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生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课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结合较强的学科。抓住这一特点,利用好教学规律,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活生生的举例适当的精讲一点理论,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带有目标的实际操作训练上,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65-01
初中信息技術课的内容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基础上的发展,又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但是,由于要学习的内容较多,如果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不但效果差,学生也不愿意听。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就着眼于我们自己的现实,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借鉴别人的先进方法,大胆尝试;同时,我们还要了解《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的《第二部分 信息技术》中的六大模块及其与初中信息技术课之间的内存联系,做到让学生的知识结构不会发生断层现象。在六年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本人也作了一些尝试,现把自己的经验提出来供各位同仁批评斧正。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一定要把握好“目标”,也就是“度”的问题。
通过“目标”,把握好“度”,对教材内容作一定的“取舍”,从而降低难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是“目标的确定”。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及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能力。注意这里两个“能力”的提法,重点落在“应用”。也有人把这个目标解释成“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样说好象更具体、通俗些。总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性的应用型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果我们把信息技术课教学看作是“教会学生一种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这样,目标的确定就变得简单了:我们只让学生学会“应用”这个工具,而不是让学生理解它的制作原理;再进一步我们只要让学生能够开发这个“工具”的新用途就可以了。其次是“度”的确定。这里的“度”是指教师讲课内容的各方面“程度”。
受课堂时间的影响,每节课所讲的内容有限,教师在讲课时一定要“详略得当”。如我们在讲《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