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线在速写中的艺术表现

2014-04-29 00:44:03王琦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艺术语言艺术表现速写

摘 要:绘画是以线造型的艺术,线在速写中的运用及艺术表现是画家最纯粹的精神体验。速写不受任何时间、地点、环境、场所的限制,以最简洁的线,最热烈的情感,最少的语言修饰,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绘画语汇中用线进行艺术表现的杰出代表。速写中的线条是绘画语言人格化最集中,最典型的具体体现。速写中的线是有生命的。它是画家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外在表现形式、艺术手段和技巧的总合。一幅好的速写,线在画面中艺术表现水平的高低最为关键。它的个性化表达是画家的情感与理性在绘画领域最集中、最具体、最卓越的艺术表现。

关键词:线条 速写 艺术表现 艺术语言

“画山能重,画水能轻,画人能活……”

绘画速写中线的艺术表现,会随着画家情感的波动,情绪的起伏变化,而跳跃着、流淌着、奔涌着。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域孕育了不同的画家,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态度,不同的人生观和宇宙观演化出了不同的人生情绪。

例如奥地利的埃贡·席勒,其绘画用刀锯一样残酷的线条,是其对自己从灵魂到肉体由内到外的自我解剖和批判,表达了他对人类心灵净化的极度渴望;西班牙的毕加索,他绘画中的线条表现了西班牙人血液里特有的公牛式的狂乱和躁动,充满了野性的创造力和梦幻般的想象;法国安格尔的绘画线条则来自古希腊罗马式的庄严、优美、典雅;中国的黄宾虹,其绘画用笔和线条是粗而不犷,细而不纤,古今中外兼收并蓄,创造了东方式的“深厚华滋”。他们的血液在不同的身体和画面中奔涌流淌。每个画家创作完一幅作品已经有了生命血的注入。因此,艺术作品成为画家乃至人类精神领域的一部分。

线在速写中的运用和艺术表现,仍然要建立在画家对人的生命与自然深切的关怀和诚挚的热爱的细致入微的体察和深刻的理解的基础上,对中外绘画大师艺术作品的探究、学习和反复摹仿。

这样,熟能生巧,巧生变化,变化产生美。

线在速写中的艺术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照猫画猫,照虎画虎”,努力观察细心摹仿,得其形似又不失规矩。第二阶段,研习前辈大师作品探索画面语言,懂了些夸张和概括尝试着艺术表现。形神不失,意趣有余。随着艺术实践的不断深入,学养境界审美水平不断地提高,意在笔失,胸有成竹。顺其自然,笔笔生发;虚实相生,气韵生动出于天成,能完满画家表现生命情感的需要,是为第三阶段。

一幅好的速写,线在画面中艺术表现水平的高低最为关键。好的速写用笔要“乱中不乱,不乱中又有乱。其气脉必相通,气脉相通,画即有灵气,画有灵气,气韵自然生动。”“画之神妙,全在用笔。”“笔有顺有逆,法用循环,起承转合,始一笔,由一笔起,积千万笔,仍是一笔。”(黄宾虹)线在速写中的艺术表现流淌于画家的生命情态中。

一、内在的线和外在的形

对一个不懂绘画的外行人来说,当他面对一幅作品的时候,可能仅仅看到的是画家所描绘的某个人或某种景物外在的形似。作为画家则不仅要看懂外在的形,描写外在人或物的面貌,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把握其内在形体的运动规律即形体内在线的变化。

还是让我们来举例说明速写画面中内在的线和外在形的关系。想象一下,把一个完整的人当作一幅完整的画面来看,非专业的人必定只看见这个人的外表。或高或矮,或胖或瘦,好看或是丑陋,也就是看到了一幅画的外表。专业的画家既要看到其外在的种种形象特征,更要思考人体内的线。就是思考和研究把人体所有局部骨骼能够连接在一起的主干——脊柱在人体运动中的变化。这条主干即脊柱在画面中就是画面内在线的结构。速写和中国的书法一样,最终内在的线变化成气的流动。气聚则生,气散则亡。没有内在的运动变化,徒具其表则是死画。

内在的线看似无形,而确是外在形的本质。没有内在线的变化,就没有外在形的生长。要想描绘创造出好的艺术形象,使其有良好的艺术表现,就必须懂得感悟画面中气的运动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二、线的韵律与节奏

韵律与节奏原本属于舞蹈和音乐领域的专用名词,后来化用到绘画领域中,以形容画面富于变化。在审美上,乐、舞、绘画其本质是相通的,都蕴含着人们对韵律感节奏变化共同的追求和渴望。

速写中线的韵律感与节奏变化,是指画家在描绘对象时,线的艺术表现上要讲究轻重缓急,浓淡疏密,能放能收;要密中有虚,虚中见实,软硬兼施,刚柔相济;要意随心动,笔随气走。画面要在变化中寻找线的韵律节奏。画面中的韵律美和节奏美需要长期的艺术实践,刻苦磨练才能心领神会。

三、线的“速度、力量与美”

线在速写艺术表现中会经常发挥其运动的属性,迅捷,快速,尖锐,热烈。在画家的激情中燃烧,畅游奔涌,无私无畏,富于爆发力。从而,速度产生出了力量。力量溶于艺术表现之中转化为美。

“稳、准、狠”是线在速写艺术表现中最重要的本质性话语表达。它包含了速写线的艺术表现中的三个重要的因素。因此一幅好速写必须做到“稳、准、狠”。“稳”是心中有数,画家要对所描绘的人或物有着透彻的观察和领悟。“准”是下笔有形,形神意兼备。“狠”是强调画面线的艺术表现性,视觉的张力。线在艺术表现中的速度和力量是“狠”的核心。“稳”是速度艺术表现的基础,“准”是速写艺术表现的技巧,而“狠”是速写艺术表现的生命。

四、线的“虚与实”

“虚实相生”是中国绘画特征的有力概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表达了中国人能进能退,游刃有余,自强不息,朴素辨证的思想精髓。

在线的虚实艺术表现中,如能正确把握和处理其虚实关系,会更好地表达形体的空间关系及画家内心不同的思想感受,也能增强画面原有的韵律和节奏感,使速写变得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五、线的性格特征及个性化表达

速写中线的风格毫无疑问是画家性格特征最直接的个性化表达。画家的性格又从根本决定了画面中线的特征,因为画面中的线有了人的气息,同时也就有了人的精神,人的品质和人的性格。通过对线的风格特征的认识和感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许多绘画大师的独特风格,让我们感受到强烈的人类情感和理性的完美结合。

由此,我们领略到了埃贡·席勒生命的苦涩,欣赏了安格尔的雅致;获得了毕加索的勇敢和激情,马蒂斯的安逸,阅读了伦勃朗的苍凉,荷尔拜因的严谨精神;感受到了米开朗基罗被压迫的内在力量;德加孤独灵魂准确地诉说着生命和艺术的意义;珂勒惠支对人性的思考、批判和对人世间正义的渴望。所有的线的艺术表现,都是他们真实生活真实生命情感的自觉意识的反映。

一个画家,当他学会绘画的基本技巧之后,其毕生的精力都会投入到探索自己的个性艺术语言表现上。一方面,既要师法自然,研摹大师作品,更要反观自身,扬长避短。另一方面,也结合自己的生命感受,独辟蹊径,强化艺术语言的表达。只有真正懂得热爱生活迷恋艺术,知道自身对情感的真实需求,结合自己的性格、学养、审美,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才能开始探索个性化表达。它是一个漫长艰苦的历程,对一个真正的画家来说,恰巧又是最幸福快乐的生命之旅。创造一个新的自我,既有人类共同的情感交流,又是唯一的绘画语言表达方式中特有的,有着鲜明的个性化的语言符号及艺术表现,是所有画家的梦想。

六、线的审美

当你细心观察和体味眼前的事物,比较它们的不同和变化,你就会发现线的美无处不在。比如,我们看到一棵大树向上生长枝繁叶茂,常春藤的攀缘伸展,线的流动的生命在我们的视野中展开。沿着其生长的方向不停地做视觉移动,便有了对线美的欣赏。比较这棵树木与其它树木的不同,常春藤形态上的差别,便有了鉴赏和审美。蜻蜓的翅膀中有线的结构美;树木的枝条中既有线的结构美、形式美,又有内在生命意识的情感美;音乐舞蹈中有线之造型及节奏之美;中国的武学中有线的力量美;山的轮廓中有线的虚实变化美。

在绘画的速写中,线又有内在的美和外在的美之分别。内在的美是外在美的基础,外在的美是内在美的面貌。线的精神品格和纯洁真挚情感变化出的美是内在美。线在画面艺术表现时产生出的结构疏密、刚柔曲直、抑扬顿挫是为形式美。线的审美又是心理和视觉的共同体验。作用于视觉并引起心理上情感的变化和波动,是线的审美的基本过程。

速写中的线是有生命的。它是画家内在的精神旗帜和外在的表现形式,是艺术手段和技巧的总合。如同人类世界中有人性的美,绘画中则有线性的美。线性美是人性美在绘画中的延伸。绘画中的线性即线的思想情感和线的理性思维。它的个性化表达是画家人性化在绘画领域最集中、最具体、最卓越的艺术表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线是一把人类灵魂的刻刀。它一面是人的思想情感生成的火热激情,一面是人的理性思维逻辑与判断,充满了内在的气质和生机。千百年来,在精神世界的图画中被画家尽情地挥舞着,闪耀出奇异的美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张骅骊.速写技法[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2] 姚秦.速写的形式与表现[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

[3] 李彤,孙延俊.速写——形态的归纳语言[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4] 金松.人体速写的线条表现力[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王琦,大连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大连大学东北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研究方向:文化与艺术。

猜你喜欢
艺术语言艺术表现速写
《青年速写·归》
钢笔速写
大众文艺(2020年21期)2020-12-02 06:22:28
“蹲连”速写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32:52
尊重生活感受 丰富表现内涵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01:26:21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6:17:27
浅谈二胡表演艺术
初探桂林本土画家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形成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05:11
民族地域性版画的可行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