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毅
壁灯听到你进门的脚步,一盏一盏自动点亮;窗帘感受到清晨第一缕阳光,会徐徐自动拉开;音响适时流淌出你最爱的音乐,室内常年保持适宜的湿度温差;空气污染会及时发出警报,床垫将伴随主人睡姿实时调整形状;当有陌生人闯入,检测系统会自动将警报发到主人的手机上……
如果觉得以上太过文艺,智能家居还可以为你描述这样一幅具象场景:通过手机APP,用户发出的语音指令被转换成数据流,经由手机网络传输至控制中心,然后将语言转化成为指令,经过诸多复杂算法,再通过光纤和家庭无线网络发送到空调、电饭煲的智能芯片中,电器就可以按照指令开始行动……而与此同时,它们会将开关机、用电量、温度等相关数据回传到控制中心,并随时向使用者“汇报”……
这一幕幕场景,是否让人们想到了科幻影片?事实上,智能家居早已不是仅仅存在于影视作品的“概念”,而是已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智髓家居产业前景广阔
智能家居的早期目标,主要以灼光遥控控制、电器远程控制和电动窗帘控制为主,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延伸,其智能控制的功能亦越来越多,控制对象不断扩展,联动场景要求逐步提升,逐渐延伸到家庭安防报警、背景音乐、可视对讲、门禁指纹控制、家电自动化等各个领域。
近年来,智能家居概念几乎已渗透进所有传统弱电行业,市场发展前景愈加诱人。而以可穿戴设备、物联网、传感器为核心的现代数字技术,更为其幻化出无限可能。
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当前,我国正处于居民消费升级和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阶段,信息消费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巨大发展潜力。为了推动信息化、智能化城市发展,政府在《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全面推动宽带普及、宽带提速,加快推动信息消费持续增长……这在政策层面,为智能家居、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发展环境与市场需求预测分析报告前瞻》分析,目前我国智能家居产品与技术百花齐放,市场开始明显出现低、中、高不同产品档次的分水岭,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
面对中国庞大的需求市场,预计该行业将以年均19.8%的速率持续增长,在2015年产值达1240亿元。而前瞻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机会分忻报告》则显示,2013-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高达2500亿元左右,市场前景广阔。
巨头逐鹿智能家居市场
智慧家居是家居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前景诱人,且毫无悬念地引发诸多行业巨头进驻相关领域跑马圈地。
细心的产业人士发现,从2013年开始,互联网企业就纷纷加大动作抢占智能家居市场。大量不同类型企业聚集在同一狭隘客厅中进行火拼。乐视网与富士康、高通等企业合作,打响了互联网企业进军智能电视行业的第一枪;随后,爱奇艺、小米、阿里巴巴等无数互联网巨头,以各种方式,纷纷闯入用户的“客厅”。
在互联网企业的四面夹攻下,传统制造业也开始加快步伐。三星、LG、东芝等日韩家电巨头,及海尔、长虹、康佳等民族家电企业,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产品和解决方案,标志着智能家居大潮已全面来袭。
实际上,企业不应只局限于客厅,局限于电视、冰箱等传统电器。这些也只是智能家居的一部分,从长远来看,智慧家居的范畴不应仅限于家庭娱乐和家居控制(比如开关、灯光、温湿度控制等),在不远的未来,能源、医疗、教育等传统产业都将与家庭应用密切结合。从这个角度看,目前的智能家居产品都是冰山一角。
在这方面,国际IT巨头视野更为开阔,其全面进入到智能家居的上下产业链,并下血本加大产业并购力度,以快速打通行业市场。如2014年伊始,CES(美国消费电子展)即刮起智能家居大潮,而Google更宣布以32亿美元现金方式收购Next Labs,震惊业界——Nest Labs的智能家居产品与智能硬件十分有名,其创始人又恰恰是业界著名的“iPod之父”,此项并购可谓想不引人注目都难。
或许是32亿美元的价格太过惊人,谷歌对Nest的收购引发了行业关于智能家居的大讨论,诸多业界人士称“智能家居的春天就要来了”,全球产业巨头亦纷纷追不及待入华跑马圈地,布局智能家居市场。
智能家居产业发展瓶颈
2014年,与物联网、智慧城市概念密切相关的智能家居产业风光无限,但细心的产业人士亦指出:较之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智能家居系统起步较晚,市场主流产品(系统)不能全面解决产品本身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内涵仍较为贫乏,技术门槛不高,价格高昂,智能家居市场的坚冰还未完全打破,这使智能家居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遭遇了诸多挑战,并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
首先是“价高和寡”。厂商巨大的前期投资,势必会影响到智能家居产品的价格,这决定了初期用户必定是高收入家庭。在大部分普通消费者看来,智能家居依然是属于“锦上添花”类的奢侈消费品,甚至可望不可即。美国智能家居公司control4曾在广东顺德开了一家旗舰店,而后由于业绩不佳而被迫关闭。业内专家直言,之所以销售差,是因为价格昂贵,一套智能家居产品多达10余万元,对于旧房用户来说,还需要重新装潢,代价太大。
事实上,智能家居在国内市场已经发展了十多年,但现在只是零星地分布在一些别墅、高档住宅之中,并没有在大众之间普及开来。整个国内智能家居市场仍以商用市场为主,智能家居行业尚未实现规模化发展。因此,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和消费价格,是未来智能家居市场拓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为智能家居厂家,还应该充分考虑到用户的消费需求,积极研发适合消费者个性化配置的产品,降低智能家居系统安装的成本,这样才能令其真正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因此,企业率先生产出个性化、平民化的产品,对于如何在这个市场中站好位置,占住有利地形,关系到其能否把握住机遇,抢占该领域长远商机。
其次,智能家居似乎并不“智能”。如今,国内宣传甚广的“智能家居”概念,大多停留在场景构造、开关集成上。打开一个“智能家居系统”网站,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智能家居系统都由多个独立模块组成,包括灯光控制、音响控制、安防控制、家电控制等等,而这些独立系统,都是“旧瓶装新酒”,其发展并不成熟,还不能于统一平台上实现互联互通。而在没有“杀手级”应用出现的当下,市场也很难找到爆发点。
家联国际上海家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洪佩军博士指出: “智能家居目前在设计上并不能够做到整体智能。每个品牌基于自身能力的智能方案实为画地为牢,只关注自己能做什么,而忽视消费者需要什么,结果每个家庭被不同品牌割裂成了多个孤岛。”
另外,影响智能家居普及的关键因素,除了高昂的价格,还关于用户体验,即是否使用简单、操作容易。目前,大多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不够人性化,形成了操作难度偏高,尤其对中老年人群而言,要弄清楚其复杂的操作,不啻于打一场“硬仗”。对于购买智能家居的用户来说,家是放松自我的地方,原本是想是享受更便捷、更从容的生活,如若遇上操作流程繁复的智能产品,该产品迟早会变成家中一件摆设。
而想要达到“智能”的水平,不仅要在系统和数据搜集上花费足够的功夫,硬件(主要指智能家用电器)功能、硬件之间的通信和兼容性也亟需改进——整合不同硬件并组成系统,让家居真正智能化、自动化、人性化。
模式、安全、标准之田
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挖掘。在家庭核心消费领域,智能家居一直以来充当的都是“非必需品”,属于改善型产品,如何进一步挖掘其市场价值,成为产业发展难题之一,而如何寻求产业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模式,成为智能家居行业的突破点。
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执行会长洪仕斌表示:“智能家居产业正处于市场发展初期,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还没有成功的商业模式。”
产品技术、质量、功能固然重要,但市场运营模式、盈利模式也极为关键,只有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整个行业才有可能良性循环发展。否则,一味埋头做研发和凭空鼓吹概念一样,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厂商大多以“赔本赚吆喝”的状态在做推广应用,可谓辛苦不已。
“安全性”是一大新挑战。智能家居产品必定要与网络互联,而家居不像手机、笔记本电脑一样,有超长的密码保护和安全测试。如果网络安全出问题,用户将面临家庭隐私泄漏、财产物品损失等严重后果。
我们手持各种手机、Pad、笔记本,然而哪些终端可以控制哪些电器?各种授权、密码怎么使用?这都为用户带来了新的思维负担,而一旦弄混了终端,会不会出现“我都不知道是谁把家里的炉灶点燃了”的尴尬状况?如果自己明明在家,突然发现大门被别人控制、自动打开了,人们的心情又将如何?
所以,不管是通过微博发送私信,还是在下载的APP上控制空调打开、操作电饭煲煮饭,又或家庭安防自动监控、远程操作,对于使用者来说,“安全”和“隐私”始终是最重要的核心价值。业内人士发现:越是对技术熟悉、感兴趣的“发烧友”,越不敢轻易尝试这种被技术深度植入的“智能家居”。因此,要想推动智能家居的普及,系统安全的保障任重道远。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行业标准”尚未统一。国内智能家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这无疑是智能家居前行的一人障碍。消费者很容易被五花八门、假冒伪劣的智能产品蒙骗,引发“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让劣质产品泛滥,严重打击消费者的购买热情,阻碍智能家居的发展。因此,用户需要所有物品在同一平台上联接,标准的重要性由此凸显。
当前,我们已身处由互联网包围的地球村,企业必须放弃小我竞争,找到真正的产业蓝海,并跳出基本层面的竞争、超越一般性竞争,做成一个基于开放、自主的智能家居生态圈大平台,形成战略层面的差异化、特色化、平民化、人性化,才能越走越宽,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