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南
有这样一个故事:
地理老师提问一个学生:“请指出从上海到广州距离最短的路.”学生看了看摆在讲台上的地球仪,从容答道:“是一条挖通广州与上海的直线隧道.”
众哗然!
其实,从理论上讲,这位学生说得并没有错,那是根据平面几何里的一条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不过,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习惯于把自身的活动,限制在这个星球的表面予以考虑. 这样,在上海与广州之间的最短路线,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过上海和广州之间的一段大圆弧. 这段大圆弧约长1 200 km.
球面上过两点的大圆的弧,可以用以下的办法直观地显示出来:在地球仪上拉紧过两点的一条细线,这条细线即可看为大圆的弧.
上面的故事是人为杜撰的呢,还是真有其事,现在已经无从得知. 不过,抱有上述想法的,历史上可不乏其人!
大约在20世纪初,俄国旧都彼得堡出现过一本书名很怪的小册子,叫做《彼得堡和莫斯科之间的自动地下铁道》(一本还只写三章,未完待续的幻想小说).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在俄国新旧两个首都之间,挖一条600 km长的隧道,这条笔直的地下通路,把俄国的两大城市连接起来. 这样,“人类便第一次有可能在笔直的道路上行走,而不必像过去那样走弯曲的路”!作者的意思是:过去的道路都是沿着弯曲的地球表面修筑的,因而都是弧形的,而他设计的隧道却是笔直的!
不过,作者写书的主要意图不在于考虑两点间线段最短,而是这样的隧道如能挖成,则任何车辆都能像单摆一样,在两个城市之间来回移动. 开头速度很慢,后来由于重力的作用,车速越来越快;接近隧道中点的地方,达到了难以置信的高速,而后逐渐减速,靠惯性行进到另外一头. 如果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的话,在地球上任何两个地方之间走完全程都只需42分12秒.
图1
物理学家早就注意到光沿短路线前进的性质. 如图1,由A点射出的光线,通过l上的点C反射到B点,则由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推知,C点即为线段A′B与l的交点,这里,A′是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容易证明,对于l上另一点C′,必有
AC′+C′B>AC+CB.
事实上,AC+CB=A′C+CB=A′B 结论是很明显的!这表明光所走的折线ACB是从A经l到B最短的路线. 不过,严格地讲,光所走的是一条捷径,即走完全程所用时间最短的路径. 图2的情景,想必许多读者都见过:本来看不见的东西,在水中变得可见了!光线产生这种折转的原因是因为光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速度不相同,这就造成了光沿一条折线走比光沿一条直线走所花的时间更少! 图2 建议读者亲自做一做下面的试验: 在光滑桌面的另一半铺上一层薄薄的绒布. 让一颗铁球由光滑面斜着滚向绒布. 这时你会看到铁球在绒布的交界处突然折转了方向,如同光线的折射一般! 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在于,铁球在光滑桌面和绒布上行进的速度不相同,而且,铁球也像光线一样,走的是一条捷径! 下面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如图3,一只蜘蛛在一块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顶点A处,一只苍蝇在这个长方体的对角顶点G处,问蜘蛛要沿怎样的路线爬行,才能最快抓到苍蝇. 图3 显然,当把长方体的上底面及右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图4)时,蜘蛛爬行的路线必须是线段AMG或者ANG中較短的一条. 假设AB=a,BC=b,AE=c,则由图知 AMG= = , ANG= = . 当a>c时,ANG>AMG,说明蜘蛛应当沿折线AMG爬行;当a 另一个类似的趣题:苍蝇为了防止蜘蛛的袭击,想爬过长方体所有的6个面探查一下,并尽快返回原地,则苍蝇至少要爬多少路? 这个问题的结论不太容易想到. 从长方体的展开图(图5)可以看出,苍蝇爬行的路线应当是一条过G点而又平行于图中虚线A—A的线段(为什么?请读者想一想). 容易算出这条线段长为 (a+b+c). 这个量与苍蝇原先所在的位置无关. 图5 很明显,对于可以展成平面的曲面,曲面上的短路程问题都可以用类似上面展开的方法加以解决. 图6和图7的圆锥曲面就是一个例子. 然而,并非所有的曲面都能展开成平面. 我们最常见的球面,其任何一个部分,都不可能毫无重叠或破裂而展成平面. 这就是无论哪一种地图,总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变形的原因. 没有一点畸形的地图根本不存在!这样,当你翻开一张地图细心观察时,你便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图上画的航线几乎都是一条条弧线,这才是真正的球面短程线——大圆弧线. 而图面上看起来是直的线,实际上只是保持与经线等角的斜航线. 图8 图8画出了连接非洲好望角和澳洲南部墨尔本港之间的两种航线. 看起来似乎更长的大圆航线只有5 450海里,而看起来笔直的斜航线却有6 020海里. 斜航线竟然比大圆航线长570海里,相当于多了约1 050 km. 由于地图的畸变,给人造成了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