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日军“死亡战俘营”

2014-04-29 01:27
凤凰资讯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战俘营奉天战俘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共俘虏盟军战俘约35万人。为充分利用战俘的人力资源支撑侵略战争,日军抛出“以战养战”的战时策略。

1942年11月11日首批盟军战俘共1428人到达沈阳(当时叫奉天),以提高满洲工作株式会社制造机床的能力,来满足日本加紧生产防空高炮、军火和飞机所需要的机床设备。

到达沈阳的战俘都具有军中技术背景,有空军地勤人员和机修人员,也有其他军种的机械维修人员等,这些战俘中,美军战俘1328人,英军战俘84人,澳大利亚战俘16人。

1943年7月29日,日本人在距离战俘劳役的工厂“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以东不足一公里的奉天大东区其民街1段38号北,建成了一座高度专业化的永久性战俘营。奉天盟军战俘集中营曾是日军大肆标榜的模范战俘营,经常有日军宣传机构前来采訪、拍照或拍电影,宣传战俘们生活得如何“安逸”。然而,战俘们的真实生活,却是劳役、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加上缺医少药和非人虐待,随时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

恶劣的环境迫使战俘冒死越狱。1943年6月21日,美军战俘麦林格勒、帕里奥蒂、查斯坦趁夜色越狱,朝沈阳西北约950公里处的中、苏边境方向逃跑,最终还是在内蒙古科左后旗两家子村再度被俘并押解回奉天,于1943年7月31日早五时半被日军枪毙。

事后,日本通过瑞士大使馆以外交照会的方式向美国通报此事,而这个信息辗转一年才被美国政府获悉。1944年8月12日,《纽约时报》在报道这则消息时称,美国政府此时才第一次知道,还有美军战俘被关押在沈阳。

从1942年11月到1945年8月,奉天盟军战俘集中营的死亡率是德国战俘营的13.3倍,是不折不扣的“死亡战俘营”。

进入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逐渐失势,遂将盟军高级战俘从台湾迁移至沈阳战俘营。日军此举不是单纯军事层面的举措,而是要挟持盟军高官战俘作为人质踞守满洲,企图负隅顽抗。

1945年8月16日凌晨4时30分,距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不足17小时,驻华美军代号为“北美红雀行动”的沈阳战俘营救援队员从中国西安空军基地出发,上午10时30分飞临沈阳上空。营救队员跳伞后解救并全面接管战俘营。

摘自《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战俘营奉天战俘
宫廷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视域下的明代外交图景
影像志
奉天设计师沙龙
战俘营里的『圣诞老人』
永恒的历史
拯救战俘的“大富翁”
奉天讨罪
也门交战方两天内交换224名战俘
日军关押盟军高级战俘营在中国揭秘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