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凤
今年22岁的郭鑫,不仅仅是南开大学政治学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还是一位掌管3家企业、投资数个项目、身家过亿的“大学生企业家”。
感恩:汶川地震被八方同胞温暖
2008年,一场汶川大地震让年仅16岁的郭鑫一下子失去了外婆和爷爷两位亲人。一时间,心灵的痛苦深深折磨著他,然而大灾之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救灾场面却又让他的心时刻被温暖着。从那时起,感恩的种子就在他的内心生根发芽。
2011年9月,郭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开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这是一个冷门专业,可郭鑫有他自己的想法,他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自己,能够运用所学,帮助别人,回报社会。
入校后不久,郭鑫从新闻中了解到,我国一些地区的农民因为退耕还林,昔日稳定的经济来源被切断,生活受到影响。于是他开始在农村调研的路上奔波,希望自己能够帮助这些为生态环境牺牲了利益的农民兄弟。
回报:“碳汇林”惠及城市和乡村
调研后,郭鑫发现,我国退耕还林的大部分林地都符合国际“碳汇林”标准,有些即使不符合,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技术改造达到标准。同时,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些中小型出口企业,因为碳排放超标,遭到欧美国家各种形式的排挤,造成大量碳关税外流。而根据国际规则,企业碳排放超标部分可以通过“碳汇林”的方式加以抵消。
在导师的帮助下,郭鑫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和最新形成的理论成果,提出了“林业碳汇商业化模式”。即与政府签署“碳权交易”代理协议,建立“碳汇林”,然后让碳排放量高的企业出资购买碳指标。这样不仅农民可以得到收益,出口企业也能降低成本。
2012年春节后,郭鑫带着团队到全国各地调研,希望找到合作伙伴。可由于“碳汇林”项目在国内尚属空白,再加上他们是大学生,根本没人相信他们。最后打了100多家电话,商谈了30多个地方,无一例外全部被拒。这让原本热情十足的队员们一下子变得很沮丧,很多人甚至想要放弃。
就在所有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事情有了转机。在一个QQ群里,郭鑫结识了邯郸邱县的大学生村官朱治华,在朱治华的牵线搭桥下,郭鑫终于和当地政府的负责人见了面。可没想到有的负责人一看到他,转身就走,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看起来还是小毛孩的郭鑫能做什么大项目,更不相信一个闻所未闻的项目会给他们带来经济效益,有的人甚至把他们当成了骗子。
收获: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为了获得当地政府部门的信任,郭鑫带着团队一个一个给他们讲解,一个月后,当地政府的干部们终于被他们感动了,开始主动召集老百姓来听课。而为了能让老百姓听明白,郭鑫专门让团队里河北当地的人给他们讲课。另外,他们还设计了一个专业测量软件,这样老百姓把软件安装在手机上,就可以轻松测量出日常生活行走间的碳排放量。
接着,为了打消村民的疑虑,让种树农民能够早日获得收益,郭鑫和团队不仅免费指导农户怎样种树符合“碳汇林”标准,还帮他们在树林里建鸭棚、种药材。这样农户不仅可以通过种植树木获得“碳汇”收入,还可以通过有效结合养殖和种植药材获得附加收入。另外他们还积极联系“碳汇”的买家,在江浙地区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经过两个月的建设,郭鑫的“碳交易”理念终于被当地农户接受,在当地形成了一条涵盖“碳汇林”种植、立体农业开发、附加工业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最后邱县的“碳汇林”被长三角19家企业打包购买,农民一下就赚了上百万元,在当地引起了轰动。
虽然此次郭鑫自己并未赚钱,但因为有了成功的先例,很多企业主动找上门来。为了帮助更多的人,郭鑫把自己“林业碳汇商业化”的模式以及邯郸试点的情况,整理成了一份内参,报送给了相关部门。慢慢地,“碳汇林”在全国100多个县被推广,共使1000万农民获益。看到自己的辛勤劳动被他人认可,服务于社会,郭鑫感到无比的欣慰。
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的同时,郭鑫也给自己挖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这就是郭鑫,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行动而又不失阳光、率性的“90后”大学生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