县城内,园区用工目前2.2万人,劳动力的缺失使新投产的企业面临招工难的窘境。在承接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地区,中高端管理人员的需求更大。
“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中高端管理人员及高素质劳动力将成为影响产业转移升级的因素之一。”杨峻介绍说。
再看政策方面。“中西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企业由于偏重考虑的是成本要素,因此对各地政府的政策比较关心。”杨峻介绍,以云南保山的翔羽纺织为例,翔羽纺织是生产包覆纱的企业,包覆纱的生产过程中电力的成本约占整个产品成本组成的10%左右。如果在义乌基地生产的话,电价平均为0.76.元/度,而在保山基地生产的话当地政策给予的优惠政策是电价为0.38元/度。
在新疆优惠政策更多。新疆当地政府规定,在疆企业的新疆籍员工,按照企业为其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50%予以三年补助,对享受低保待遇并在纺织服装企业就业的人员,继续享受12个月低保待遇。与此同时还从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园区自建或引导社会资金建设标准厂房。
构建超常规发展模式
四大问题较为突出
实际上,纺织产业转移尽管在2014年取得一些突破,但仍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杨峻指出,首先是园区发展受到资源约束。尤其受宏观调控影响,不少园区建设用地指标无法满足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项目落地受到影响。部分园区企业面临招工难、用工贵的问题。总体上看中西部地区在土地、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优势逐步减弱。有的园区受到投入资金的限制,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其次是园区之间发展极度不平衡。虽然大部分园区发展情况较好,但是也有一些试点园区存在问题。部分园区进展缓慢,有的园区尚处于启动阶段,有些试点园区纺织服装类项目太少。
再次是园区企业融资难问题突出。今年以来,园区企业融资门槛明显抬高,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不少企业面对资金断链的威胁,不得不面临停产。也有些园区企业,受到沿海总部资金出现问题的影响。
最后是局部地区园区存在同质化竞争问题。如重庆市在巴南区、江津区、合川区分布有重庆尚盟时装产业园、金考拉国际服装产业城、西部服饰科技创业产业园三个千亩级服装产业园。再加上一些小型的服装产业园,使得各园区面临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加上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薄弱、交通建设滞后、物流成本较高、产业工人缺乏等缺陷,一些园区招商引资较为困难。
打破“常态”发展模式
针对现阶段纺织产业转移所面临的问题,杨峻认为,规模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模式是难以为继的,要发展一定要转变发展观念。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园区应构建一套超越常规的发展模式,对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的产业链进行统一规划。尤其是在印染等涉及到环保问题的环节,不能一概不批,而是转型升级,加大排放监管力度,创造公平市场环境。尽量早出台与支持新疆纺织相同、相似的扶持政策,让产业转移企业长治久安,尤其是对高新技术和生物纤维的行业给予更多关注与扶植。
杨峻指出,要充分发挥东部地区在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结构调整中的领先作用和带动作用。统筹国际国内资源要素条件,推进以加强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和跨区域、跨文化管理能力为基础的区域结构调整。由简单的低成本驱动,向价值创造转变,不断增强区域产业链之间的联动与合作。与此同时还要抓好跨国资源配置及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京津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构建东中西部地区全方位开放。深入一体化合作的新格局,优化布局产业链,加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并积极利用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支持的战略,促进产城一体化的建设。
杨峻表示,要充分发挥好产业转移典型的示范作用,加大园区先进经验的宣传和推广工作。通过园区的调研及走访,总结各个园区的成功经验,去粗取精,抓住关键,树立典范,做好园区的服务、信息交流工作。同时推进园区的智能化建设,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结合科技的发展关注人才的建设,打造一个高效生产力的平台,以国家发展战略确保产业转移发展方向。
为园区做好服务
事实上,在2014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转移办公室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为纺织产业转移服务。
首先是为园区进行招商引资对接,积极帮助试点园区稳步发展。目前园区最难的是招商工作,而招商引资主要是信息不对称,找不到人,进不去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产业转移办公室积极帮助一些试点园区寻找各项招商资源。与此同时还积极帮助一些试点园区稳步发展,对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
其次是开展园区调查研究工作。今年产业转移办公室先后到咸阳、彭州以及重庆等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工作,并采取了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实地考察了解产业转移情况,对承接转移的主要项目及产业园区建设进度进行调查,总结承接产业转移的成效、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
再次是召开了高峰论坛。今年产业转移办公室联合重庆市纺织工业联合会、重庆合川区人民政府承办了中西部产业转移论坛,并指出了纺织产业转移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发布了《中国纺织工业2013年发展情况及2014年趋势展望报告》和《2013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年度报告》,积极促进了纺织产业转移各项工作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