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雕塑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与融合

2014-04-29 16:51:18余景学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雕塑景观

摘 要:景观雕塑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会对现代人们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的融合设计中,雕塑家既要善于提炼、概括,注重节奏和韵律,同时还要使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保持和谐。

关键词:雕塑 景观 设计融合

引 言

雕塑作为景观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元素,在传统园林中多以装饰形式展现。随着艺术的发展,现代雕塑受到抽象主义、构成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设计思潮的影响,其空间形态、表现手法及材料选取方面出现了明显改变,其不单单是环境的点缀,而变成一种独特的创作理念,开始注重空间的流动性、扩张感。下面本文主要探讨现代雕塑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合与研究。

一、提炼、概括在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

融合设计中的应用

雕塑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即写实,但写实也不能过度真实,主次分明,才能让雕塑作品免于庸俗。一位杰出的雕塑家既要巧于写实又要善于概括,才能促使创作的雕塑作品产生生动的效果。概括可谓是写实的高度提炼,其与写实相互补充。环境雕塑重视形式的改变,追求简洁明快的形象形成的韵律、艺术氛围及节奏,故提炼概括可谓是环境雕塑的一种语言特点。基于现代雕塑与景观的提炼、概括是对各种自然形态站在审美视角对最具有感染力的美感因素进行取舍,从而将其中最具表现力的特殊造型特点提炼成清晰而单纯的形象语言,形成了景观雕塑在审美、形式及造型方面的必须元素[1]。

景观雕塑是创作者从感受、把握形象直至创作形象的一个过程,是其摆脱纯粹自然形象,继而将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的素材进一步加工、升华,集中、生动地表现出理想形象的过程。一名雕塑家对自身所感受到的各种因素进行提炼概括可以说是其艺术灵感最生动、最贴切的表露。如图1所示。

二、节奏、韵律在现代雕塑与现代景观设计

融合中的体现

基于现代雕塑和现代景观中的景观雕塑在某一方面和音乐有共同特点即重视节奏感。艺术上的节奏感主要指在表现艺术的过程中,借助几种彼此对立的元素依照相应的规则进行穿插或者重现,在对立与统一中深深地触动观赏者的内心。现代景观雕塑常常在空间中按照一定规则组建形态大相径庭的形体,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及点、线、面等基本造型元素完成作品,并突出空间中的“势”,这在客观上决定了现代雕塑必然产生类似于音乐的节奏感,以节奏的改变,在黑白、虚实变化间触动观众的心灵[2]。如图2所示。而美国的抽象雕塑家大卫·史密斯作为立体主义大师们的继承者,他的雕塑作品则完美地展示出现代主义形式。大卫在创作过程中主要采取焊接手段,并借助抽象风格赋予雕塑节奏感,以带有浓郁工业色彩的个性化语言表达雕塑的风格。

通过有规律的节奏扩展、变化形成的流动美感即音乐的韵律,它是声音在变化过程中来回重复的规律性节拍抑扬顿挫、高低起伏所带来的乐感及情调。有了韵律则有了生命力、高雅的情趣、深远的意蕴。在我国宋代时期,就产生了一批艺术家、理论家将韵律作为我国艺术的最高境界。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独特艺术气质,恰如其分地展现出自古至今人类所崇尚的真善美的品质[3]。以现代雕塑和现代景观艺术为基础,很多雕塑景观中都展现了中国传统写意雕塑体系中完美的线条、结构,以及点线面在空间立体造型中的变化。利用造型、虚实、色彩、空间及动静、结构等各种元素,可以很好地展现出雕塑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韵律。

三、现代雕塑和谐意境的塑造

景观雕塑作为一门公共艺术,它的公共性在于公共环境与公众欣赏,这就要求其在满足自身体系的和谐之外,还必须注重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1)雕塑与自然环境和谐。现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其对环境艺术有了新追求,于是人们建设了街道、广场、绿地等多种形式的公共活动空间,雕塑作品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再像传统那样注重宗教、宣扬统治阶级的功德,而是采取更加多样化的形式,赋予雕塑作品更独特的个性,使其更好地为环境服务,雕塑以其自身独特的装饰功能美化着现代人们的生存环境。(2)雕塑与人文环境和谐。从宏观角度看,人文环境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一个地区的文化氛围;从微观角度看,是指城市人们的文化水平、精神需求导向及心理承受力。景观雕塑仿若一个城市的闪光点,凝聚着这座城市独特的灵性,它以独特的语言,向人们诉说着这座城市的理念,让人们从中体会到独特的魅力。

著名的雕塑大师摩尔认为:“雕塑蕴含着人类生命的动力,其感性的造型,可以很好地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所以,雕塑家在创作景观雕塑时应充分认识到雕塑的空间环境,关心人的生理特点,继而充分展现人性化特点,促使创作出来的雕塑作品与人的生态特点更加吻合。景观雕塑不能单一地表现艺术家自身的生活感悟、艺术理想,其更应重视展现大众的心理感受。雕塑的艺术造型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然,并与环境之间形成韵律感、秩序感,贴合人们的实际心理需求,并有益于排解现代人们的不良情绪。创作雕塑的主题应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合理运用创作元素中蕴藏的自然意识、自然气息,从而让人们的身心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安详、静美、永恒,领悟生命的美好。景观雕塑理应最大限度追求艺术作品的创造性精神与美育功能,继而引领公众走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这是艺术性与公共性的统一,也是与环境相适应的展现。

四、结 语

总之,景观雕塑不但可美化环境,同时,其还对现代人们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国际上很多社会心理学家都在试图找到一种崭新的解决人们心理冲突与矛盾的方法,且各国政府在解决民众生活问题方面越来越倾向于心理调适方式,在这种形势下要求公共政策鼓励公共艺术(建筑艺术、美术及音乐)的发展,而环境雕塑也就变成了现代人们需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变了几何建筑呆板的造型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现代人们因为都市拥挤及疲倦而产生的焦虑情绪。未来,景观雕塑将和其它景观建筑共同组建高雅、优美的环境,让人们置身其中充分领略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孟兰.景观雕塑发展趋势探讨[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8)

[2] 田沂.景观雕塑创作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作者简介:

余景学,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讲师。研究方向:写实雕塑基础研究、城市公共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雕塑景观
巨型雕塑
景观别墅
现代装饰(2021年6期)2021-12-31 05:27:54
闻一多像(雕塑)
神剑(2021年3期)2021-08-14 02:29:34
火山塑造景观
我的破烂雕塑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写实雕塑
好孩子画报(2019年3期)2019-04-28 12:07:52
雕塑类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11-23 01:22:40
景观照明联动控制技术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