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宏 纪伟波
[摘 要]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近几年,随着栽培水平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玉米在黑龙江种植面积逐年增长,由于玉米大面积连作,导致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逐年加重,给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常见的几种病害,并对病害的特征、症状和发病的规律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论述,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治有一定的助益。
[关键词] 玉米 病虫害 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8-0056-01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范围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一年生的禾本科草本植物。随着玉米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玉米种植区域的病虫害的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多,甚至严重影响到了玉米正常的产量和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对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各种病虫害进行重点的研究,制定有效的研究对策,全面提升玉米的产量,不断增加我国国民经济的总体收入。
一、玉米大斑病
1.发病的特征
玉米大斑病主要是对玉米的叶子造成危害,严重时会危害玉米的叶鞘以及包叶。玉米发病初期首先是从玉米的下部叶片开始浸染,并逐渐影响上部的叶片,发病严重时会导致整个植株死亡。叶片染病初期会出现状青灰色滴状斑点,然后沿叶脉周边扩展,形成梭形或者纺锤形深褐色斑点,其长度一般在15-28mm左右,当玉米田间的湿度过高时,叶子上的病斑会呈现出灰黑色的霉状物,并以大片形式存在其中,最终导致玉米整株死亡。
2.发病的规律
这种疾病的主要表现形式多为大斑凸脐蠕孢,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当田间的环境温度达到16-24度之后,田间的湿度就会变高,发病的情况就会变得严重,在防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连续的阴雨天气。
3.防治方法
首先,选择抗耐病的杂交品种,在选择玉米品种过程中应该根据地生理优势小种选择那些具有高抗病性的杂交品种;其次,采取农业措施防治,实行轮作制度,在同一块田地内不要连续多年种植玉米,玉米收获后,及时清除秸秆,深翻整地,减少土壤中病原体的残留,消除菌源。在易发病阶段,做好早期的预防工作,降低病虫害分发生的概率。适期早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期。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此外,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在干旱和玉米需水高峰期进行灌溉,这样能够有效的增强玉米对大斑病的抵抗能力;最后,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可在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或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000倍液、隔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
二、茎腐病
1.主要症状
主要危害茎基部或地下主侧根,病部开始为暗褐色,以后绕茎基部扩展一周,使皮层腐烂,地上部叶片变黄、萎蔫,后期整株枯死,病部表面常形成黑褐色大小不一的菌核。
2.发病规律
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在土壤中越冬,腐生性强,可以在土中生存2-3年,大水漫灌且遇到地温过高最易发病。
3.防治对策
秋季清扫园地,将病枝剪下集中烧毁,消除病原;2.药物喷洒药物喷扫要求:药物要雾化喷洒从而解决农药残留的问题,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是烟雾机喷洒。3.近年该病上升与部分育种材料抗病性差,耕作栽培条件改变有很大关系。因此,选用抗病自交系,培育抗病杂交种是首要防治措施。4.在3-8月份可喷药防治。5月中旬、7月的发病初期分别在易发病的品种上喷施38%恶霜嘧铜菌酯1000倍液或30%甲霜·恶霉灵800倍液或福美双500倍药液。
三、玉米螟
1.主要症状
玉米螟以幼虫为害。初龄幼虫蛀食嫩叶形成排孔花叶。3龄后幼虫蛀入茎秆,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营养及水分输导受阻,长势衰弱、茎秆易折,雌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
2.发病规律
玉米螟在我國自北向南1年可发生1-6代,如黑龙江和吉林省东部山区1年仅发生1代;辽宁、内蒙古、山西的大部分和河北北部等省1年可发生2代;因海拔和气温的不同而造成发生代数不同,海拔越高,温度越低代数越少,大同地区1年发生1代。不论1年发生几代,都是最后1代的老熟幼虫在寄主的秸秆,穗轴或根茬里越冬,以在玉米秸秆中越冬虫量最大。
3.防治的措施
首先,农业防治。处理越冬寄主秸秆,在春季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处理完毕;其次,化学防治。在春天玉米心叶末期,花叶株率10%时要进行普治。心叶中期花叶率超过20%,或100株玉米累计有卵30块以上,需再防一次。夏玉米在心叶末期防治一次。穗期虫穗率10%或100%穗花丝有虫50头时,要立即防治。药剂可用颗粒剂,有50%对硫磷乳油500毫升加适量水,与25公斤过筛(25-60目)的煤渣或沙石颗粒拌和均匀而成。玉米心叶末期每株施颗粒剂1-2克,另外可用杀虫双或溴氢菊脂,或久效磷。最后,生物防治。释放赤眼蜂,在玉米螟产卵始期至产卵盛末期,释放赤眼蜂2-3放,每亩释放1-2万头。利用B.t.乳剂,每亩用每克含100以上孢子的乳剂200毫升,配成颗粒剂施撒或与药剂混合喷雾。利用白僵菌封垛,每立方米秸秆垛用菌粉(每克含孢子500-100亿)100克,在玉米螟化蛹前喷在垛上。
四、蚜虫
1.主要症状
蚜虫主要是依靠在叶背和嫩茎上吸收枝叶的营养来实现繁殖和生存,蚜虫数量超过一定标准之后,会导致玉米杆叶片成卷萎缩,出现枯黄,严重时会出现整棵植株死亡的现象,如果防治不到位,蚜虫对玉米的叶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会给玉米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2.发病规律
蚜虫的繁殖方式与其他害虫的繁殖有很大的差异性,其繁殖的特征性为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两种方式交替繁殖。因此,在生活结构方面相对比较复杂,经常以好几代家族式的生长。虫口比较密集,危害的不是很明显,持续的时间很长,虫害严重时会严重制约玉米的生长。(主要危害雄穗,导致受粉不良)
3.防治对策
在玉米抽穗初期调查,当百株玉米蚜量达4000头,有蚜株率50%以上时,应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每667m2用3%呋喃丹颗粒剂1.5kg,均匀的灌入玉米心内,若怕灌不均匀,可在呋喃丹中掺入2-3kg细砂混匀后进行。此外还可在喇叭口内撤施辛硫磷,可兼治蓟马、玉米螟、粘虫等。玉米进入拔节期,发现中心蚜株可喷撒0.5%乐果粉剂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
参考文献
[1]马洪振. 玉米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J]. 天津农林科技. 2011(03)
[2]李淑逢. 秦巴山区板栗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 农家之友(理论版). 2010(08)
[3]李泳秋,韦其泰. 探析横县甜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 广西农学报. 2011(02)
[4]王建国.冀北玉米大斑病发生条件与防治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10(08)
[5]张毅,朱祖坤,李国洪. 名花栽培——秋季应抓紧山茶病虫害的防治[J]. 中国花卉盆景. 2010(09)
[6]邵云华,刘传忠,刘亚军. 山东地区草坪病虫害发生与防治[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