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播控技术”是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一门较为重要的课程,其理论和实际联系紧密,注重应用。结合教学实践,首先根据课程特点,分析了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措施的论述,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播控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
作者简介:李蕾(1982-),女,山西长治人,山西传媒学院传媒管理系,助教。(山西 太原 03061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5-0097-02
我国广播电视正在朝着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正在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加快了电视台的设备更新速度,从数字摄像机、数字录像机、数字磁盘录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电脑动画到虚拟演播室、视频服务器和电视中心网络化。[1]2015年后,数字电视广播将完全取代模拟电视广播、从电视节目制作、传输到电视接收全部用数字设备,在电视系统中流动和传输的全部是数字信号流,[2]即一个全新的数字广播电视时代即将到来。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数字电视节目制作技术、节目播控技术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对电视台的业务流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虚拟演播室、数字电视广播播出有初步的了解,同时,使学生能初步掌握电视播控系统的设计方法,最后希望学生能够获得在广播电视系统和相关部门从事设备维护、使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一、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播控技术”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专业性强,理论和实际联系紧密,涉及多门专业理论,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是从事广播电视工程技术、多媒体技术与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等相关工作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是数字电视制作技术、非线性制作技术、节目播控技术、媒体资产管理技术相关技术理论的实际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课程主要介绍了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系统的结构以及相关的技术原理,内容包括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系统中的视音频信号接口、MPEG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媒体资产管理技术、电视节目播控系统中视频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各种电视节目播出系统:传统播出系统和硬盘播出系统等的结构、数字电视节目播控系统设计思想和维护测量方法。[2,3]
目前广播电视网络技术专业正处于由原来的高职高专向本科过渡的阶段,将于2014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学生。高职高专的培养计划是用两年进行理论课的学习,用一年的时间完成课程联合实践和实习,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播控技术”按照专科的教学计划安排了36课时,全部为理论课,缺少实践环节,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把课程重点内容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数字电视演播室视音频信号的规格、传输标准和应用接口、媒体资产管理技术、数字电视节目播控系统的理論讲授和电视播控系统方案模拟设计上。其次,专科层次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对于一些和本课程联系紧密的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视技术先前就没有学好,这也会对本课程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还有学生自学能力相对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很少复习,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针对上面的情况,结合自身的实践谈谈如何提高“播控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播控技术”教学改革探索
以下主要从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
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热情
教学大纲经过多次修改,优化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选择一本适合专科层次学生的教材,在课改中是很重要的。选教材的总体原则是教材内容难度要适宜,丰富且新颖,涵盖广泛,富含实践内容,要与快速发展的广播电视技术相同步,要求实时更新教材。具体采用一种主教材,多本参考教材,以便吸取各自的精华。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分清教学重点和难点,广泛搜集业界的新技术、新理论,将电视播控设备新技术、国内电视播出技术发展以及电视播出发展趋势等内容都纳入到教学中。同时,要结合电视台业务流程,让学生了解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虚拟演播室技术及国内外相关技术的最新动态。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4]学生已深受其利。上好第一次的绪论课,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介绍课程在整个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岗位需求的调查分析,在广播电视网络技术领域,数字电视制播技术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及运用价值,同时告诉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让他们学到什么,然后介绍相关公司信息,重点突出用人单位对招聘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将课程的学习与将来的就业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让学生增加紧迫感,进而提高对本课程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
(1)网络多媒体的应用。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和电子课件的形式。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抽象不好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来展示,学生易于理解。比如在讲解分量信号的取样结构、抽样定理等知识点时就采用了动画和视频演示,用这种形式比传统的板书教学效果好很多。对于切换台、调音台、录音机、字幕机等演播室常用设备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加深了解。同时电子课件能解决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让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量。如今电脑在学生中普及率非常高,所以还可以通过网络把课程的电子版课件、练习题、题库发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及时共享教学资源,为学生提前预习、课后复习提供便利,最终提高学生听课的效果。
(2)互动教学。互动的教学环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经常性点名提问可以促使学生紧紧跟随教师的讲授内容,避免思想的游离。授课时适时地安排学生上讲台,板书答题或者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知识的理解感受等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课堂中分组讨论,既能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课下积极和学生们进行探讨,解答他们学习中和平时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他们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特点,为以后制订课堂教学计划和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供了第一手的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这样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帮助。
(3)项目教学法。课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比如对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建设的讲解就以太原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为例进行分析,分别介绍了系统设计思想、系统的基本框架、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系统的技术特点。另外还对硬盘播出视频服务器和数字电视节目播控系统案例进行了分析。同时,组织安排学生进行项目系统方案模拟设计,以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4)論文答辩、专题讲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 ICTC、CCBN等行业前沿会议的内容、行业发展的新动向、专业发展新理论等采用专题讲座的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采取这样的方法可以及时向学生传达新知识,同时听完讲座让学生写一个相关的报告,学生可以自己查找网络资源完成作业,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同时还能锻炼学生查找文献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论文报告答辩,提高他们的论文写作水平,端正其科学研究态度,学习科研的方法,锻炼演讲答辩技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5)设置合理的考核方式。对于学生的课程考核,通过平时成绩(含作业成绩和课堂回答问题)、实践成绩(含实践项目、系统项目设计模拟、论文写作报告与答辩等内容)、期末闭卷笔试成绩三方面综合评价获得,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上述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6)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课时少并未专门安排实践部分,而恰恰实验环节对于大专院校的学生尤为重要,因为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管理知识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和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结合学校的特色,在这个学期给学生开设了电视摄像课程,那么学完这门课程,学生应该能够熟练掌握摄像机、录像机的操作及维护使用,在设计实验内容时不再安排摄像机和录像机的使用,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校内实训室——影视制作中心,该中心是学院的综合实践基地。实验内容为组织学生参观学院电视台、中心的演播厅,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电视节目制作的工作流程。通过向学校申请,组织学生参观HD高清转播车。目的是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转播车,了解HD高清转播车的系统组成,车内工作区划分为技术区、播控区和音频区,对切换台的面板和它的作用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运用学院实验教学环境的基础上,教师应尽力为学生提供实践、认知机会。教师联系当地电视台,让学生到电视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主要是播控机房,加深对播控设备的了解,更加熟悉电视台从节目制作、存储、传输、播出的各个环节。加强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在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加强联系电视台、信息技术公司、网络科技公司、广播电视网络公司等单位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在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别从教学内容的优化设置、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谈了自己的体会。总体来讲通过改革,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而易见,学生学有所得。当然,随着学院的升本,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升本,势必会对未来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改进、提高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邓云桂.广播电视工程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研究[J].文化建设,
2006,(11):66-67.
[2]张琦,张衡.电视数字播控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3]刘宁生,顾建国, 崔伏龙,等.数字电视节目制作与播控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4]王爱丽,杨明极.“数字电视技术”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48-149.
[5]杨杰,姜秀华.数字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王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