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莹
引言:我国当前的高校管理与高校教育规律相违背,其采用的是行政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造成高校发展严重受阻,给学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带来了困难。因此,为了推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恢复高校的自治性与学术权威的至上性,理应全面推动高校去行政化的实施。在本文中,笔者详细阐述了目前高校行政化的主要表现极其产生原因,并为高校区行政化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求能对高校去行政化科学、合理地实现有所帮助。
一、去行政化内涵
高校的行政管理是高校功能的运转和使命的实现的重要保障,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和必要性。在当前的高校行政管理中,去行政化是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就内涵来看,其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1.去行政化管理是针对当前不合理的行政化管理将必要的行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而不是因为行政管理的存在不合理而完全消除行政管理。
2.去行政化是要兼顾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而不是要在两者中选择其中一个,因此,去行政化并非要让学术权力独大。有学者一直坚持以教授管理高校的模式取代行政管理者管理高校的模式的观点,事实上这种想法并不合理,太过放大了教授的权力,如果让教授全力治理高校,其管理手段将会缺少管理思想的指导而完全受学术思想所左右,这样的高校难以长久生存发展下去,因此,应建立科学理性的权力共享体制,有效结合行政权力和学术全力来完善高校的管理体系。
二、当前高校去行政化的原因
高校行政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就高校内部而言,高校行政化主要是指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高校治理体系,主要体现在高校内部教学运行、管理体制、分配方式等信奉官僚主义;另一方面,就高校外部而言,从高校领导行政职务与公务员行政级别系统的对应以及高校自身在社会中的行政地位这两点不难看出,高校具有的政府部门赋予的浓厚的行政角色实际上也体现了高校行政化。因此,高校行政化的产生原因也可以从这两方面去分析。
1外部因素
上个世纪盛行计划经济体制,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正是在当时形成的,高等学校因此也难以避免地附上了计划经济的色彩。我国的人力、物力在现行教育体制初步形成时比较匮乏,当时为缓解了教育体制建设的困境,对有限的资源进行了再分配,并且采取的是行政手段,最终使得局面有所改善。由于我国的政治改革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因而尽管我国现已确立了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但高等学校治理模式仍然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依然仍残留了计划经济的影子。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为了跟上其步伐,我国给高校披上了不同层级的行政外衣,依不同层级对高等学校进行了划分,并赋予了高效行政职能,地方政府主办的高校行政级别一般低于国家部委主办的高校,一些重点扶持的高校具有较高的行政级别。
2内部因素
作为社会的一个主体,高校也难免要通过行政手段来管理自身以保证内部的办学秩序良好。计划经济时代,高校长时间都是在行政指令下进行内部管理,如今,官僚体系也因此深深扎根于高校的内部管理中。部分高校行政人员在进行内部资源分配时往往会以权谋私,这样一来,时间一久高校工作人员就会过于抬高高校行政管理的地位。
三、当前高校行政化的现状
1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管理和控制过度
作为办学主体的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控制有所加强,其职权介入了大学管理的方方面面,高校办事一般都是按照上级的指令,其大部分事务都受教育主管部门掌握和控制,包括高校的人事安排、经费来源和使用、学科专业设置、招生录取计划、各种名目繁多的审批以及评估、甚至具体教学活动等事务。高校办学自主权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被无限限制,有关部门不断介入甚至是主导学术的发展,使得学术权力也渐渐失去了自主性。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仅存在于个别高校,许多高校都因采用这种管理模式而逐渐失去个性和办学特色,造成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培养的人才匮乏。在这样一种同一的严重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下,不仅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将受到阻碍,还将可能给高级、特色人才的培养带来不利影响。
2高校官本位思想日趋严重
在我国,官本位思想已经深深植入了高校内部,高校的行政管理者甚至是校长都是套用政府的行政级别,这一现象的产生不仅仅源于中国传统官本位思想,还源于当前我国高校的人事制度。我国高校校长是由上级政府任命,大学校长也被列入了行政调动、升级的队伍中,这一点尤其助长了高校的官本位思想,造成许多高校领导一味追求政绩,力求高校的升级。高校官本位思想的强化使得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3滋生腐败,社会公信力下降
绝对的腐败源于绝对的权利。高校的资源配置应该服务于学术的发展,而不能依据行政指令来分配资源,否则,高校的资源配置就会出现不合理现象,造成学术发展受阻,人才培养困难。再加上行政管理者掌握着资源配置的权利,一旦监督不力,管理者就容易以权谋私,滋生腐败,这样一来,将大大降低高校在社会上的公信力,给高校带来严重损失。
4学风不正,学术功利化
如果一个大学太过功利化,官本位思想严重,那么其要想形成 “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学术氛围就具有较大的难度。一个具有浓重的行政化色彩的大学不会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原本学生的培养和才是高校的工作中心,但如果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完全依据行政指令,高校在创新进取上就永远难以有所成就。而且一旦政府的行政指挥介入了高校管理,必然使得各大高校形成千篇一律的模式,这样一来,高校教学便很有可能会违背教育规律,高校办学方向便难以真正满足社会需求。
四、对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几点建议
1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具有先进、丰富的内容,包括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通才教育等。为此,我们应该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以确保制度能够被很好遵守和执行,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稳固基础。因此,应全面促进高等教育法的立法工作的开展,确定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行使方式、校长的任命形式等内容,规定自主权遭侵犯时的追责、救济方式,以法律来保障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2明晰政府服务职能,强化“大学自治”
“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职能就是调控和服务“这是喻岳青先生的观点,同时,他还指出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职能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定教育标准、保证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发展、规范教育活动的行为、做好教育服务工作这五点上。因此,在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首先应将原本的一系列自主权归还给高校。高校主管部门理应努促进力高校自治实现,扩大高校自主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放松对高校的管理和控制,不要过多地介入高校的人事安排等内部事务中;在高校经费来源和项目建设的审批上,应以学校性质及学生规模作为资源分配依据,适当放宽审批标准;应将学生和社会中介机构作为高校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水平评价与监督的主体,行政主管部门不宜过多地对高校进行各种评估。教育管理机构理应充当服务者,努力做好教育规划,保障高校的自主权,服务于高校的发展。
3推动校内民主管理,弱化“官本位”思想
在高校去行政化改革过程中,不仅应坚持“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理念,还要积极促进行政职务与技术职务的分立制度的建立,为了防止行政职务的人员滥用职权,将行政职务也揽入自己门下,应规定工作人员不能兼任行政职务与技术职务。科层模式本就属于行政机构,为了消除行政化的制度基础和组织支撑,理应废除当前对高校所采用的这种模式。促进党学分离,确保高校内部党学机构各司其职。党委应维护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学术优先的原则,不要干涉教学研业务事务,不要控制招生招教、课程设置、项目审批、评优评先等事务,应将这些事务的管理权利交给基层学术圈,不断促进制度化的实现。通过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来调动教师们教学及科研的积极性,保证高校改革能够取得实际成果。此外,校内事务的决策与管理也要尽量实行民主化。对于学术研究、考评晋升、物质奖励等事项,教师们可以依据公平正义原则自行制定规则,如经费分配中介化、校长遴选的民主化和高校评估的专业化等。
4转变行政本位管理,坚持学术本位管理
高校是典型的“第三部门”,它与政府和企业不同,它属于一种教学和学术研究机构,因此,其组织管理也应根据自身属性而进行。高校的管理应以提高学术权利、削减行政权利为核心,确保党委领导、行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治理原则的全面实施。传统的行政模式对于活跃学术和科研并无多大作用,但学术权利模式却与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个性化劳动和创造知识的特点相符,能够使得信息社会开放性的要求得到满足,因此对于活跃学术和科研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效果。
5促进各种委员会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的发挥
目前,建立委员会和制定相应的议事规则已经成了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目前,高校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管理体制,但是由于校长是受党委的领导,因此大多数委员会为了负责于党委或校长而无形中披上了行政的外衣,造成民主科学决策失去了实际意义。为此,在高校去行政化过程中,应改变各种委员会的管理模式,尽量避免行政任命各委员会的领导,由委员会自己推选。各委员会向教代会负责,而不必再对党委或校长负责,这样一来,各委员会就不必再收行政所束缚,有利于各委员会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诚.试析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若干问题[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
[2]陈晶,陈涛.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背景及原因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2.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