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传佐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势态,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群众文化的提升能够活跃群众的生活,能够提高群众的素质,也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安稳发展。本课题首先分析了东莞群众文化发展现状,进而对新时期东莞群众文化各方面的建设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东莞;群众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175-01一、引言
群众文化指的是人们在工作之余,自我开发、自我参与以及自我娱乐的社会性文化。它所体现出来的是群众性与社会性,同时也具备了群众性与公益性。其中,群众文化的本质特征便是公益性。因为公益性这一本质特征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对群众文化的建设表现的尤为重视。而东莞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迅猛的城市,对其群众加强文化建设便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必要性。对于东莞而言,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的主要体现在打造“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以及“广场文化之城”三大城市文化品牌[1]。由此可见,在东莞群众文化发展现状之下,这样的群众文化建设战略部署有着非常艰巨的挑战性。鉴于此,本课题对“新时期的东莞群众文化建设”进行分析与探究具有尤为深远的重要意义。
二、东莞群众文化发展现状分析
东莞文化广场的数量非常之多,达到了447个;一年之中的文艺演出也显得非常之多,到达了数万场。由此可见,东莞是一座极富有精神文化感染力的特色之城,也是一座极富有群众文化吸引力的魅力之城。东莞不仅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而且文化品味也逐年提升,这便给东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东莞群众文化发展现状之下,近年来也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群众艺术品牌,例如:各种美术展览、书法展览以及摄影展览等。又如:青年舞蹈大赛、广场舞蹈大赛以及以党为领导的合唱大赛等[2]。千姿百态的作品展览与无比绚丽的文艺演出,都表现出了东莞这座城市的鲜明特色。
基于东莞各个镇区,其群众文化工作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外来工。近年来,东莞市政府对外来工作出了许多积极有效的群众文化工作。例如“新莞人”这一亲切的称呼,体现出了高度的公平性。在前几年,东莞部门就成立新莞人服务管理局,主要是为外来工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外来工的需求。在东莞群众文化的层面上来看,这是一大创举具有很高的创新性与实践性。
这些年,遍布城乡的文化广场展现出了东莞浓郁的文化氛围,据有效数据统计:2013年,东莞360个文化广场,举办广场活动的场次达到了1.4万场,参与活动的群众高达一千万人次。其中,外来工占据的比重最大,这充分说明了外来工是东莞群众文化得以长期发展的主体[3]。因此,做好东莞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就需要从根本上了解并满足群众的需求,激发群众的创新精神,让东莞的经济能够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新时期东莞群众文化建设探讨
新时期下,东莞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想要体现出实效性与科学性,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究。例如: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各个镇街建设方面以及基础建设方面。笔者下面便从这几大方面对新时期东莞群众文化建筑进行探讨。
(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东莞群众文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尤为突出的便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以,以东莞群众文化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而出台新政策、对文化市场进行规范管理以及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便表现的尤为重要。在这其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能够让先进文化的要求充分地体现出来,并且实现为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与目标。因此,在新时期下,东莞群众文化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而让东莞群众文化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各个镇街充分落实“文化三城“建设方案
在东莞,“文化三城”建设指的是完善图书馆、博物馆以及文化广场的设施设备,以全面改善服务模式为途径,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让群众文化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例如,在“文化三城市”中的图书馆,便能够让群众获取充足的知识,为群众的知识储备提供充分有效的保障[4]。另外,文化广场具有场次多的特点,这样便给外来工带来了许多的生活乐趣,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让他们感觉“东莞”是第二个家乡,全面融入东莞的发展当中,进而带动东莞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提高基础建设的力度,全面发展东莞群众文化
基础建设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网络资源、资金投入、自办文化、奖励扶持以及文化广场等方面都是东莞基础建设的主要项目。对于东莞而言,可以利用广泛且信息量大的网络资源,进而加大群众文化建设。相关政府应该注重资金投入,为开展群众文化的经费提供充分有效的保障。通过自办性质的文化活动,提高人民学习群众文化的积极性,增强人民的竞争意识。最为重要的是,想要让自办性质的文化活动赖以长期发展,便需要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另外,东莞具有繁多的文化广场,所以应该充分利用好文化广场,以此让文化阵地得到有效巩固。因此,首先便需要强化东莞当地人文景点的开发力度,以东莞丰富的经济资源为基础,进而将东莞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性的文化名城。其次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例如:龙舟、醒狮、木鱼歌以及客家山歌等特色资源[5]。在对其充分保护的基础上,以它们为条件,进而开展具有丰富性质的民俗活动,以此弘扬东莞灿烂的历史文化,增强群众的生活质量。
四、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充分认识到想要使新时期下东莞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取得充分有效的保障,就需要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各个镇街充分落实“文化三城“建设方案以及提高基础建设的力度等。相信做好以上这些,东莞的群众文化将能够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特色,进而带动东莞经济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09(11):12-13
[2]张宪光,王忠杰.以繁荣的群众文化促进文化和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7(13):34-36
[3]钱锡平.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建设之路——在“文化名城”建设中探讨东莞群众文化的发展[J].群文天地,2011,10(13):67-69
[4]玛依拉•托合塔森.关于农牧区群众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11,07(14):56-58
[5]钱锡平.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建设之路——在“文化名城”建设中探讨东莞群众文化的发展[J].群文天地,2011,01(10/-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