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误会出矛盾 激起波澜生真情

2014-04-29 06:43:35叶永德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4年12期
关键词:唐伯虎富翁误会

叶永德

先讲一个大家熟悉的故事:传说“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一次应邀到一个富翁家给他母亲的寿辰绘画题诗。他挥毫画了一幅《蟠桃献寿图》后,接着题诗,第一句便是“这个婆娘不是人”。刚写完,满座皆惊,富翁也十分愤怒(误会一)。唐伯虎接着写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这下四座宾客转惊为喜,富翁也转怒为乐(误会一解除)。唐伯虎又写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这下大家又惊得发呆,富翁一家更是怒气冲天(误会二),这时唐伯虎第四句脱笔而出:“偷得蟠桃献母亲。”这时满座宾客赞叹不已,富翁也顿时对诗画赞不绝口(误会二解除)。

唐伯虎短短四句小诗,却引发人们“满座皆惊”、“转惊为喜”、“怒气冲天”、“赞不绝口”等情绪的大起大落,妙就妙在巧设了“误会法”,使悬念迭生,反差强烈,跌宕起伏,充滿了智慧。而所谓“误会”,就是不正确的判断。误会法,就是作品中的人物一方误会另一方或双方互相误会,从而引起矛盾,造成故事情节的发生与发展。

平时作文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写记叙文平铺直叙,没有一点起伏变化,像记流水帐,容易使人感到单调、乏味,难以获得读者喜欢。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借鉴唐伯虎这首诗——巧设“误会法”,因为利用误会可以设置悬念,使文章情节曲折离奇,吊起读者胃口,读来妙趣横生。记叙文中的“巧设误会法”就是利用人物形象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解除误会,在误会与矛盾中突出人物的形象。同时也使得使文章回环曲折,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那么如何才能在记叙文写作中巧设误会呢?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采取四步骤法,下面以一篇记叙文佳作《难以说出的三个字》为例来加以分析。

步骤一:情景介绍埋伏笔

记叙文应该有“记”有“叙”。“叙”的部分往往可以介绍一下事件发生的背景,或者人物的一些简单概况。记叙文中设置误会就可以以“叙”的方式轻轻带出,在文章一开头就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难以说出的三个字》的开头是这样的:对你说一声“我爱你”,真的好难!从我出生的那一天开始,我便成了家中的宠儿,亲戚朋友,邻里老少都很喜欢我,这便养成了我的小性子,只要是我不喜欢的人,我就会很长时间不和他讲话。我不喜欢爷爷。在我的记忆中,爷爷高高瘦瘦的,一年四季经常穿着一条米黄色的长袖衫,一条灰裤子和一双蓝布鞋,他不苟言笑,对我好像也是若即若离。所以我有点怕他,和他也不亲近。

开头第一节点题,然后简单介绍了一下“我”的性格特征,为下文的误会设置埋下伏笔;接着直说“我不喜欢爷爷”,点出误会的双方,误会的雏形出来了;然后介绍爷爷,简单的肖像描写表现了“我”和爷爷距离疏远,并且指出爷爷的性格“不苟言笑”,也预设了误会之根源。

步骤二:细节描写矛盾出

在介绍了误会的相关情况后,要介绍误会的具体成因。这时如果能用细节描写来表现,往往更生动、具体。也使记叙文的内容更加曲折动人。如《难以说出的三个字》是如此来描述误会的形成的:

有一年夏天,表弟来我家玩,中午吃完饭后,我便和他一起看电视。因为天气实在太热了,我就到厨房拿了两块切好的西瓜过来,我们三下五除二地就把它解决了,顿时好一阵凉爽啊!由于天气闷热,我又偷偷到厨房里拿了两块西瓜,吃完后,我们还不约而同地打了个饱嗝。后来,我接二连三地去拿西瓜,终于被爷爷发现了,他对我大吼,语气冷淡而严肃:“谁让你吃那么多西瓜的?”

我惊住,不敢出声,却用一种怀恨的眼神盯住他,随后就自行跑掉了。我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就跑到房间躺在床上哭,那时的我并未注意到,房门口站着一个人,他的眼神中满是怜爱。

从那以后,我便有点讨厌爷爷了。虽然后来妈妈说爷爷其实是怕我们吃坏肚子啊!我却执意不信。

首先作者写了误会的根源——偷西瓜。写到自己“接二连三地去拿西瓜”,终于被爷爷发现了。爷爷大吼:“谁让你吃那么多西瓜的?”“语气冷淡而严肃”。其实这里爷爷的潜台词是夏天吃太多(那么多)的西瓜会吃坏肚子的,所以爷爷语言的核心是“那么多西瓜”。言下之意就是不能吃太多。“语气冷淡而严肃”也是符合作者在第一部分里面介绍到的情况:他不苟言笑。这就很容易地造成了作者与爷爷的误会。接着作者写到自己“惊住,不敢出声,却用一种怀恨的眼神盯住他”,“跑到房间躺在床上哭”,通过这样的动作细节来表现自己的委屈与伤心,也就进一步表现出了自己的误会。最后再一次说明误会的结果:从那以后,我便有点讨厌爷爷了。感情由不喜欢到讨厌,误会形成了。

作者在这个部分里分别运用了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符合年龄特征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了我和爷爷之间的矛盾:爱与被爱。爷爷不知道如何去爱,只会在“眼神中满是怜爱”,只会因为怕孙女吃坏肚子而“大吼”,而我却不理解、不接受爷爷的爱。细节描写表现了矛盾双方的误会所在,具体细致。

步骤三:心理活动误会深

“误会”毕竟要归属到心理层面上去,心理活动描写可以使“误会”渐行渐深,使矛盾更加集中,文章也就更加曲折耐看。如《难以说出的三个字》就在情节中加入了心理成分的描写:

后来有一天,老师让我们对自己最爱的人说一声“我爱你!”由于年龄小,不敢不完成老师的作业,而我又羞于开口说这三个字,于是回到家后,我就偷偷地对着镜子开始练习起来。就在我练得兴高采烈的时候,我发现镜子中多了一个人,他一脸喜悦地站在房门口。为了驱散我心中的那点仇恨,我故意装作没看见他,并在“我爱你”前加了许多人的称谓,唯独没有他。我边说边偷偷地瞄了几眼,发现他一脸的伤心和失望,在他转身离开时,我似乎看见了他眼角的泪。

猜你喜欢
唐伯虎富翁误会
误会
唐伯虎赞画
误会
唐伯虎送画
与富翁做邻居
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 08:51:00
《你误会了》等
三月三(2014年3期)2014-03-13 11:39:44
比较出来的“富翁”
中国火炬(2009年10期)2009-12-28 02:27:42
减字嘲富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