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2014-04-29 02:18王克宇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导体串联规律

王克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应用能力,以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学,及时收集反馈信息,采用适当措施,以利于学生对物理学加深理解,拓展知识面。

通过我对历届初中生学习物理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初中生学习物理往往趋于表面的知识,死记规律,硬套公式,抓不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本质东西。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便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入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范围较广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有许多种类型,例如我们用理论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是探究;学生自选课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也是探究。探究教学还包含了许多种教学方法,如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等。因此,探究教学可以选择不同的层次和水平切入,可以是简单的概念获得,也可以是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从一个现象、一组数据、一些资料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也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可以从具体的情境入手,让学生概括出相关知识,也可以提出抽象的问题,让学生推理分析。

探究式教学的课堂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研究目的,它是为了达到某种结果或某种目的而精心设计的,可以根据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程度不同的指导。在物理的教学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下面,以“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为例,把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做进一步说明:

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猜想假设:问题的可能答案。

设计实验:边讨论交流边合作设计,内容包括:

(1)所用实验器材;

(2)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图、数据记录表;

(3)简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实验要求:

(1)把测量数据记在自己的表格中;

(2)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扼要地写下来。

注意: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打开状态;

(2)连入电流表时不要连错。

分析和论证:(主要内容)

(1)测量结果说明了什么?

(2)跟你的猜想或假设有何差异?

(3)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Ia=Ib=Ic

评估与交流:(主要内容)

(1)操作中有没有什么失误?

(2)测量结果如果不正确,其原因是什么?

(3)为自己的正确观点进行答辩。

(4)你在实验中是否发现了新的问题?是不是想进行探究?

完成反饋练习

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环节,为教师设计教学策略提供参考的框架,为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帮助。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涉及全部,也可涉及部分,要根据实际适当安排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为原则。教师要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使学生处于一种不断发散与聚合的创造性思维状态,以顺利推进科学探究进程。

二、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的对教材内容做必要的补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材中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和教,师应及时补充讲解清楚,否则势必影响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欧姆定律”一节时,补充讲解公式的意义,并说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导体的电阻是不变的,它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而变化,不能认为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而且当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却不为零,只能理解为是一般情况下电阻的一种计算公式。

2.对教材中很少出现甚至未提及过但又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加以补充,以利于学生掌握规律,触类旁通。例如我在讲“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时,通过实际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出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U1:U2=R1:R2和U1:U=R1:(R1+R2);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时,利用同样的方法由学生归纳整理出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规律I1:I2=R2:R1;同时,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电阻规律表达式;在讲“电功率的测量和计算”时,让学生归纳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了学生解题的速度。又如在讲“浮力”时,学生普遍认为“在液体中的任何物体一定都要受到浮力”。针对这种情况,我补充说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果物体沉底并且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中间没有液体时,物体是不会受浮力的。

3.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补充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例题“电阻R1和R2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两端的电压为1.5伏,R2两端的电压为4.5伏,R1+R2=600欧,R1和R2各为多少欧?”,一般学生只能想出一种解题方法,即先求出总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串联电路的电流,再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分别求出R1和R2的值。但我在处理习题时,又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电压分配规律“R1:R2=U1:U2”,并适时的提出问题“你能把我们共同发现的规律灵活应用吗?”,很快就有很多学生自己动手根据此规律求解,迅速得到正确答案。通过本题教学,使学生学习解题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它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位多角度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平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加强了学生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基本解题技能。作为一名基层物理教师,只有靠平时多积累教学心得体会,多学习他人的经验,接受多方面的信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更上一层楼,才能培养出更多具有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导体串联规律
用提问来串联吧
用提问来串联吧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汽车电线用导体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应用自适应交叉近似算法快速计算导体RCS
审批由“串联”改“并联”好在哪里?
我曾经去北京串联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