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517.9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本文以李斯特标题性钢琴套曲《旅游岁月》之《婚礼》为研究对象,回溯这部自传式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作品中的审美意境;梳理作品中的艺术特色;揭示作品中李斯特将其个人生活体验与文学、宗教等元素融入音乐中,使这些元素在精神上达到高度契合,从而使他的钢琴音乐本体在作品体裁、和声、技术表现等方面取得创造性发展与突破;探究作品在内容与形式,音乐与技术上的特点,为演奏者更好地诠释作品。
关键词:婚礼;李斯特;背景;审美;演奏
一、创作背景
(一)创作历程
《婚礼》(Sposalizio)是《意大利游记》中别有精妙的第一首,是一首带有宗教特色的爱的赞歌。体现了人与自然、与上帝奇妙造物之间的和谐。描写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拉斐尔(RaffaeloSanti,1483-1520)的名作《圣母的婚礼》。李斯特于1838年居于米兰,看到了画中少女订婚时的情景,觉得它画出了少女最崇高而可亲的形象,次年写成此曲。他别具匠心地使用了6/4拍的节奏韵律,使整首乐曲像舞曲般流动。开始时的旋律营造了订婚仪式的气氛,接下来以颂赞曲衬托出仪式,最后是教堂的钟声伴奏颂赞,可以说是把画面音乐化。最后以最轻音奏出的几个和弦,使那份纯洁感在心中徘徊再三。
(二)文学渗透
文学渗透对李斯特《婚礼》的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十九世纪艺术家很多都从文学上得到灵感。李斯特深厚文化修养的形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他的创作思想受到从浪漫主义保守派到进步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其中,夏多勃里昂和拉马丁对李斯特的影响较大。拉马丁出身于贵族家庭,他的信仰是温柔甜美的,充满了赞美与爱。相比较而言,李斯特的信仰却更多是赎罪的、苦修的。所以,拉马丁那种诗意的美好的信仰方式,对李斯特来说是新鲜而动人的,它不仅是信仰,也是一种艺术。特别是拉马丁理想中的“诗与宗教的和谐”,就是人与自然,与上帝造物之间的和谐,给了李斯特深刻的启示,这种宗教观在李斯特创作的《婚礼》中得到生动的体现。
(三)宗教影响
宗教的影响赋予了李斯特《婚礼》以神圣,纯净,令人向往的意境。李斯特最早受到宗教的影响源于他的家庭。李斯特的父亲亚当和母亲安娜都是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宗教这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对年幼的李斯特有着强烈的影响,优美的宗教歌曲如甘露一般润化了他的心灵,宗教那种献身,积德行善的精神渐渐地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扎下了根。这种善良一直指引着李斯特后来的生活,李斯特是始终像神父那样宽恕他人,他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在他的一生中似乎不存在仇恨。而这种高尚情操表现在李斯特《婚礼》中的是一种远离世俗的圣洁和博爱的精神,是一部体现李斯特自幼扎根内心深处的宗教信仰的篇章。
二、审美意境
李斯特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诗人,其作品形式自由的特点源自音乐作品的诗意本质。《旅游岁月》中的纵情挥洒的诗意印象,是对原本充满诗意的周围世界的敏感捕捉,传达对自然美的情感体验。这种美一方面是描写意大利自然风光的美,另一方面在这种美的深处也隐藏着李斯特内心一种真实复杂的情感写照。
《婚礼》创作的灵感是受拉斐尔的壁画启迪而作。拉斐尔(Raphael 1483-1520)是意大利著名的画家和建筑家,与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齐名,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拉斐尔以圣母像著称于世,有“画圣”之誉。《圣母的婚礼》是拉斐尔的成名作。作品视觉中间的是代表神的意志的主教主持仪式,左侧是圣母玛利亚和一些少女, 右侧是约瑟和一群求婚者,画中无论男女,形象都塑造的非常俊美。约瑟背后的青年是求婚者,手持求婚标志的棍棒,谁的棍棒开花,就是玛利亚命中注定的未婚夫。正是约瑟手中的棍棒开了一朵小花,文雅的约瑟欣喜虔诚地将结婚戒指套向端庄的玛利亚的中指,这一神的意愿使其他求婚者陷入痛苦和懊恼,少女们的羡慕也衬托出玛利亚的羞涩和幸福。以顶天立地多边形的礼拜堂为背景,营造出虔诚,纯洁的意境。这种意境也恰如其分的表现在李斯特的《婚礼》中。
三、演奏技巧
19世纪30年代以来,李斯特前所未有地发展着钢琴演奏技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技术手段和情感表达法。这些突破与钢琴这件乐器本身的发展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钢琴发展到那个时期已经充满力量,具备宏大的声音和宽广的动态范围,它可以胜任于交响性、歌唱性的作品,能够模仿众多的色彩,拥有多层次的音色效果,细腻而多变。现代钢琴技巧大多数归功于李斯特这些年所做的先锋性发展。从大量的快速八度,连续饱满的大和弦、琶音、分解和弦和超过八度范围的扩张大音程分解和弦等等的应用,李斯特成功地塑造了辉煌的音响效果。而正是这方面的伟大成就让人们片面的认为李斯特的作品装腔作势,一味体现肤浅、夸大的浪漫精神,使大部分演奏者都太关注于技巧表演而没有去深刻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没有去体会李斯特要表达的核心情感。
《婚礼》这部作品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婚礼》的演奏,不但能够证明演奏者的演奏实力,还能体现出演奏者的个性深度,其中技术难点无疑也是演奏者面临的一大挑战。但是音乐和技术到底孰轻孰重?李斯特曾说,技术会在我们的精神需求中诞生,而不是通过机械的练习获得。因此,技术是表達音乐的手段,没有技术,也就没有音乐,但是技术并非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该在对声音和音乐的理解的基础上建立手指和乐器之间的关系、将音乐情感和技术发展结合在一起。诚然,我们很容易被那眼花缭乱的技巧,雷霆万钧的力量和疾风暴雨般得速度所吸引,但最重要的,是那音乐深处的浪漫主义激情!所以,《婚礼》的演奏者需要拥有出色的听觉审美标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指挥整个身体配合手臂到手腕、指尖的控制,把身体的各部位统一成一个整体,运用从指、腕、肘、臂、乃至全身的”“琴人合一”的状态,才能奏出圆润、饱满、强壮而清晰透明、丰富多变的音色来诠释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意大利游记》中《婚礼》的背景介绍,尤其是以宗教为背景,爱情为绝唱的亮点,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李斯特在当时别样社会背景下,热情而自省的展现自我。对审美意境的描写,体现了李斯特的诗意、灵气、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因素。在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方面,我们也很难看到李斯特过于浮夸的笔墨。不论从曲式方面看还是调式调性方面,他并没有营造复杂的结构,而是以音乐表达为目的,没有故弄玄虚。技术技巧方面,李斯特大胆的创新,推动了音乐的发展。总之,通过对《婚礼》的多维阐释,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首曲子的内容,更好的理解这首充满宗教韵味的音乐作品以及渗透在作品里的高贵而内省的核心情感。只有正确、深入的理解作品,深刻、细致的感受作品,丰富、逼真的想象作品,才能将音乐情感和技术发展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李斯特《婚礼》的恒久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更深厚的历史积淀中得到显现。
参考文献:
[1]王庆. 音乐结构与钢琴演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6—72.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200—218
[3]吴雅婷.李斯特钢琴作品特色之研究[J].台湾女子学报,2000,(24),356-390
作者简介:
李璐(1988- ),女,汉族,山东省潍坊人,烟台南山学院人文学院音乐系钢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