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阳
林锴,1924年1月1日生于福建福州,1950年毕业于国立艺专(杭州),1951年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初从事连环画创作,后专攻国画,兼及书法、篆刻与古诗文。1994年7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国家一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出版有《林锴书画》、《林锴书画集》(台湾版)、《墨花集》,诗集《苔纹集》等。
一
1947年,林锴报考国立艺专,如愿考取国画科。
第一年学基础课,第二年由黄宾虹、潘天寿、吴葬之、诸乐三、郑午昌几位大师授课,第三年新中国成立,他们都改画了西画。画西画需要经常下乡体验生活——这也是不错的,转变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且学习到了一些其他的知识,对以后的国画创作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林锴主攻山水专业。开始临摹古法,以“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为主攻方向,重在娴熟古人的笔墨变化;旁及“四僧”“八怪”,旨在领会其奇情逸趣;也兼从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诸家的作品中汲取营养。他感到传统方法太陈旧,要加以改进,就必须汲取其他画种的长处,因此课余常常跟随西画专业的同学外出进行西画写生。每周除专业技法外,学校还设有书法、篆刻、诗学、美术史等各门理论课。林锴因自幼练过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等人的字帖,书法有点基础。他开始迷恋赵之谦,继而学习魏碑。学魏碑先学《张猛龙》方笔,进而爱好《嵩高灵庙》大小爨;圆笔则喜《石门铭》《瘗鹤铭》,取其拙朴古厚之神味。对篆刻的兴趣也始于此。
1950年,林锴从国立艺专毕业,服从分配,到当时的辽西省康平县当中学美术教师。他在那里的一所初中教了一年美术,感到生活很不习惯,想回到南方。暑假时,他离开康平,想在北京逗留几天,再回福州。他原来的校长江丰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便将他推荐到人民美术出版社。
二
1951年,林锴进入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创作室专职画家。这个创作室粹集了当代著名的人物画家,像徐燕孙、刘继卣、王叔晖、任率英等人。林锴以美术创作为主,也做一部分编辑工作。他创作了大量连环画、年画、插图、宣传画,重点是连环画。1954年在《连环画报》上刊载的连环画《妇女主任》,是林锴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1955年,他又创作了《翠岗红旗》《界碑》等较有影响的作品。
1957年,林锴创作了彩墨连环画《三岔口》。《三岔口》是著名的京剧,为了创作这套连环画,林锴反复观摩京剧,体会艺术的相通之处。天天晚上打太极拳,揣摩人物打斗的动作、形态。彩墨连环画《三岔口》(24开和48开两种开本)以工笔、写意相结合的笔法,将惊险的武打故事用彩墨画再现出来,打斗场面用淡淡的墨色来烘托人物,具有相当高的艺术品位。以彩墨画形式表现连环画,这在当时是一种成功的探索,在连环画界引起一定的影响。
林锴创作的连环画《甲午海战》,整整画了三年,于1963年问世。为了表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他多次到山东威海等地写生,体验生活,几易其稿。在这部连环画中,充分展现了他的传统笔墨的功力。《甲午海战》是林锴连环画创作的一个高峰,在1963年全国首届连环画创作评奖中获二等奖。
1964年问世的《夺印》,是一部表现农村现实题材的作品(蒋淑均改编),由于林锴常年在农村体验生活,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林锴的又一代表作。这部作品与《甲午海战》时隔一年,表现手段却迥然不同,体现了林锴绘画手段的多样性和全面的素养。
三
“文革”之后,林锴转向中国画的创作。
早在20世纪50年代,林锴在创作大量连环画的同时,一直坚持国画创作。1956年,他创作的国画《牲口评价大会》(现藏于中国美术馆),获得北京市青年美展国画一等奖。水粉画《读书》,1956年由国家选送参加东欧青年画展。1957年为中国军事革命博物馆绘制抗日题材画《鬼子的汽艇又来了》。1959年为中国革命博物馆绘制大型历史画《捻军大败僧格林沁》,这幅画入选《百年中国画集》。1963年为配合纪念曹雪芹诞生200周年,文化部调他与刘旦宅、贺友直共同绘制大型水墨组画《曹雪芹传》12幅,参加展览。
197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成立了新的创作室。创作室没有创作连环画、年画、宣传画的任务,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美术创作。创作员创作激情空前高涨,创作风格各异,这也是当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能与北京画院等创作单位相媲美的原因。
此时林锴的中国画创作,从人物画渐渐向花鸟画、山水画全面铺开。
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与日本讲谈社合作出版的《中国的旅行》中,他画的是怀素。改革开放之后,林锴参加画展,有两幅重要的作品,一是《女娲补天》,二是《钟馗》。《女娲补天》是他的水墨实验,将没骨画法结合简单的线条表现人物,在当时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他与李世南经常在一起研究没骨画法,但他最终认识到,水墨实验固然好,但金石般的书法用线才是自己的表现优势。《钟馗》是他人物画中的代表作,他特别注意用人物眼神表达其放浪形骸、为民做主的形象,可谓神形兼备,深入人心。金石味道的用线方式早在他创作连环画时就已经实践过了,比如连环画《甲午海战》的毛笔用线方式,采用小写意的方式,与众不同,也许用这种创作方式画连环画,乐于接受的群众并不广泛,但在国画创作中,这种书法线条恰恰是艺术创新的优势。钟馗也成为林锴最喜爱的表现题材。
除了一些古典人物,他还创作了大量佛道人物,如老子、降龙、伏虎等题材。人物的造型准确洗练,金石般的线条老辣、坚实,富有弹性,有着强烈的个人鲜明特征。
林锴晚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在社会上有影响的山水画作品有《长城》《九马画山》《甘南集市》《雁荡龙湫》等。
林锴基本摆脱了古人的影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林锴笔下的山水,以真山水为范,奇峰壁立,气势峻伟,泉流飞瀑,高古自然,意境高远且宏阔;以多年养成的金石般书法线条勾勒,用笔高度凝练,纵横奇峭而又趣味横生,并施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层层互用;在章法上重视繁简、疏密、虚实的统一。他笔下名山大川气势磅礴,浑厚华滋,自成一格。
四
林锴的老师潘天寿受黄道周影响很大,用笔刚硬,像其性格,结体独特,尤其是行气与众不同,大开大阖。林锴也很喜爱黄道周,尤其小楷,受他的影响很大。而对张瑞图的翻折用笔,沈寐叟偏锋用笔的理解,使他对书法的把握更上一层楼。
林锴的书法虽然篆隶楷行草均有特点,但主要成就在行草,他的用笔介于魏碑和章草之间,碑的线,雄强老辣,又有章草的收锋内敛,独创出一种个性鲜明的新的审美样式。
也许对于林锴而言,书法不像绘画那样是主业,他首先是画家,画家作画就要时刻紧张起来,一个小瑕疵都不能容忍,而书法创作时,恰恰是他放松的状态。所以,我们看林锴书法,用线的精准,字形的放松,墨色的变化,更加自然,更加富有创意。
书法评家认为:“林锴的书法,碑帖合参,遇方则方,遇圆则圆,行笔自如,保留魏碑的结构而参以明清书家黄道周、沈曾植用笔的使转方法,于方劲中寓流走,拙朴中具秀逸。”
诗书画印,林锴的四能中,印排在最后,没有任何争议,而林锴的印,正如他的其他艺术特点一样,充满了创新色彩。
看林锴的印,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他的个性。他的任何一枚印章,拿起来一看就可以认定,这是林锴刻的。我曾和一些传统印家讨论,他们都说,这是画家印。恰恰是画家印,成就了林锴独特的面目。林锴的篆刻,远挹汉印妙绪,近取邓石如、吴昌硕、来楚生诸家。他的篆刻,变化多而又不失规范,独创拙重雄浑、苍劲老辣的风格。
他的字体线条独特,是因为他的书法所致,篆刻不过是他书法的延伸,字体结构独具风格,布局强调疏密关系,与他的书法、绘画实践密不可分。用刀冲、切、接、涩兼备,追求拙与自然的味道,他称篆刻是“末技末”,而又恰恰以此自矜。
五
诗人林锴,有许多文章这样介绍,让美术界的人不适应,而林锴的诗在古体诗的范围内的确影响很大。
“文革”后期,林锴重拾格律诗。他常常利用平时琐碎的时间进行创作,他告诉我,在病房的时候,诗创作的效率最高。我理解,平时的创作,已有诗的基础,在生病时,有时间逐字逐句修改。他说,格律诗可以一辈子不断地改。我以为,林锴最好的一系列格律诗是在“文革”结束后创作的,此时,他的诗歌,快意淋漓,饱含对“四人帮”的痛恨。比如他在福州创作的《武夷山庄题壁》:“幔亭峰下雨晴初,玉女当门画不如。半壑丹枫明似火,晚窗补读未烧书。”既有写景,又有对“文革”破坏文化的批判,此诗获首届中华诗词大赛二等奖。再如《自题红梅图》:“壮游不问地天涯,人海投身便是家。阔笔长笺大斗墨,秦烟蜀雨太行霞。山川折叠收图笥,日月斑斓纪岁华。尘鬓归来情未已,犹沾残照点春花。”表现出作为画家壮游的豪迈和归来创作的酣畅。
林锴的古体诗连续四年获得全国诗词大赛奖,这在职业画家中实为少见。他的诗作《瘗表歌》不仅获全国诗词大赛二等奖,还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科书。1988年,岳麓书社为他出版了一本格律诗小册子《苔纹集》,现在被藏家炒作到1000元一册。
林锴一辈子在追求诗书画印的全面修养。他认为:“诗、书、画、印四门,原是姐妹艺术,彼此相互渗透。书画同源,书画本来一家,绘画的骨法用笔,应有书法筑基,一幅画也可看作笔笔是书,而书法的结体与分行布白又可参考画法的构图。篆刻的布局、刀法又能影响书画,增强线条的韵味。诗与画更不可分,诗多画意,画有诗境,诗画结合,乃为艺林所重。诗、书、画、印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诗,又是精髓之精髓,应以诗为纲,画中增添文化含量,出来的作品品位才高,即古人所谓画有书卷气也。”
1994年7月,林锴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06年5月24日因病去世。
林锴在50多年艺术创作中,创作了不计其数的诗书画印作品,发表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并举办个人画展及参加国内外各种展览,且多次获奖。钓鱼台国宾馆张挂他的作品就有十多张。
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杨启舆评价林锴:“文人画家中诗、书、画、印全能,人物、花鸟、山水皆精者并不多见,都各有所偏,或各有缺项。近现代大师中堪称全能冠军的,也寥寥可数……在当代画坛中,唯林锴先生诗、书、画、印皆精,人物、花鸟、山水均能,经得起鉴赏家的品评,说他是全能的新文人画家,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