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平
当前,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不少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好多人认为数学是一门没有用处、没有趣味的学科。可以说,每个班级都有不入门,数学成绩很差,考试时成绩近乎为零的学生。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学生们没有适当的学生方法,不能把数学和实际联系起来。没有正确的学习目的,不可避免地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信心。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端正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方法,成为现代数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如下问题:
一、注重数学和实际的联系,把一些实际生活知识引入教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应时时处处和生活联系起来,数学知识的发展都是随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而发展联系起来。如:教学11至20 各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单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课堂教学必须有“情”和“趣”,才能充分激发学生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例如,高斯上小学时,老师讲完课,布置完作业,为防止调皮的学生无事做,出来一道思考题:1+2+3 …… +100=?老师写完题,高斯立刻举手回答:5050。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第一个数1与最后一个数100之和为101,第二个数2与倒数第2个数99的和也是101,这样的和总共有50对,101×50=5050。这种思维的方法叫发现法。采用发现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启发式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提高學习效率。如学习“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定理前,可事先准备好三组长分别是7 cm、8 cm、9 cm;4 cm、6 cm、10 cm;4 cm、5 cm、10 cm的木条。选定三位同学到讲台前,分别用三组木条组成三角形的模型。当第一组木条的同学很快组成三角形,而其他两位迟迟不能构成时,再换两位来做,但这两位同学也不能构成三角形的模型。这就激起了同学们的疑问:是这两位同学不会做呢?还是根本不能做呢?这质疑过程中理解了所授内容,突破了教学难点、理清了学生的思路。
四、增加一些探究性教学活动
创新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注重教学知识的探究活动,可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创新能力。如平面镶嵌问题,就是用一些相同或不同的几何图案组成既无缝隙又不重叠的平面的过程叫做平面镶嵌。这部分内容可以做成探究课。比方说,可以让学生们用硬纸片做成各种图案进行探究,既方便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同时,增强了教学效果。
五、运用多媒体等一些现代化教学设施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给传统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对提高教学效率,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它改变了以前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教学环境,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集成并显示在荧屏上,较好地攻克了教学中的许多难关,提高了教学效果。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通过制作软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创建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羊吃草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情趣。画面上出现:一只小羊被绳子栓在大树下,树下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小羊正在吃草。问:谁知道这只小羊可以吃到的面积是多少?这样引入主题,活跃了课堂气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习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六、把一些课程变成室外课
数学课有很多内容和实际联系密切,如果走出课堂,通过一些必要的活动,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统计初步这一部分知识,学生们对于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些概念比较模糊,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概念去求,学生们总是印象不深。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工厂,对于一些机器零件进行一次专题检测,分别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进行统计计算,从而研究机器零件不同侧面的统计结果,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性认识。这种活动虽然花费时间较多,但是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增加学生的兴趣。
七、用一些历史上有趣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进行圆周率的教学时,需让学生知道π为一常数,其值约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平时取3.14即可。小数点后面的数位越多,π的取值越精确,借助于电子计算机,已经有人把π'精确到小数点后几十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计算机加深对π的认识。
数学教学应该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圆满完成数学的教学任务,最终达到让学好数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