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寒宣布要当导演的那天起,我们就没有期求他会老老实实地拍电影。毕竟,自当初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一路走来,这个80后文化的标杆式人物从来就没有循规蹈矩地做过一件事。如果说《小时代》是郭敬明给90后织就的一场旖旎春梦,那么《后会无期》就是韩寒写给小镇青年的一首苍凉情歌。
韩寒从来不避讳他小镇青年的出身,上海郊区的亭林镇也是他众多作品中潜在的背景。到了电影里,小镇被一处更加极端的空间所取代——东极岛,它孤零地飘落在大陆之外,感受着中国每天的第一缕阳光。在《东极岛之歌》磅礴曲调的映衬之下,三个小伙伴结伴出发,朝着大陆,一路向西。
走出去几乎是每个小镇青年的向往,外面的世界对他们具有不可言喻的吸引力,但这里的三个小伙伴却有那么些不同。除了半途消失的第一人称讲述者胡生尚睁着有些懵懂的眼在看世界,其余两人都只剩下了苍凉和决绝。马浩汉与其说是出走,不如说是归来——当他在外游历一番重归故土,这个孤独的小岛早已安放不下其疲惫却躁动的心灵,他只有回到路上才能重获自由与舒展;诗人兼乡村教师江河则被“发配”到西部任教,唏嘘的胡茬同样掩饰不住他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
既然是公路电影,路上必然要发生些什么,但究竟发生了什么,本片似乎却又语焉不详。在车墩,他们追寻少年时未尽的梦想,将隔壁女孩想象为片场的大明星;在旅馆,他们内心的侠义情结被无端激发,到头来却被证明只是一则毫无创意的冷笑话;百无聊赖与百般失望之中,一个意外闯入的阿吕让他们濒于破灭的信念迂回地转了一圈儿,然后又猝不及防地跌入谷底……一路上,韩寒毫不吝惜地将他的聪明四处抖落,不动声色的台词暗含俏皮和讥讽,尽显“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的文青本色。
作为导演,韩寒此番亮相显示出了极强的自我风格意识。与之前其文字风格的一脉相承,黑色幽默的一以贯之,也使得影片甫一登场就扑面而来一股韩寒特有的气息。片中多次出现了纵向运动的反常俯拍镜头,从出片名处的轮船到不断变幻环境的汽车莫不如是。这般镜头语言的标签设定,与小镇青年那种一心向前却无力奔突的心境出奇地贴切。
韩寒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从不故作姿态,不论是前工业时代的“第六代”美学还是网络文化的奇葩,都能被其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譬如以拍縣城青年扬名立万的贾樟柯和一度被小镇青年奉若圭臬的网络神剧《四平青年》,在影片中都成为了颇有意味的注脚。韩寒的音乐品味也值得一提,片中无论是《The End of the Word》、《Que Sera Sera》等几首英文老歌的活学活用,还是《西游记》插曲《女儿情》对80后群体的别样怀旧,都令人十分受用,且逼格惊人,我想这也绝不仅是因为日本著名配乐小林武史的跨刀相助。
本质上讲,韩寒拍的是一部作家电影,这和商人的思路有本质不同,自然也不能拿常规商业电影的叙事规则来进行考量。不过日新月异的中国电影总在刷新经验,除了故事和明星,气质与格调或许也能成为强大的商业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讲,《后会无期》是另一种的粉丝电影。这样玩下去,说不定有朝一日韩寒成了中国的伍迪·艾伦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