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小提琴家马晓明:孩子学琴,不能威逼

2014-04-29 00:44任千千
音乐周刊 2014年18期
关键词:艾里小提琴家交响乐团

任千千

在瑞典马尔莫交响乐团中,有一位来自中国的首席小提琴家——马晓明。

马晓明4岁学钢琴,5岁学小提琴,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央乐团(今国家交响乐团)工作3年,并凭借专业成绩成为乐团的助理首席。

一次,挪威著名小提琴家艾里瓦·泰里夫森到北京演出,马晓明向艾里瓦表明希望跟他学习小提琴。那一年,他便跟随艾里瓦来到挪威。一个偶然的机会,艾里瓦将他推荐到了瑞典马尔莫交响乐团,直到现在他仍在那里工作。1989年马晓明请假回国,和朋友共同组建了中国爱乐乐团,并担任首席小提琴。1990年后,马晓明在瑞典参加了大量演出。1995年,马晓明获得了马尔默市政厅授予的最佳演奏奖金。

近期,在即将返回瑞典的前夕,马晓明抽出百忙时间,与记者一起畅聊他的古典音乐道路和他眼中的国内外交响乐。

在乐团如何能当上首席

据马晓明介绍,能够在国外做到首席位置的华人屈指可数,就算在国内能当上首席,那也是千里挑一的人才了,需要大量的付出。一个好的首席等于半个指挥,所以在大四选定未来方向时,马晓明曾学过一段时间的指挥,了解指挥的作用和流程,为今后做首席打基础。

严格意义上说,首席需要经过层层的选拔,而国内对首席小提琴家的任免有些特殊:作为首席,首先要对整个乐团的历史有起码的了解;其次,他的主要工作是传递指挥的信息,第一时间理解指挥的意图,尤其是在演出过程中,所有人都不能说话,指挥对整首曲子设计的临时变动只有通过动作传达给每个声部的首席,再由首席传递给自己声部成员。马晓明说:“每个首席都有一个网式,拉琴时你的视觉要随时与各个声部的声部长进行沟通,通过肢体语言向声部其他演奏者传递信息,所有演奏者迅速调整状态,达到指挥的要求。如果指挥需要这一段比较安静,你就不能张牙舞爪。”做一个好的首席,要有相当一段时间的乐队经历,从性格上讲,这个人必须善于沟通、配合,这些单凭考试是测不出来的。

相比国内,国外的首席更不好当。老话儿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国外的首席都需要考试,前两轮是在幕后考,第三轮才会把幕拉开,最后还会有面试。“如果一个当地人和外国人同时进入最后的评选,两人水平相当,考官一定会选择当地人,所以说要想在国外当首席,就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专业上更优秀。在国外,人际关系不会太让你牵扯精力,没有人会将私人感情融入到工作中。”马晓明坦言。

国内外交响乐团有何差别

国内的专业级乐团,在人员配置、曲目安排、乐队风格上都不一样。马晓明最早加入的是中央乐团,出国几年后再次回国,听到国内几家乐团的演奏时,他大吃一惊:几年间,乐团的演奏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国内外交响乐团水平到底相差多少?马晓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国外的交响乐团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就像他所在的马尔莫交响乐团,虽不算太老的乐队,但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严格意义讲,北欧并不是古典音乐最发达的地方,尽管如此,当地人还是会将听音乐会作为必需品,遇到自己喜欢的乐曲更会去听。其实,国内喜欢交响乐的人也不少,很多人对音乐还颇有研究,与这些古典音乐的发烧友沟通时,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力常令马晓明出乎意料。

在一个乐团中,除了演奏水平,团队意识也非常重要。国外乐团排练纪律相当好,没有人会因为已经定下的问题相互争论,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在乐队里发挥怎样的力量。而国内的乐团常常是指挥都停了,还有人在拉琴,这种现象只能说明他们思想不集中,准备不充分。

父母逼着琴童练琴对不对

和很多从小学乐器的人一样,马晓明也逃不过每天的枯燥训练,为了练琴,他付出了太多太多,“刚开始每天练习两小时,后来时间逐渐增加,十几岁时已经加到每天4小时,大学为了比赛,最疯狂的一天练了12小时,当然这个不能单纯地按小时积累,关键是自己的压力太大,總想拉好。”

马晓明很反对在学琴过程中强迫孩子,四五岁的孩子一般坐不住,孩子大都不会心甘情愿地练琴,“练琴需要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可能会是上百、上千次,对孩子的心理非常不好。”他希望在学琴这件事上,家长们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要硬逼着孩子学,因为真正能做专业的人还是极少数。“我非常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但搞音乐和其它专业不一样,它需要一些特殊资质,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可能看不出有没有这方面的特长,家长可以通过芭蕾舞、电影、动画片、爵士乐、京剧等作为引导,不要一门心思地从小听古典音乐,如果这些手段都用了,孩子还是提不起兴趣,那就不要再逼他学琴了。”马晓明坦言。

猜你喜欢
艾里小提琴家交响乐团
提琴被调包了
美丽的九角鹿
交响乐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上海交响乐团举办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音乐会
艾里走失记
生命的最强音
寻找歌剧制作及演出的“新常态”模式——从上海交响乐团版《唐璜》说起
郭佳妮作品
克尔介质中艾里孤子的形成及控制
身随乐动 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