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人到中年,这样做音乐

2014-04-29 00:44卢世伟文立明
音乐周刊 2014年19期
关键词:老黄牛唱片音乐剧

卢世伟 文立明

眼下的娱乐圈,很奇妙地进入了一个“小鲜肉斗战老黄牛”的时代,影视圈如此,音乐圈更甚。虽然潮流的主旨还是小鲜肉们的光鲜亮丽一直占据市场的主导视觉,但以口碑和影响力论,稳扎稳打的老黄牛们显然更具保障性,不然你看当下的娱乐节目,全部都得找出一些靠谱的老黄牛们出山坐镇方才成立。即便回归到传统的唱片市场,鲜少有哪个小鲜肉新出的作品能够迅速获得广泛而稳定的关注,依然还得靠张惠妹陈奕迅汪峰孙燕姿王菲这些老黄牛的发声才能HOLD住阵地。

但时代总是进步的,也不是每一头老黄牛再出江湖都一定能获得掌声,基础再牢,还须得有与时俱进的步伐,老黄牛才能重新掌握当下市场的节奏。人到中年,如果你不甘心只在选秀的赛场上凭着老本儿强做一个被娱乐化的演员,还应该怎样料理自己的音乐事业?

本期,我们请出一直在音乐圈享有良好口碑和声誉的音乐人李泉,以他自己今年推出的新专辑《再见忧伤》为例,为大家做详细注解。

1 首先,还是要有新作品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当年那些曾经叱咤乐坛立下丰碑式战线的老歌手们,如今大多都处于消声状态,宁肯坐在评审席上当一个被娱乐化的演员,也不会轻易开声再度演绎新的音乐作品,有的固然是苦于找不到既能维系自己固有品质口碑、又能贴合当下听众口味的作品,有的则干脆早已经没有了再开金嗓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很多老歌手很多年都不曾再出一张新专辑甚至一首新歌,于是像汪峰李健李泉这样仍能保持每一到两年就出一张新专辑的歌手,实属凤毛麟角。

李泉也曾一度离开歌唱事业长达6年之久,中间开公司办学校,直到2012年8月才又推出一张原创专辑《天才与尘埃》,厚积薄发,果然非同凡响。这张专辑被视为2012年华语乐坛最重要的专辑之一,在当时对李泉的采访中,李泉曾经本刊记者说,这张专辑算是标志着“那个唱歌的李泉又杀回来了”。李泉果然也说到做到,未及两年,又一张新专辑《再见忧伤》于今年6月面世。

能保持如此旺盛的创作力,李泉说,主要还是因为他已经养成了写歌的习惯,“我进入唱片行业是在1990年代初期,那时整个的生态跟现在不太一样,还是一个唱片为基本、创作为基本的生态,写歌——因为唱片在卖——还是多少有些收入的,唱片公司也会比较注重创作,而如今大家了解音乐,其实并不看唱片怎样,创作怎样,而是比较偏电视生态、网络生态一些,为什么一些老歌手或新歌手,自己写歌的都比较少,就是受到这种生态的影响,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发地不想写歌。我是因为从那个时候过来的,所以我还是比较习惯写作这种感觉。”

2 实在没歌,可以翻唱尝试新的曲风

也并非所有的老歌手如今都已经偃旗息鼓,虽然像李泉汪峰这样坚持有新作的已经不多,但还是有其他的老歌手依然在堅持发新碟,只不过是不再唱新歌,而是热衷于翻唱其他歌手的经典作品,很多港台老歌手大都在走这种路线,譬如陈慧娴刘美君黄凯芹吕方陈松龄等,而在翻唱这些他人的经典作品的时候,这些昔日的唱将们自然不会照葫芦画瓢,大多会将原来的歌曲风格进行一番改头换面的再造,普遍的做法是改成爵士或者BOSONOVA的曲风并制成发烧碟。

但李泉却一直没有想过走翻唱这条路线,他说:“可能每个人做这个行业的思路不太一样。那对我来讲,一直都是延续一个一贯的习惯,没有太多的改变,音乐可能改变很多,但是做法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3 重新演绎自己的旧作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翻唱他人的作品,最大的危险就是珠玉在前或者先入为主,在这个大众普遍已经不再会真正用心用耳朵而只倾向于用眼睛听歌的时代,你即便换了再高超的唱法加了再巧妙的心思,最终都可能只是对牛弹琴曲高和寡,人们还是宁愿只记得一个原唱,而且曲目或曲风的选择稍有不当,也容易落得个人歌分离的下场。所以与其翻唱他人的作品,还不如将自己从前的作品进行重新的演绎,令旧歌焕发新春。

今年年初,殿堂级的歌手林忆莲就曾推出了一张重新编曲演绎自己过往作品的专辑《REWORKS》,取得不错反响。李泉的这张《再见忧伤》当中,也收录了4首自己过往的作品,其中《拥有》《站在幸福旁边》和《小四》是十几年前就写好的作品,如今首次收录在自己正式的专辑里,而《最好的幸福》则是李泉多年以前写给何炅的一首歌。

4 改变一下创作角度,提高境界

从上一张《天才与尘埃》开始,人们就注意到李泉音乐上一个显著的变化:李泉从前的作品是以高冷的文艺风范而著称的,作品也大多专注于个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但这一张里,他明显放低了身段,往更世俗的地方走近,无论是与民族民间音乐的结合,还是直接将笔触抵向市民生活层面,李泉改以尘埃之心重做天才乐作,一下子就把整个作品的高度和广度拉开了。两年后的这一张《再见忧伤》,虽然标题并未似《天才与尘埃》那般一眼望去便扑面而来高大上的气势,看似回复文艺旧路的专辑里,仍然有《岁岁平安》《土豪金》《小四》这样的作品,延续了李泉对世态与人生的关注和关怀。

也许大多数从事创作的人都会如此,在年轻的时候,创作多是凭着热血和激情,更多地喜欢表现情调,而到了年龄成熟以后,就喜欢更多地去表达情怀。李泉承认这一点,“年纪不一样,你关心的事情都不太一样,话题也不一样。”在他看来,这也是人生的一种自然进阶,“写歌唱歌一定要自然,他在20多岁的时候,就是会那样唱歌,因为他有那种需求,他的精力比较旺盛,他比较容易喜欢那些更有情调、更高亢或者是更悲凉的,追求一种姿态,他需要这样一种东西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可是到了三四十岁唱歌的时候,他就一定是不一样的,他更追求一些比较自然的方式。它就是一种方式,它如果是一成不变的,倒奇怪了。”

5 如果追求更高远,可以做音乐剧

真正热爱音乐的人,对音乐的热情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减的,区别只在于,有人是继续往精深了走,譬如研究不同唱法唱腔或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而有人则是往宽广了走,不再局限于出单一的个人演唱作品,而是开始尝试更宏大的作品,譬如为影视作品谱曲配乐,又或者走入音乐剧的创作领域。

两年前的采访中,李泉就曾向本刊透露,他正在筹划一些音乐剧的创作。今年8月,一出名为《鹡宇鸟》的音乐剧在北京天桥剧场上演,该剧的音乐总监正是李泉。但李泉却说,这部《鹡宇鸟》并不是两年前他跟我们透露的那个音乐剧计划,而是跟贵州市政府合作的一个项目,属于“节外生枝”。当然,这对李泉也是个不错的机会,“这个就是我纯粹想要去练习一下,想了解音乐剧制作的流程。”

关于音乐剧,李泉显然还有更大的计划,并且从去年就已经开始筹划准备,只是同时也必须面对当下国内音乐剧市场的残酷现实,“因为音乐剧的流程相对比较长,不像专辑、单曲那样容易去实现,因为它还是需要前因后果,而且一般的音乐剧创作期需要很长,你通常需要在一个好的音乐剧的创作周期都在2年到4年之间,不然就很难做好一部好的音乐剧。它的投资太大,因为它结合音乐表演舞台舞美设计,然后还有,音乐剧往往不是光演一场就好了,往往是几十场上百场,所以它需要很多除了音乐之外的工作,包括平台的搭建。它的周期长,不太适合现在整个的社会发展趋势,现在就是速食嘛。”但李泉并不打算向这个快速时代妥协,“比如说世界上你造一个房子,从设计到建造,8年到10年的周期很正常,可是我们中国就是一年两年就做了。但是,在音乐上,如果也要同比例地去缩短这个周期的话,牺牲的东西一定很多,它如果变成一个完全速食的东西就很难被大家所接受,它会有一点点恶性循环。”

猜你喜欢
老黄牛唱片音乐剧
大自然的唱片
CIT十周年纪念唱片预告与简介
扶贫战线上的“老黄牛”
坏唱片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编书育人的“老黄牛”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不爱叫的老黄牛
老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