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04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劳动力流动(workforce flow)是指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在空间上的位移和工作岗位上的变换。包括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当前我国劳动力流动规模逐年扩大,劳动力流动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别,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促进社会公平与进步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问题;对策
在西方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历程中,无一不伴随着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中国的现代化也与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本文对劳动力流动的论述将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作为研究重点,并以此来探讨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现状
2010年全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至非农产业就业人数达22978万人,其中异地转移为14533万人,就地转移约为84455万人,农民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释放,为民营企业和沿海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促进了民营经济和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1]另一方面,从流动地域上看,农村劳动力的流出地相对集中,流出人口比例较多的为中西部地区的一些省份,如安徽、江西、湖南、广西、宁夏、四川等。据统计,这些省年转移农村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比重均达到5%以上,转移的劳动力大多进入了东部地区、大中城市及发达地区的小城镇。
二、 我国劳动力流动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暂住者”由于农村人口无法正常定居在城市 ,我国劳动力流动呈现三个明显的流动特征:一是“劳动力迁移”大部分是暂时的、个体的。二是农民工呈现出“候鸟式”的流动 ,他们以年为周期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做“钟摆式”流动。三是“兼业式”,一些农民以农业生产季节为周期 ,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 。
(二)就業排斥
1、职业歧视
在城市失业和下岗问题的压力下 ,许多城市颁布了有关农民工就业的管理政策。农民工更多地就业于制造业小企业、服务业、私营小商店、小餐馆等 ,外来劳动力比本地劳动者就业于公有制单位的概率低 55 %。
2、 报酬歧视
城镇劳动力市场在城镇职工和农民工之间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与城市本地劳动力工资水平相比 ,农民工收入低。农民工的月收入仅为当地职工的 61 % ,而且他们的工作时间更长 ,根据 2011 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 ,户籍为外省农业户口的劳动者周工作时间为 54 小时 ,比本地居民高近 10 小时。
(三) 生活排斥
1、居住条件差
在北京和上海的流动人口中 ,多数流动人口不得不住在条件更差、更为拥挤的住房中 ,其人均住房面积只有城市居民的 1/ 3。他们当中的 1/ 3 住在用人单位提供的宿舍或工棚;一半以上靠租房;拥有房屋所有权的不足 1 %。[8]建设部的调查也表明 ,务工人员收入普遍偏低 ,用于住房消费支出有限 ,其人均居住面积普遍较小 ,生活设施不配套 ,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2、子女教育问题
2004 年开始 ,中央强调各地城市政府要负责解决民工子女在迁入地城市公立学校的就学问题。虽然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 ,但由于缺少相应的财政资源 ,地方政府往往没有积极性去执行。由于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数据统计制度不完善 ,16 岁以下儿童的管理和人口统计工作尚属“空白”,教育部门难以了解和监控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 ,部分流入地政府对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入学问题的意义还缺乏应有的认识。
3、社会保障问题
进城农民工所面临的由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风险转变为工业化社会的社会风险 ,这些社会风险主要包括失业、养老、工伤、疾病、公共卫生等。一方面 ,农民工和城市居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 ,其抗社会风险的能力明显偏低。另一方面 ,由于社会排斥性政策的安排 ,农民工缺乏抗风险的社会机制。1998 年起 ,虽然各地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 ,但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城市原国企职工设计的 ,明显不适合农民工,如费率过高 ,社会保险关系接续难等。
三、劳动力流动对策研究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要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合理性做出法律上的规范。相关部门要建立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农村劳动力享有流动的自由、择业的自由、选择居住地的自由,同时应该利用法律手段来限制有关地区和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制定一些“土政策”。现在地方政府特别是一些大城市政府纷纷出台的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的措施应该及时取消, 因为它们是与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这一目标相背离的。
(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村劳动力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而整个社会和各级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对此应该有一个长远的考虑并制订出相应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组织协调机构。局部的、短期的政策只能是拖延问题的解决,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以及城乡分割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15],到头来只能造成解决问题的成本更高。
(三)对就业于城市中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必要的就业保障和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生活条件。从长期来看, 劳动力流动有助于扩大城镇内部专业技术人员和非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这应该说是对中国传统工资管理体制的一种修正。此外,农村流动劳动力之所以对城镇本地劳动力产生就业替代效应,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村流动劳动力就业的短期性和不稳定性, 而后者又是与现行的限制农村流动劳动力的种种政策相关的。为了降低农村流动劳动力对城市劳动力就业的替代率, 对就业于城市中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必要的就业保障和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生活条件是完全必要的。
总之,劳动力流动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劳动力流动带来的负面作用,这对于我国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力就业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文凯,路江涌,白重恩.中国农村收入流动分析[J].经济研究. 2007(08)
[2]蔡昉.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变化[J].经济研究.2007(07)
[3]王小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2(01)
作者简介:
丁敏(1994—),女,汉族,山东省日照市人,管理学士,单位:山东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