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黄珍 樊明茹
他从一名只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员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通信技术专家;他不仅能熟练操作各种尖端的设备,还通过自己的悉心钻研,独立完成创新项目58个,参与创新项目230个,研发出“应急通信车”“基站经纬图”“话务分析软件”等多项产品,为企业贡献价值近亿元,就连外国专家对他的改造方案也连连称赞。
身为一名基层干部,他的足迹踏遍了辖区里千余个基站,不畏道路艰辛,不畏日夜兼程,只为身上的那份责任与使命。他是中国移动首批全国劳模之一,先后获得“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国庆60周年盛大典礼上,他作为中国移动唯一的代表,光荣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的检阅……他就是来自江西移动的周慧,工作二十三载,他将一腔热血挥洒在江西上饶的热土上,无怨无悔,他是当之无愧的井冈山赤子。
从初中文凭到技术专家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只要努力学习,刻苦工作,初中生同样可以胜任高科技的工作!”
1970年,周慧出生在一个邮电工人家庭,初中毕业后,他顶职进入了江西省上饶邮电局做报务员,因为脑子灵活又懂修理,工作后不久周慧就被调到传真机房负责传真机的维护工作。来到机房,周慧才第一次接触到电脑,当时英文版的操作说明在他眼中如同天书,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它搞懂。利用周末和休息时间,周慧报名参加了好几个无线电培训班,借阅、购买了大量专业书籍,还采购了一大堆电子零部件,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照着书装了又拆,拆了又焊。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和实践操作,周慧不仅熟练掌握了传真机及计算机的原理和维修方法,而且还触类旁通,学会了修理空调、冰箱、音响、摩托车等,他也因此成了上饶移动里家喻户晓的“家电通”,别人排除不了的故障,他“手到病除”。
因为业务熟练,周慧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单位里的“业务苗子”,有两次出国参加高级培训的机会都给了周慧。可当名单报到总部审批时,却都被刷了下来,原因只有一个:学历太低。这件事深深触动了周慧的内心,激发起他强烈的求知欲。“我一定要证明,只要刻苦学习,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初中毕业生同样可以胜任高科技的工作!”
从此,周慧一有空闲就骑着自行车去新华书店、图书馆和大专院校,抓紧一切时间补充专业技术和文化知识,因为太过专注,他曾创下一年间丢掉5辆自行车的纪录。对于一个初中毕业的人来说,要克服与尖端技术领域间的知识断层谈何容易。周慧从基础学起,找来高中的课本和无线电“大块头”的理论书籍硬啃,其中的甘苦自不待言;对于“拦路虎”英语,他随身揣一本《英汉词典》,有空就掏出来反复背诵,遇到生僻的单词就抄下来贴在餐桌上、床头边,连吃饭睡觉嘴里都念念有词。正是凭着这股百折不挠的韧劲,短短几年间,周慧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并轻松拿到了南昌大学的本科文凭。
执著的努力和潜心的积累,让周慧始终站在技术最前沿,直到现在,他依旧坚持每天学习一个半小时,雷打不动,机械、電气有关的书籍、报刊、工具书摆满了书橱。在周慧眼里,学习能带给他无穷的快乐,每当攻克一个难题,他就有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从寻呼系统到语音呼叫系统,从模拟、2G 、3G到4G的发展演进,我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几次升级换代,周慧都亲历其中,随着通信技术的升级他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成为了江西通信信息行业里鼎鼎有名的专家。
心系创新之魂的突破者
“创新是企业发展之魂,作为世界一流企业中国移动的一名员工,应该时刻怀有自主创新的情结!”
周慧的座右铭是:“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他的“精”就精在弃旧图新上。1999年上饶移动实施GSM四期工程,按照当时国外供应商的工作流程,完成全部28个基站的安装调试需要140天,可是机器每搁置一天,经济损失就要近万元,公司要求供应商缩短工期,得到的回复却是不无傲慢的“NO!NO!”当时担任公司设备维护中心主任的周慧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天天泡在施工现场,反复研究方案,终于摸索出了一套快速提高生产效率的流程,仅用1天就完成了3个站点的安装测试,工期缩短为97天,大大降低了安装成本,供应商也不得不称赞:“这是中国速度!”
2003年,移动客户规模开始迅猛发展,各地急需应急通信设备。当时全省移动仅配备了两台进口的应急通信车,一台车的价格高达300多万元,各地市移动公司只能排队要求调用,然而这价格高昂的应急车在崇山峻岭的山区使用并不适合。周慧主动请缨,利用自己的资源,自行设计应急通信车。应急通信车在业内称为流动的“移动机房”,内部涵盖了电源系统、传输系统、无线系统、接地系统、环境系统等六大系统,结构极其复杂,上千条参数,只要一个数据出现差错,就会前功尽弃。周慧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设计方案,设计的图纸草稿堆积成了小山,随后又亲自采购材料,多次计算测试数据,重新确定参数和模拟调试。很多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周慧和助手都在挑灯夜战。3个月后,这台自行研发的小型大容量应急通信车终于制成了,全部造价仅160万元。现在,这种小型大容量应急通信车已经在全省各地市移动公司投入使用,仅此一项,就为全省移动系统节约资金1400多万元。
一个个难题被攻破,一项项技术被刷新,在自主创新的路上,周慧越干越欢、越走越畅。十多年来,他独立完成的创新项目有58个,他担纲或参与的创新项目达230多个,范围几乎涉及公司的所有技术环节,为企业创造价值近亿元。是什么给了周慧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周慧说:“是责任。国家把价值十几亿元的通信设备交给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它们管好、用好,让其发挥最大效益!”
他的青春为事业而歌
“青春应该把自己的奋斗与国家、民族、团队的最大利益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永恒的青春!”
2000年,周慧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成为中国移动集团十万员工里的三位全国劳模之一,大大小小的荣誉纷至沓来:他先后获得了“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江西移动二次创业功勋金奖”、江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等多个荣誉。
出了名,得了奖,周慧却依然和平常一样,领奖回来的第二天,就像往常一样身穿工作服,手拎工具箱,和同事们一起奔赴岗位,翻山越岭,爬电杆,跑基站检修设备。他依旧接到电话拔腿就走,一天到晚马不停蹄。每当有任务和困难,他总是冲锋在一线。哪里条件艰苦,哪里有技术难题,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全市1600多个基站,他的足迹踏遍了1000多个。他说:“荣誉属于我们整个集体,只不过我比较幸运地得到它罢了。离开了我们的移动事业,离开了我那些同甘共苦、并肩作战的同事,我周慧又能打几个钉?”
逢年过节,往往是周慧最忙碌的时候,作为“五级保障”中的一级保障负责人,他要确保地方重要枢纽部门的通信不能中断。有多少个除夕、春节是在岗位上度过的,周慧也算不清。
2008年,南方多地出现严重冰雪灾害,江西也没能幸免,在抗击冰雪保通信的关键时刻,周慧带着抗灾救灾突击队——“周慧先锋队”奋战在冰雪灾区第一线,他与同事们一起扛机器、走山路,同甘共苦。大年二十八,由于人手紧张,周慧带领一支抢险小组赶往受灾最严重的余干县抢修。因电杆倒塌、路面积满厚冰,车辆无法通行,只能靠人扛将设备运送上山。冰滑泥泞的山路上,他们肩扛手抬着数百斤重的发电机,喊着号子,艰难前行。雨水混着汗水湿透了衣服、鞋子,坚硬的冰凌,折断的树枝,划破了他们的手和脸,但没有一个人退却,没有人喊一声累,叫一声苦。寒冷彻骨的长夜,他们坚守在荒山野岭的基站里,吞着雪水,啃着干粮。有的队员连续几天几夜未合眼,有的发着高烧仍在坚持工作,有的连家人病重了都未回家看上一眼,许多人伴着油机噪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作为中国移动发展的历史见证人、亲历者,周慧深切感受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移动通信事业的跨越式变化和持续发展。他在述职报告中写道:“父母亲给了我七尺身躯,而中国移动却给了我壮丽的人生;秉承中国移动‘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移动奉献智慧和青春是我的使命;能够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对我来说就是报酬,因为我在干自己热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