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及“宅”组新词流行的原因

2014-04-29 19:24:45张宪
杂文月刊(学术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来源

摘要:“宅”字在我国越来越流行,广大年轻人广泛的使用“宅”及由“宅”组成的新词。“宅”及“宅”组新词的来源实质上是汉字文化的一种倒灌现象。同时又对“宅”及“宅”组新词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宅” “宅”组新词 来源 原因

一、“宅”及“宅”组新词的来源

“宅”字在中国古以有之,据东汉《说文解字》考证,“宅”为形声字,从宀(mián)行,乇(zhé)声,“宅,所托也”。《孟子·梁惠王上》曾说:“五亩之宅,数之一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因此“宅”字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并被人们所广泛使用。通过北大语料库对“宅男”“宅女”“御宅”的统计得出,近似于网络新词的“宅”组词语在唐宋时期就已经产生于我国的古代汉语之中。例如,①郭有蕃狗,随郭卧起,非使宅人,逢之辄噬。——北宋·小说《太平广记》。②钱起《宿毕待御宅》——《全唐诗》等。

现在我们所说的网络流行语“御宅、宅男、宅女、宅婚、宅时尚”等词语都是来源于日本。关于网络语的“宅”字,主要来源于日语的“御宅”(OTAKU),OTAKU这个字是日文里用作第二人称的单字,相当于“您”“阁下”或“府上”的意思,写成日语汉字就是“御宅”。“宅”的意义的真正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日本播出的动画《超时空要塞》,因此成为动画迷的专用词,之后评论家中森明夫正式用“御宅”一词,来指称“沉迷于动画、游戏的一群人”。这是“宅”及“宅”组新词在日本的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交流的工具,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新闻、趣事等。因此,“宅”及“宅”组新词伴随着互联网的传播与发展,逐渐的传入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在这些地区广泛的开始使用。此后,“宅”及“宅”相关的词组又由香港和台湾传入大陆地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常说的“宅”及“宅”组新词。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宅”及“宅”组新词的传播由中国——日本——港台——中国的过程,实际上是汉字文化的一种倒灌现象。

二、“宅”及“宅”组新词流行的原因

“宅”及“宅”组新词作为一种新流行的词语,它们的流行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就从社会因素、语言学因素及大众心理因素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宅”及“宅”组新词流行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与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电脑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使得我们在家里就能够知道发生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事情,人们越来越普遍的使用互联网。同时,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现在喜欢网聊、网购一切都可以在网上进行,从而为“宅”及“宅”组新词的流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传播环境,使其从日本传到港台地区,再由港台地区传入中国大陆地区。另一方面,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激烈的竞争,使得人们身心疲惫,为了逃避現实、缓解压力,他们试图在自我的私密空间和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求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灵魂的解脱。正如罗常培所说的“一个时代的客观社会生活,决定了那个时代的语言内容,也可以说,语言的内容实在足以反映出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侧影。社会的现象由经济生活到全部社会意识,都沉淀在语言里面”。因此,社会因素是“宅”及“宅”组新词流行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语言学因素

由于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在讲求高效和快速的生活时代,人们总是希望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于是便会对语言活动中各个力量的消耗做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能省就省,这就是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这样一来,那些集中体现社会文化背景、极具表现力和影响力的话语模式,便成为了网民们竞相模仿的对象。人们就是利用语言学中的经济性原则来服务于自己的生活的,他们利用“宅”及“宅”组新词在生活中进行交际。语言学中的类推机制也是“宅”及“宅”组新词流行的一个原因,语言学中的“类推”机制是指人们运用类比手法,在已有的语言表达形式上推演出新的语言表达形式。“宅”的形容词性用法就是运用这一机制,采用“酒瓶换新酒”的方式炮制出来的。

(三)大众心理因素

“宅”及“宅”组新词流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大众的求新求异的心理。由于“宅”及“宅”组新词主要流行在年轻人中,而大多数年轻人都有求新求异的心理,他们追求新意、求异,有引起人们注意的心理,因此“宅”及“宅”组新词的流行就是由于青年人们的这种求新求异的心理所导致的。例如“宅男”就是从台湾地区传入中国大陆的,人们一开始对它还不理解,不知道“宅男”具有贬义的含义,他们只是追求这种新奇、独特的效果。因此,“宅男”得到广泛流传,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其他的“宅”组新词的流行原因也是由于人们普遍具有的求新求异的心理所导致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宅”及“宅”组新词的传播途径是中国——日本——港台——中国的过程,实际上是汉字文化的一种倒灌现象。同时又分析了“宅”及“宅”组新词普遍流行的原因,“宅”及“宅”组新词流行是由于社会因素、语言学因素及大众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俞芳.从“御宅族”谈汉语流行语中的日语“外来语”[J].语言研究,2009.

[3]赵珊.“宅”族新词研究——兼论新词模的形成和使用[D].河南大学,2011.

[4]刁晏斌.现代汉语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宪 女 (1989——) 辽宁辽阳人 硕士 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来源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当代陕西(2020年16期)2020-09-11 06:20:58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流行色(2018年11期)2018-03-23 02:21:22
适时增加基金来源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10:08
图表
方圆(2016年19期)2016-11-01 19:39:24
端砚收藏的来源
公关世界(2016年20期)2016-02-27 11:15:14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Two circulation regimes of the wind driven Arctic Oc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