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11月4日至5日,2014年度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工作交流会在北京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出席会议并讲话。
甘绍宁强调,要充分认识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重要意义。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是调结构、保增长的需要,是落实中央一系列部署的要求,是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需要,也是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近两年来,在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苏州高新区等5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积极行动,加快组织实施,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工作进展良好。
针对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甘绍宁指出,要把握好创新、服务、人才、政策四个方面的关系。其中,创新是方法,服务是目的,政策是保障,人才是根本。他鼓励各方共同努力,力争经过几年的建设发展,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成为服务创新主体、优化产业升级的示范基地,成为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产业策源地,成为树立品牌、发挥示范效应的宣传阵地。
据了解,从2012年至今,国家知识产权局先后在苏州高新区、北京中关村、上海漕河泾、深圳福田区和河南郑州市设立了5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两年多来各集聚区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我国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8个部门共同制定了《加快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引导知识产权服务集中、集约、集聚发展的方针,并试行并出台了《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工作实施办法》,确定了一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
北京·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
2013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甘绍宁副局长和北京市政府戴卫副秘书长共同为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揭牌,标志着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试验区成立以来,在制度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出台全国首个关于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规划《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规划》,参与制订《关于支持知识产权和标准化服务业在中关村示范区集聚创新发展的办法》,率先成立全国首个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等。
截至2013年底,中关村示范区共有专利代理机构168家,占北京市专利代理机构总量的62%,占全国的17%;执业人数2005名,占北京市执业专利代理人数量的57%,占全国的22%。全国首批27家非事业类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中,中关村占6家,占比超过20%。中关村聚集涵盖代理、法律、信息、商用化、咨询和培训等六大类的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有效整合了首都优势知识产权服务资源。根据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特点和现实基础,我们提出了建设二位一体的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的工作定位。即依托核心区的知识产权和标准化一条街,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业态的物理聚集;依托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业态的功能聚集。
2014年,围绕试验区工作定位,中关村主要就推动知识产权和标准化一条街建设,促进服务资源的物理聚集;成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促进服务资源功能聚集;开展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工作;加强服务机构与领军企业对接,助推重点产业发展;率先成立全国首个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推动知识产权商用化;增进园区交流,推介服务业机构向全国推广开展了相关工作。
2015年,围绕试验区建设三年工作目标,中关村将重点就加快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联盟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助推中关村641产业发展;助力知识产权和标准化一条街建设;加强中关村专利运营体系建设;开展中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比较研究;继续开展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工作等进一步细化展开。
上海·漕河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徐汇区政府和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共同组成的“试验区”领导小组将上海漕河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目标定位归纳为“两度三要”。两度指的是“显示度”、“集聚度”,三要的具体内容包括“要有模式”、“要有基础”、“要支撑区域重点产业发展”。
为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业整体优势,上海从机制、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力度支撑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据了解,为增加专利有效储备量,重点“鼓励知识产权创造和转化”,今年,专门出台6条政策、15个实施细则。此外,设立区域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资金是为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提供的资金保障。政府财政投入知识产权扶持资金总计达8700余万元。还成立了徐汇区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并积极拓展协会的知识产权服务功能,成员单位由最初的30家已经发展到了现今的300余家。
除此之外,漕河泾试验区还从优化环境,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价值,如建立专家库,加强平台建设;聚焦行业热点,提供多项服务;科技金融创新,提升服务能级等多方面完善“软件”服务。
据了解,漕河泾试验区将资源集聚,推动知识产权服务融合;人才集聚,培养试验区高端人才梯队;品牌集聚,凸显知识产权服务专业化;物理集聚,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作为工作重点,形成多方集聚,构建知识产权服务完善的产业链。
知识产权服务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倍增器”,未来,上海将把握优势,一是推进7个重大项目知识产权评议,为区域内获评国家和上海市的重大专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规划,实现大型企业知识产权高端服务;二是推进知识产权托管项目,为区内1500家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提供免费的知识产权电子托管服务及对知识产权授权后给予资助,实现基层企业知识产权普惠服务;三是推进5个左右“结对子”项目,组织优秀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漕河泾重点企业、园区重点产业、园区功能定位、招商引资等提供专利数据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实现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个性化服务。
江苏·苏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
2011年, 苏州高新区成功引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江苏中心的落户为高新区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强大的发展动力, 带动形成一种知识产权人才、服务机构和相关资源向高新区集聚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之下,苏州高新区积极争取并获批全国首家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试验区。
据了解,江苏中心一期、知识产权高端服务区、高层次人才培训区已完工,江苏中心二期年底完工,总面积近16万平方米,总投资已超过15亿元,并建成了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展示馆。通过举办北京推介会、中华代理人协会年会、广州推介会、跨地区组织服务机构来访洽谈等一系列招商活动,截至目前,已进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50余家。在公司类型服务机构中,包括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北京三友、北京万慧达等10余家全国前二十强和品牌服务机构。集聚区服务机构业务范围涉及专利、商标、版权、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设计布图等方面,并在专利方面延伸服务链,涉及业务包括专利审查、代理、分析评估、培训、交易等方面,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链。
集聚区成立后,以立足苏州、服务江苏、辐射华东为目标,服务范围和范围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一是服务机构集聚效应逐步体现。集聚区服务机构在数量上占苏州全市近40%,服务机构员工数量占全市比例超过70%,服务机构营业额占全市比例达到72.6%,优质服务机构的集中度得到明显提高,高端服务能力显现。二是服务机构服务周边能力逐步提升。集聚区成立后,苏州高新区积极宣传推介,集聚区影响力在华东地区得到明显提升,服务机构及时跟进,目前集聚区90%以上服务机构服务企业范围涉及苏州以外地区。三是对地方知识产权工作推动明显。集聚区成立后的两年里,苏州高新区知识产权在创造、运用、保护等方面能力加速提升。截止2014年8月,苏州高新区发明申请占比为52.89%,列苏州市第一;万人发明拥有量28.94件,列苏州市第二。四是与地方经济粘合度不断提高。随着集聚区知识产权服务链的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与金融、产业方面的联系日趋紧密。目前,在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深度、高端服务的情况下,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以知识产权入股、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形式促进产业发展的例子已不断增加。
河南·郑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
郑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批复以来,按照试行办法要求,结合当前郑州经济社会和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实际,以促进郑州都市区建设、助力中原经济区和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为目标,研究制定规划建设方案,围绕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审协河南中心建设,先行发展金水集聚区和郑东新区集聚区。据了解,郑州主要从几个方面推进了相关工作:组织学习交流,确定规划建设方案;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知识产权服务大楼;加强招商引资,集聚知识产权服务业企业;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服务业交流活动。
郑州试验区代表表示,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以郑州行政区域为主体建设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多园发展的规划建设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园区发展将存在不平衡现象。二是高层次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服务专业人才比较匮乏,典型带动力较弱。三是与沿海先进地区相比,郑州高技术服务业态的成长还比较缓慢,对于引进国内外知名服务机构入驻吸引力仍比较薄弱。四是市场主体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的需求和知识产权服务业企业的衔接融合不够。下一步,将进一步积极探索,努力加快试验区建设各项工作推进。主要将从,整合资源,集聚发展;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大胆探索,改试先行。
此外,该试验区在交流会上还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建议国家局与试验区之间建立干部交流挂职机制,帮助引进高端人才,共同推进试验区建设。将试验区作为审查员实践基地,定期组织专利审查员参与指导试验区建设。二是恳请国家局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给予政策扶持。如有可能,将国家局一些重点建设项目布局落地园区。
广东·深圳市福田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
福田区是首个区级政府的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依托深圳中心区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云集和高端服务机构众多的区位资源优势,通过积极的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引进、培育一批国际化、品牌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吸引、孵化一批专门从事知识产权创造和运营的知识型企业,引导深圳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企业向高端化、国际化和资本化发展。
福田试验区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成立福田区知识产权服务办公室并落实场地;实施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集聚工程;完善资金政策,加大对知识产权扶持力度;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调研;举办知识产权培训、宣传活动。
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深圳)正式落户福田,该中心是福田区重点引进项目,也是广东省和深圳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和重要支撑,建设周期为三年,计划总投资4800万元。中美企业创新中心(深圳)及“深圳知识产权研究院”及“深圳艾斯伊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已确定落户福田。
在交流会上,福田区代表表示,中关村、苏州高新区、上海漕河泾、郑州等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的知识产权局都做了很多创新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值得借鉴和学习。通过与上海、苏州知识产权局的座谈和考察,福田区收获颇丰。接下来,还需与各个试验区加强沟通和交流学习,将集聚区建设工作抓实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