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锋 贾恩泽
内容摘要:内蒙古自治区铜多金属矿主要分布与成矿规律,主要分为一南、一北、一东、一西)(地台北缘、得尔布干、大兴安岭、北山地区),内蒙古区域地质构造南、北有对偶特点。构造上以NE-NW两组构造共轭的控矿机理。地台间内蒙古地轴槽台内部分布各异。岩浆岩与古生代地层的侵入关系构成了内蒙古自治区铜多金属的成矿关系。
关键词:南北对偶性 中生代构造 铜(多金属)矿
1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的几个问题
1.1从大视域中看内蒙古
从全球看东亚,从东亚看内蒙古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有何特点,也就是从大视域背景对比中看问题,往往能看出问题的根本所在。
从全球地质构造轮廓(以《国外主要有色金属矿产》一书所附全球地质构造背景图为例)来看东亚(中国、蒙古和俄罗斯中亚及远东地区),得以下印象:中国境内的几个地台(华北地台、扬子地台等)与世界几大地台相比,其地域狭小而不同;而广布于中、蒙、俄的中亚——蒙古地槽系,则以其面积分布之广阔与世界几个标准地槽有较大差异。仅此一点即可看出东亚、中国、内蒙古地质构造背景之特征,而不能与世界重点产铜地区简单类比,在类比中更应注意其特殊性,并在论述本区成矿地质构造背景时予以关注,作出恰如其分的论断才是可取的。
1.2南北对偶性问题
考察内蒙古铜(多金属)现有重点片区,可概述为(一南、一北、一东、一西)(地台北缘、得尔布干、大兴安岭、北山地区),内蒙古区域地质构造南、北有对偶特点,这在过去许多研究报告中论述中朝地台与西伯利亚地台在地史中相对增生(板块对接)问题上己多有论及,对这一南北对偶现象(不对称对偶),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时应予以注意。
1.3NE-NW两组构造共轭问题
内蒙古山系走向为:东部北东向,中部近东西向,西部为北西向,基本构造格架为一南凸的弧形(蒙古弧)。近年来,东部区北东向山系(华夏及新华夏系)存在或明或暗的北西向构造形迹,中部地区近东西向主体山系(纬向构造体系)有NE-NW两组次级构造沿东西向追踪而呈现拐折弧形弯曲,西部地区北西向山系亦有北东向构造形迹问题,已引起人们关注。在成矿区带划分上,在东部区注意北西向成矿带的存在已是热门话题。“菱形构造”格局也多有论及。因此,NE-NW两组构造共轭存在及其形成机理和控矿作用,应是今后认真对待的课题。
1.4槽、台区内部结构问题
前已述及,东亚及中、蒙边境两侧地质构造背景有其特殊性,中亚一蒙古地槽系之东西延伸之长、南北横跨之宽、地史演化之久乃全球诸地槽褶皱带所罕见。内蒙古部分为这一地槽系东段,由北到南,可划分为几个地槽(褶皱带)及夹于其间的中新生代坳陷盆地(中间地块),因而,这样一个地槽系(褶皱系)内部结构是复杂多样的。内蒙古南部之地台北缘(内蒙古地轴)也不是铁板一块,其内部结构也不是单一的。所有这些,均应在地质找矿实践中作为问题,予以注意和加强研究。
1.5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问题
在谈论内蒙古内生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背景时,中生代构造一岩浆活动及其与成矿关系是不能忽略的问题。东部地区新华夏构造一岩浆岩带分布区如此,中、西部槽、台区也是如此;矿床成因类型及主成矿阶段,可能各种各样,但与中生代构造一岩浆活动“空间相关”,则是基本规律。
2 铜成矿地质条件的几点认识
2.1从统计数据看内蒙古铜矿的产出特征
内蒙古自治区铜(多金属)矿床(点)众多,一些统计数据如下:(1)铜及多金属(含铜)矿床(点)810个(其中仅为铜者638个,多金属含铜者172个);(2)在810个铜及含铜矿床(点)中,其矿床类型分布为:层控型6个,斑岩型41个,夕卡岩型179个,火山岩型15个,岩浆岩型44个,热液型525个;(3)在810个铜及含铜矿床(点)中,其矿床规模分布为:大型4个,中型7个,小型29个,矿点214个,矿化点556个;(4)在810个铜及含铜矿床(点)中,曾求出铜储量者计44个,共求得铜储量(D及D级以上者,表内外合计储量)4,504 358.9t,其中各类矿床所求铜储量及所占百分比见表1;(5)大兴安岭中南段及地台北缘中西段矿床(点)分布密度较大,而铜储量则主要产于地台北缘及得尔布干成矿带。
由上可见,内蒙古铜及含铜多金属矿床(点)中,按点个数以热液型及夕卡岩型为多(各为525个及179个),而从规模和铜储量所占百分比看,则以斑岩型、层控型为主(储量分别占55%、28%),其次为热液型及夕卡岩型(储量分别占11%及4%)。
2.2几点基本认识
有关内蒙古自治区铜(多金属)控矿因素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等问题,有以下几点认识:
(1)内蒙古铜(多金属)重要类型和找矿主要成矿条件以二、三级地质构造单元边界(靠隆起一侧),地层时代较老(前寒武纪或古生界下部层系),岩浆活动时代较新(中生代为主),深大断裂及多组构造交汇部为好,简言之,老地层背景加较新构造一岩浆活动带为主要铜矿产出有利部位(如霍格气、白乃庙、吴努克头山铜矿床)。(2)内蒙古铜(多金属)矿床(点)空间分布具有丛集成群特点,且在空间展布上有多组线(带)状分布趋势。在东部大兴安岭成矿区带,在北东向为主体构造体系和成矿带基础上,有北西向矿带成近等距离性分布(150km间距)。(3)老地层与新岩体共存是成矿基本条件,而地层分布包围与岩体出露面积比例应适中。老地层广布而元较新岩浆岩体,对成矿不利;当岩浆岩体广布,老地层残留极少对成矿亦不利。(4)层控型及斑岩型矿床是主要类型,尤其是斑岩型铜矿有潜在矿床的前景,今后应在中蒙边界一带开展斑岩铜矿成矿条件研究和成矿预测,大兴安岭中南段具有夕卡岩型成矿条件,内蒙古西部北山地区也具有这些条件。(5)内蒙古地区地质条件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地槽区南北跨度较大,内部结构复杂,对北部伊勒呼里纬向构造带应予关注,它具备基底地层较老、构造一岩浆活动较剧烈、时代较新之条件,应是成矿有利区段。另外,在台区老基底变质岩分布区,当有中生代构造一岩浆活动叠加时即有金铜(多金属)成矿可能。
3 铜矿找矿方向探析
除有利地层、有利岩体、有利构造三大找矿前提外,还有以下两个前提:(1)在相对古老的的基底地层分布区,有燕山期(或印支期、华力西晚期)花岗岩体小面积出露,这是铜(多金属、金银等)产出有利区段,这也是找矿的基本前提。(2)在相对较老的基底地层隆起区域或其边缘,有相对晚期的火山一岩浆活动,有火山、次火山岩及火山机构存在,是寻找斑岩型铜矿基本条件和找矿前提。
在开展新一轮普查找矿阶段,在进行前期找矿预测研究时,做以下工作是必要的。
(1)地质与物化探、遥感地质综合研究,确定基底隆起分布区和出露或隐伏较新的构造一岩浆岩带分布部位,是区域找矿方向所在。在确定区域找矿有利区段后,开展中、大比例尺找矿预测研究。(2)对现有第一手资料进行再认识、再开发、再研究,特别是分布于成矿有利地区的微弱矿化现象,结合成矿新理论进行分析评判,尤其对矿床类型作出新判断,指导野外工作,是发现有前景类型矿床的一个捷径。(3)对以往找铁过程中航磁异常查证资料进行再认识,往往可发现一些有用信息。(4)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对现存的地质、物化探、重砂等资料进行计算机数据处理,提取综合找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