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尽管我国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障碍性问题。本文从实际村庄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出发,指出了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自己工作的葫芦岛市双树村实际状况,提出了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双树村;新农村建设;问题;形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21-02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国自进入现代化进程后,在经济上,工商业崛起,农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减弱,社会上,市民社会形成,文化上,现代意识形态和道德约束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权利都集中于城市,所以出现了城乡对立,国家有关制度的设计和供给,会有意无意地排斥另一部分居民的正当利益,而在这一过程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乡村的边缘化。
一、双树村基本概况
双树乡双树村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城区西郊,距新城区中心10公里,并与葫芦岛市高新产业园、葫芦岛市商务区相邻。102国道从村内贯通,交通便利。全村共有住家873户,4个村民小组,总人数2131人,本村现有党员81人。现有耕地面积3026亩。种植主要经济作物为玉米,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玉米种植、对市区输出劳务等。农民人均有粮约335公斤,农民人均收入6300元左右。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下问题:一、农业生产问题:综合发展能力低下, 耕地面积急剧减少,产出水平下降;资金流向城市,农村供不应求;科技遭遇投入和农村人力资本约束;农民合作组织发育缓慢。二、农民生活问题;农民收入与城市差距越来越大; 农民工进城参与城市建设,而社会未能给予接纳;农村基本公共品投入不足;农村医疗与社会保障能力差。三、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农村公共卫生条件恶化。四、农村治理问题:村民难以实现真正自制;农村冲突总量下降,但结构性变化不容忽视。
三、当前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对策
(一)城乡统筹,增加农村投入。增加教育方面投入,应加大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收入转移支付力度,对贫困地区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应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力度,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卫生筹资机制,加快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及试点工作,促进新型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民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合理配置城乡以及临床医疗与公共卫生资源,逐步缩小当前城乡之间的差距,保证临床医疗、公共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有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并对现有农村卫生资源进行重组,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政府应恰当定位、合理放权,赋予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救护制度,建立完善、健全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提高农村卫生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实施对政府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针对现在村庄整体布局散乱的现状,应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最好确定出村庄未来十至二十年内的村庄布局,提高公共设施共建共享的服务范围,提高对优化城乡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引导力度,降低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的总体成本。激发村民内心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激发村干部抢抓机遇的意识,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在缓解和消除贫困方面,本人认为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必须以减少农村劳动力为主要目标,增加城市的就业吸纳能力,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才不会变成城市的无业贫民,只有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发展的主要目标,传统的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着眼点的农村发展战略才能真正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在社会保障方面,要真正保护农村居民中的弱势人口并促进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免于沦为弱势群体,就有必要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首先在政府层面上,在对待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应当摒弃“包袱论”的偏见,对现阶段农村土地保障功能持续弱化和商业保险在乡村还无法发挥很大作用应有清醒的认识,政府在政策上面应该有一定的倾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尽快建立失去农民和进城农民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
(二)完善农村服务体系
1、为了保证建立“服务三农”、功能完善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制度就应该大力发展以小农户为主体组建的资金互助组织,培育新型的以社区为边界的村级合作金融;二是以财政扶持和政策银行支持,用国家支农资金引导和培育新型合作金融组织,有效防范金融系统风险发生;三是大力推进以政府引导为主和农户参与的互助保险和担保业的发展;四是发展适度竞争主体与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五是建立分层次需求主体和农村短期、中期和长期借贷市场;六是大力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促进期货市场发展;七是建立资金互助信托,促进城市资金下乡;八是加强金融监督,引导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和整体改革推进。
2、针对农业科研推广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改变当前农业科研推广滞后、低效的现状,加大政府对农业科研推广的力度。应当建立新的国家农业科技推广组织,这一组织体系包括现有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系统和各农业院校和科研部门新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政府应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与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配套的投资机制、相配套的教育培训机制以及相配套的政策,可以建立一种大学农业科技成果的紧密联系和有效对接机制,使农民尽快了解学习选择和运用农业科技知识,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甚至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建立专业性、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逐渐形成上下相连、左右互通的专业技术协会推广网络,不仅吸收有专长有技术的农民参加,也应当以优惠待遇吸引农业院校毕业生和离退休的推广人员及学者参加,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才结构,加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技术力量,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应当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农业技术协会等组织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的作用。
3、在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中,应从医院、医生、药品和医疗试剂流通环节、价格制定部门等多个环节着手研究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政策,缩减当前医疗服务费用中的不合理部分,加强对农村基层医疗服务和药品市场的监管,及时向农民发布有关医疗服务和药品质量、价格等方面的信息,成立有农民代表参加的而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保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健康发展。
(三) 提高农民自我组织、自我发展能力
1、要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首先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为农民维护自身权益创造制度条件,包括土地的产权问题,如何激发农民投资农田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经济效率。在农民土地征用后的补偿标准上,应当提高对农民土地补偿标准,对失地农民转岗就业所产生的费用和成本进行补偿,最好可以引导房地产企业参与小城镇建设。
2、重视文化乡村建设农民的精神成长只能依靠农民自己,依靠农民自身组织的成长。让他们焕发斗志,燃气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能力和信心,同时增强社区内的认同感、归属感,有利于农村社区的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丰富村民的闲暇生活等等,另外,农村职业教育也具有特定的文化传播功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还应当发展农村公共图书馆,以此来更好的支持新农村文化建设。
3、生态环保、循环经济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三农”工作领域,应强调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所谓环保农村,就是要推行垃圾分类,有机种田。生态农业则是需要制造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农药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在农户经济为基础实现“猪、沼、果”的三位一体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有机农业、观光农业等。
4、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民组织化程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对于广大分散的小农来说,当前的组织化程度还是很低的,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农民的合作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场革命需要辅之以一场新的文化启蒙运动,应创办培养合作人才的大专院校,通过合作试点用典型教育农民,创办推动农村合作的领导机构,通过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促进传统和新发育的两类组织资源对接的观点。要构建包括广大小农在内的综合性合作平台,并作为组织载体使中央政策落实到基层,这也是世界范围内只要是有小农经济的国家都普遍采取的政策。
四、结论
党中央适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举措,也是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的一项重大举措。由于全国现有村庄320多万个,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东、中、西部地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差别,中国特色新农村建设道路凸显出鲜明的地方区域特色便是正常态,中央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最终也一定会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从而加快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
参考文献:
[1]陈锡文.增进农民扶持的新农村建设[J].中国发展观察.2007(4)
[2]陈映芳.贫困群体利益表达渠道调查[J].战略与管理.2003(6)
[3]韩俊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J].经济研究.2007(2)
[4]林海.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2007(4)
[5]刘凤彦,李玉勤.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积极探索——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研讨会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4(5)
作者简介:李洋,1989年出生,2012年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在国家“三支一扶”政策下,投身新农村建设,现任葫芦岛市双树乡双树村委党支部书记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