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近年来,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就事业单位执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购建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部分事业单位利用年度财政拨款或专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缺乏统筹规划,盲目购买所谓价高质优且功能复杂的产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率则极为低下,资产闲置的状况极大的造成了资源和财力的浪费。进面则是导致一些机构或部门因资金匮乏,一些必要的办公和研究设备无法购置,工作开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过剩与紧缺两种畸形的局面并存。
2、固定资产疏于日常管理,账实难符。通过近几年资产清查等相关工作的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高了资产保管的意志,绝大多数财务人员也能做到固定资产及时入账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但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更换保管人或由于工作地点变化等原因变更了存放地点,类似情况仍不能及时反映到固定资产卡片中。年度结束时又未能做到及时盘点,即使出现资产毁损、遗失等问题,也未能反映到固定资产账目中。长此以往,固定资产自然账实难符。
3、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未按规定审批程序进行处置。《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部分事业单位并未按规定执行相应的评估,甚至未经审核、审批程序即自行处置,滋生私下交易,低价转让、出售,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同时也对上级主管部门掌握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状况构成障碍,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资金的未来分配决策。
4、固定资产财务核算时存在的问题。一直以来,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界定都存有疑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然而在实践中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包括电脑等电子电器产品价格不断下降。
5、在后续计量中,《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核算原值,没有计提折旧的要求,只提取修购基金。提取修购基金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没有影响,部分单位为减少工作量,不按规定提取修购基金,另一部分单位则自行确定、修改提取比例,对修购基金的使用也没有明确合理的规定。
日常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会造成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不能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固定资产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其价值必然逐渐消逝,而报表中反映的仍然是初始计量时的价值,违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的原则,也不利于主管部门掌握下属事业单位所有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
1、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对资产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大部分事业单位都享有财政拨款,其中专项资金拨款占有较大份额,由于专项申报时,对各项开支的预算、计划不准确,存在较大的虚报行为,从而导致专项资金到位后,产生一定的结余,购置固定资产即成为事业单位使用结余资金的首选,这种非计划项下购置的固定资产必然出现资产闲置,利用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无盈利要求且接受内外部审计的压力相对较小,支出控制力度较差,再加上无固定资产现值考核的压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疏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也就成为必然。此外,除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以外,很多事业单位因规模较小,财务部门通常会兼任资产管理部门,而财务部门既负责固定资产的购置工作,又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且不谈此类机构设置已严重违反了不相容职务必须适当分离的规定,仅仅因为一人多岗,疏忽和遗漏就难以规避。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管理机制。首先,固定资产的采购预算没有真正起到制约事业单位按预算采购的作用。尽管国库集中支付已经在事业单位中实施,但实际采购中事业单位提出购买申请,只要零余额账户存有额度,就可以购买该资产。其次,上级主管部门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再加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后续财务核算时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市价法的计量方式,无法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此外盲目攀比性的扩大资产规模也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通病,而财政部分在预算拨付后未能继续跟踪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情况,导致原本最为有力的外部监督力量效果难称显著。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1、日常采购工作中,固定资产使用者提出需求,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应根据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在本单位内部调配,以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率。本单位内部无法提供的资产,再考虑通过外部采购、购建的方式取得。采购过程中对单位价值较高的一般设备及专用设备应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购置价格较低的产品,以节约资金。对于财政资金购置资产,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的相关条款,确保公开、公正、公平交易,杜绝违法行为。
2、采购结束后采购的原始资料,包括合同、验收单、发票必须保存完整,财务部门及时入账,制作固定资产卡片、标签,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资产的盘点工作。资产使用人员要爱惜资产,避免因操作不当或疏忽大意造成资产的毁损,资产领用必须做好过程监控、资产的使用人变更、存放地点发生转移,要尽快通知资产管理部门,做好变更登记。
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要求,事业单位应按照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这一要求本身值得商榷,修购基金应与资产的使用状况挂钩,收入的变动与资产情况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将收入作为计提基数并不科学。同时,对修购基金使用的标准也未做明确的规定,这都给随意计提、使用修购基金造成了隐患。实际工作中,使用修购基金购置、维修资产的事业单位也越来越少,用经费直接购置的做法较为普遍,这也有利于反映单位收支情况,控制购置、维修固定资产的开支。另外,事业单位应在年度终了时,在备查账务中对固定资产采用市价法核定其市场价值以保证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反映固定资产的耗损情况。
4、事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时应当严格遵循“先审批后处置”的原则,不得擅自处置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交由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汇总,根据金额报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备案。利用固定资产进行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时,要做好登记、监控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外投资、出租收益要确保及时、准确入账。
四、结语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但要事业单位内部引起足够重视,严格执行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办法,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的有效监督,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进行动态监管,通过下属事业单位上报数据对预算资金合理、高效分配,提高资产配置的整体水平。同时,希望财政部門能够尽快出台适应事业单位发展情况的会计准则、制度,以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披露水平。此外,因科技进步导致原先固定资产界定范围内的相应产品价值降低,再无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资产部分,应尽快建立落实事业单位其他实物资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应该与事业单位预算体系、实物资产管理体系、财务核算体系等环节紧密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克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作者简介:
易婕(1976.11-),女,武汉,本科,会计师,武汉市民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