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声
摘要:本文结合世界读书日的到来,简要介绍了世界各国优秀的读书传统和现象,点醒当前我国的现状,希望各级政府能够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宣传读书的意义,推动全民学习,帮助改善环境,努力拯救地球。
关键词:读书;阅读的使命;
中图分类号:A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136-03
2014年03月03日新华网和人民网有条消息令人深思:
匈牙利国务秘书哈拉斯日前表示,政府将投入1.2亿福林,以实施鼓励年轻人、儿童多读书的计划。
哈拉斯说,对于年轻的一代人,多读书有利于他们提高学习能力,读好书有益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读书计划还包括鼓励和帮助缺少条件的儿童多读书,学习使用现代网络技术,分享读书感受和经验。
匈牙利国家,有着传统的读书习惯。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匈牙利平均每人每年购书20本,比同地区的西欧人要多得多,而我国上世纪90年代统计,平均每人每年购书只有5本,现在还在下降。也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的1/4还多。
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可谓数不胜数,既有火柴、圆珠笔这样的小物件,也有电话交换器、变压器、汽化器、电视显像管这样的尖端产品。据说,上世纪80年代是匈牙利人发明的黄金时代,平均每年的发明专利都在400件以上,堪称是名副其实的“发明大国”。一个区区小国,因爱读书而获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旨在让世界各国政府与广大公众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同时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乐趣,增强对版权的认识,并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表示敬意。谈到读书,我就会想到苏联文豪高尔基的话:“我扑在书本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的这句名言,将他个人及俄罗斯民族对书籍的渴求与热爱,将他们酷爱读书的心情和姿态,都描写的淋淋尽致。在俄罗斯,即使是现在,俄罗斯人爱读书的习惯还在继续。在公园、商店、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俄罗斯人聚精会神的读书身影,随处可见。他们或立或坐,不拘形式;或看或记,互不干扰。更令人敬佩的是,在摇晃、拥挤、嘈杂、昏暗的地铁中,人手有书、阅读不倦,有的甚至立足未稳即变魔术般迅疾掏出书本,迫切程度如读家书……这种种情形表明:俄罗斯人读书不是逢场作戏,而是形成了习惯,发自真心,甚至达到忘我境界。人们在商场、菜市场都能见到这样的读书人,等待付账时,有的人边排队边读书,直至被喊多次才猛然从书中“走”出。更有令人惊叹的一幕:在莫斯科,遇到遇到汽车排队堵车时,司机师傅们也会坦然取书阅读。汽车开始前行了,读书的司机常常在后面汽车喇叭声的催促中,才会放下书本前行……
以色列人爱读书,爱买书,爱写书。在以色列,无论是街头还是巷尾, 无论是车站还是广场,专心读书的人随处可见。在每个家庭里,书房是必需的。在安息日期间,犹太人开的一切商店、饭店、娱乐场所都须停业,交通全部中断,每一个人都必须在家中“安息”和祈祷,严禁走亲访友和外出郊游,但只有一点是允许的,那就是读书和买书。倘若你从阳台上向下眺望,你会发现海滩上空空荡荡,大街上寥无人迹,只有书店开门营业。每个书店里都挤满了人,没有大声喧哗,人们都静悄悄地购买图书。每个书店里都生意兴隆,看来以色列人对书的酷爱似乎更胜于宗教。以色列实行文化开放政策,书店里各种观点各种版本的图书一应俱全,从最深奥的到最通俗的,都有大量的读者。在街头报亭里,可以买到头天出版的《泰晤士报》、《纽约时报》、《世界报》等西方大报,也有各种画报和录像带。一般的以色列人除了精通希伯来母语外,都能讲流利的英语,全国有29家报纸,分别用15种文字出版,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用两种语言播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调查,以色列人均拥有图书馆和出版社的数 量居全球之冠。不光是城市,每个村镇都有陈设典雅的图书馆和阅览室 。令人震惊的是,这个仅500万人口的国家,竟有890种刊物。而在以色列书刊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每份报纸大多是每天48版,售价6美元, 若订一份报每月就是180美元,而普通以色列人,每家每年至少订阅好几份报刊。《耶路撒冷邮报》是全世界有影响的大报之一,每天的发行量是100万份,平均5个以色列人1份。此外,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每月阅读1本书,全国平均每4000人中就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全国500万人口中持有借书证的就有100多万人。正因为如此,才涌现出诸如:阿格农 、耶胡达·阿米哈依、奥斯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文学家。阿格农曾获得了1966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阿米哈伊是“迄今世界上六七位头号诗人之一”。当然,以色列在音乐、舞蹈等方面同样也取得巨大成绩。
犹太文化传统历来重视教育,爱护书籍,看重学识,推崇智慧。在《犹太教法典》的时代,学问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东西。学者们纷纷出人头地,成为犹太社会的精英。在社会组织系统和公共活动中,学者和教师往往比王子和武士更有权威。上层家庭的年轻女子,大多愿意嫁给学者,而不是商人或金融家。假若父亲和教师双双入狱,孩子就会决定首先救出教师。因为在犹太社会中,传播知识的学士或教师地位非常之高。
一个爱读书的民族必将是一个大有希望的民族。而近几年来的中国,房屋居住面积普遍增大了,客厅宽敞了,卧室豪华了,厨房空间大了,书房却到了不起眼的地步,有个很知名的相声说过这样的事,某个土豪在新居的书房里,居然想出用纸画出满架书籍、搞出世界名著的封面,来充数装门面。一些有钱人,宁愿吃一餐花数千元,却不愿花钱买书和看书。如果国人大多如此,那么国家的未来能在哪里?
今年的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每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在联合国的推动下,全球各国都会举办多种多样的图书宣传活动,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鼓励人们参与到阅读之中。提升人们的精神世界。美国为响应“世界读书日”所做的工作是提出了“世界图书夜”,口号是“传递对阅读的热爱”。每年,由美国图书馆和书商组成的独立小组选择30至35本书籍,条件是要“好看到你愿意推荐给别人看”,然后专门加印,每种以20本装成一箱,再由志愿者送给不常阅读的人,甚至包括监狱在内的机构。“世界图书夜”通过授权热心读者成为推广阅读的使者,让大家了解谁热爱读书,以及鼓励不热情、不读书的人参与进来。据介绍,赠书的过程还挺复杂。作者需要同意放弃他们的版税;出版商同意支付印刷、生产书籍的成本,其中不包含任何利润;书店和图书馆自愿成为志愿者领取赠书的社区机构。书单公布之后,市民通过申请成为志愿者,在他们所在的社区分发20本图书(同一本)。“世界图书夜”主办方负责审核申请,根据申请者接触不读书或很少读书的人的能力挑选赠书志愿者。4月23日,志愿者把领取的图书分发给那些没有阅读习惯或因为各种原因不阅读纸质书籍的人。据统计,每年活动期间,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发放约100万册图书。
在尼日利亚,为了世界读书日,提出了“和总统一起阅读”。
尼日利亚的哈科特港被指定为“2014年世界图书之都”,其入选原因是该城市提出了质量很高的鼓励阅读、写作和图书出版的活动方案。该方案对青年给予重点关注,在提高识字率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说:“我对哈科特港提交的活动项目表示认同,他们的项目能够促进广泛的公众参与及发展普及阅读。”
预计到2015年,尼日利亚的成人识字率将提高到60%,青年识字率将提高到70%至79%。哈科特港当选“2014年世界图书之都”将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据悉,尼日利亚将举办“和总统乔纳森一起阅读”活动、开展作家与儿童对话活动,举办哈科特港图书中心开幕仪式并举办国际书展。总统乔纳森表示,当选“2014年世界图书之都”是尼日利亚的荣誉,他会积极参与其中。世界读书日当天,他将前往哈科特港学校为孩子们读书。
同时,哈科特港将邀请50所小学的学生参与“阅读树”项目。该项目要求学生阅读书籍,每人写一篇描绘尼日利亚风景、节日、传统的文章,文章将结集出版。此外,哈科特港将每月选出一本书籍,推荐给市民阅读,如4月的书籍为钦努阿·阿契贝所著《神箭》。学生们将会被鼓励阅读每月推荐书籍并参加读书讨论。当选书籍还会成为当月电视、广播文学节目的重要内容,同时被改编成戏剧等表演艺术形式登上舞台。据悉,尼日利亚国家电视台还将播出一档关于图书和文学的真人秀节目。
希望我们的国家也要重视读书,积极跟进联合国推广的世界读书日活动。让阅读开启国人的智慧,让阅读照亮我们的世界。
其实,我们华夏民族,炎黄子孙,历来都有读书教育的优良传统。从呱呱坠地起,我们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书籍,是我们瞭望世界的窗口。在自然书里,让我们认识了太阳和月亮,知道了太阳系里的九大行星;在地理书里,我们见识了中国的五湖四海、四大名山,全球的七洲四洋、奇妙的世界;在历史书中,我们认识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知道了汉唐盛世、华夏文章。通过各种书籍的阅读和介绍,茫茫宇宙世界,在我们眼中由模糊变得清晰,由陌生变得熟悉。
随着年龄的长大,各种技术性、技能性的书籍,使我们透过学习,得到了生活的本领和实用的技术。钻进数学书堆,我们发现了一个玄妙奥秘的逻辑世界;专业技能、百科全书式的学习,使我们面对复杂的生活和工作,有了谋生立命、为社会服务的本领和信心。如今,在互联网时代,认识世界的渠道越来越多,获得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快捷。电子书的出现,更是方便了我们对书籍的获取。未来,一部小小的手机,或许就能装下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海量信息尽在“掌”握。世界,在“我”的手中变得越来越小。我们的眼界越来越宽,我们的心胸也越来越宽广。
当历史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大家不约而同的一道把眼光投向了供养我们居住的地球,供应我们万物的地球,提供我们生存的地球。自从西方世界工业革命后,人类的生产技术飞速发展,向地球开掘资源、获取财富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纷纷放下了书本,投身到对地球破膛开肚的挖掘之中,挖煤炭,采石油,越挖越深,越挖越远,凡是有空地的地方,都在不停地试挖试探,把地球挖的千疮百孔,满目疮痍。人们追逐财富的心理,越来越浮躁,根本不能安下心来安静地读书。到处是开采地球的轰鸣的机器,已经无法放下一张读书的课桌。我国近几年来的发展,也映射了这种现象。
有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中国的人均图书阅读量是4.3本,韩国是10本,俄罗斯超过20本,以色列最多,达到60本左右。从这个层面而言,中国的阅读氛围是属于比较淡的。试想想,人们都想到用假的书来做家庭装饰了,还有心情去读书吗?另外各级政府都在为了应付上级的GDP检查,而大搞经济建设和投资引进,没有安排读书计划,也没有精力指导全民去读书。我们知道,一个爱读书的民族才是大有希望的,才会有美好的明天。隋唐时期,开始了科考,带来了全民读书热,那时人们学习的是诗经三百首,和礼记论语,熟读诗经三百首的效果,引来了随后唐宋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涌现了唐宋八大家,留下了优美的唐诗宋词,扩充了优秀的中华文化。
说说现代吧,1919年的五四运动,给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新报纸的普及,给当时如饥似渴学习和阅读的年轻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才成就了30年后新中国的诞生,和新时代的出现。
今天我们如果放弃了读书,放弃了理想,未来的30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地球还能风平浪静吗?中国历来有句古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代发展了,需要我们加紧学习新知识,了解新情况,阅读可以放慢我们的脚步,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学习会为我们树立新的理想,新的方向。让我们在联合国“世界读书日”的带动下,积极行动,拯救地球,完善自我,为30年后,50年后的新社会的改变,新人类的出现,而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