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与艺术教育的思考

2014-04-29 18:15刘慧敏
文化产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艺术设计环境

刘慧敏

摘要:本文通过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背景分析,从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摒弃固有的死板、陈旧的教学理念,到教学中强调设计概念的体现和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环境与艺术;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132-02一、环境艺术教育思想研究

(一)在当代遍存破坏甚至丧失中国本土地域特征建设的危机之时,以传承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为已任,以“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科学生态观为指导思想,研究如何将现代建筑科学技术与动手营造的心智思维方式相结合,科学协调人与建筑空间的和谐关系,重塑当代中国人文精神,提高现代人类生活品质,构建和谐社会。

(二)在新的历史境遇条件下,回溯现代设计思想的成长历程,以批评的态度重新审视现代设计思想的源发地——“包豪斯”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自觉传承中国人文精神,并努力将人类的需要与运用设计提出解决对策的能力训练积极对应。培养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并切实解决问题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专业设计人才。

(三)强化艺术感染力的知识训练,将艺术作为思想培育的重要手段,充分结合当代艺术,努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知觉能力并使其自觉应用在专业技能的塑造过程中,从而培养有自觉审美鉴赏力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二、环境艺术教育课程模块研究

课程模块是落实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实质性,也是验证与校正思想与方法的终极手段。环境艺术教育的课程模块包括两个学制阶段,分别为基础段(这里所指的基础并不是绝对意义的基础而是为专业段学习所准备的专业素养基础)和专业段。

(一)基础段:基础段要解决的是三大问题:较高的审美素养与习惯;动手营造的心智训练习惯;专业学习所需的知识素养自我学习习惯以及培养传承中国人文精神的自觉意识。 a.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的课程改革。 直面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经典美学的感受与熏陶。 b.实验课程的系列改革,养成学生自觉运用动手的习惯并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群体合作力求将呆板简单的思想方法转化为自觉的社会责任感与创造力的培养。 c.传统设计初步课程改革,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学习课程,如中国书法、传统民居田野考察,使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意识到设计初步知识的重要。运用测绘,学习、记录了解传统建筑文化精神,自觉认识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须性。

(二)专业段:专业段学习又分专业基础段与专业学习段。

1、专业基础段解决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但并不是传统的知识灌输,而是将设计课题置于实际的境遇中整合建筑、景观、室内的三者关系,在这种整合的知识学习下,逐步掌握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徒手草图构思,模型构想等设计心智训练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知识感知的过程中,伴以读史的理论学习,这里理论传授亦不是简单的知识告知而是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图文解读学习相关专业历史。如中西方建筑史、中国园林赏读,景观史学、读史的目的为了唤发学生对于传承中国人文精神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并从传统的优秀范例中汲取养分,经过理性分析,作用于今日人类生活实践,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2、专业学习段是一个专业知识融通和应用设计实践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有两个重要手段:

第一,开放性教学,通过大量的学习讲座、“Workshop”、国际竞赛的参与,教导学生运用现代建筑科学技术成果,面对设计问题,结合现实进行作业训练,同时仍然强化动手的心智训练过程为培养在生活中自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人才打下扎实基础,这里交流是其关键词。

第二,专业化方面的学习。面对未来社会需要,加强更专门的专业化方向学习,专业化方向学习的重点是如何将融通的专业基础学习知识运用于设计的专业化方向,这里的融通是关键词。

三、环境艺术教育方法研究

(一)将传统美的知识论的培养方法与在生活中让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达到创造美的心智感化过程相结合,自觉进行美的知识训练,提高专业审美鉴赏力。

(二)研究动手营造的劳作方式,贯穿教学始终,作为学生心智训练的重要手段,并籍此训练学生自觉将二维的平面空间构想落实到实际的三维空间感觉中,同时在三维的空间模型中研究人与空间的实质关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三)重新认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将学习融化在系列的实践课程中,通过实际感受、科学分析、文化追思等阶段。剖析,使学生将以往机械地学习传统历史知识转化为自觉地感知与发问的学习行为。在今天社会发展和经济技术条件下,重视审视中国的传统发展,结合当代人类生活需求,提出设计反思。

(四)研究材料与技术的认识与解决现实问题结合,在以设计作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之时,学习材料与技术的应用,掌握相关专业知识。

(五)将现代较封闭、独立的教育方式,转化为较开放、融通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类学习、讲座的形式,培养学生直面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设计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与国际前沿学科相对应进行平等交流,提出自我原创性教育方式,树立环境艺术教育的国际地位。

(六)将设计教育与设计的现实生活引领意义相结合。通过建立研究中心及研发室验中心为媒介,运用设计为提高现实生活水平提出探索性实验研究,从而真正起到设计是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四、培养适合信息化社会的设计人才,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转变设计观念,加强导论教育。学校应该在新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专业导论教育。现在很多高校都是2+2模式,先经过2年的基础课学习,再经过2年的专业方向分流。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要求,学生进校后,校方即有责任给他们划出一幅专业“导游图”。告诉学生学习环境艺术专业需要三套思维方式,“艺术家的眼光,科学家的态度,企业家的头脑”,让他们知道“喜欢彩虹就不能怕雨”的基本道理。

其次,加强艺术修养训练环境艺术设计是艺术和科学的统一。艺术的特征在于其创新性和审美性;科学则在于它的不间断性、无穷性和非人性化的倾向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除学习建筑装饰材料、设计色彩和造型基础课程外,还应开设美学和艺术欣赏课程,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对美的鉴赏能力、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有充分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越是具有个性和创新的设计作品,则越受到市场的青睐和人们的喜爱。

最后,加强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环境艺术设计课题的确立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内与企业结合用实际项目进行设计教学,校内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创新设计实践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由于结合真实设计项目,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五、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应在艺术与理工这两门学科相结合的平台上形成资源共享,并根据自身学科的资源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使学生在学好必要的设计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与其它学科的互相结合并能过亲身参加社会实践的学习,全面的去了解把握这门课程。随着设计行业的发展,从事设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急剧增多,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成为更严峻理为紧迫的问题,相信在全国的共同关注与努力下,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一定能呈现辉煌。

参考文献:

[1]鲍诗度.中国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自版社,2007

[2]袁熙.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7)

[3]李广,李慧君.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艺术设计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星.云.海》
《花月夜》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