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瑜英
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可见,一个人是否会听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能力。对小学生来说,“听”显得更重要。然而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不喜欢倾听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学生不会倾听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教师如何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呢?
一、倾听需要教师精心经营
开放的课堂环境要建立陈述—质疑—解释的对话结构,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断倾听他人不同的意见,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课堂。
1.营造安全、开放的自由表达想法的交流环境。
现代心理学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时间长短及注意点的分布情况也不同。实践证明: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倾听气氛能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实现充分沟通。
如果班级中形成了良好的倾听氛围,每个学生都会投入到课堂中,并且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同学、师生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所以,教师要常常跟学生讲:“听别人讲话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别人说话的时候,我们要认真聆听,不随便插话,有意见等他说完后再提。”如果有学生做小动作,就走过去提醒他,或者用身体语言提示他,让每个学生都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听别人讲话,使每个学生在交往中感受到别人认真聆听的尊重。
鼓励学生解释自己的思维,推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使学生内部的思维过程成为课堂共享的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交流环境中,通过鼓励引发学生倾听他人的想法,并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判断哪一种答案更合理,而不是通过教师来决定答案正确与否。在这样的课堂交流环境中,师生、学生之间互相倾听、质疑与交流,成为构建知识的重要来源;学生不会因为缺乏勇气而不愿意在全班展示自己的想法,也不会因为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就不再倾听其他同学的方法。
2.建立倾听常规体系,细化倾听要求,逐步让学生学会倾听。
只有耐心地听别人讲话,把别人的话听清、听准,才能做出准确的应答。能否倾听是学业好坏的分水岭。没有听清他人的话或没有听完他人的话就打断他人讲话,肆意发表自己的言论,是交流、谈话中最没礼貌的表现。
如开学伊始,在第一节课上就对孩子讲明这些,并要求他们在课堂上,既要注意倾听老师讲课,又要注意倾听同学发言,尤其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倾听同伴的发言。接着细化要求,让学生会听会想。第一,先让学生听懂。课堂上不论谁发言,教师应适时追问一句:“刚才他讲的听懂了吗?你能把他的意思或提的问题给大家再说说吗?第二,让学生倾听别人发言时,眼睛看着对方。学生上台讲时,要求学生面向大家。当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时,要求明确,如“你和他的想法有什么不同?”“某某和某某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就会用心去听,不易走神。第三,教师讲话不要啰唆和重复。给学生提出问题或布置作业只讲一遍,不再重复。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听讲“专注、认真、不走神”的好习惯。
为此,制定每月倾听培养目标如下:第一个月:坐姿端正,不做小动作,眼睛看着老师,听懂老师提出的要求。第二个月:在倾听别人发言时,耐心倾听别人把话说完整,可适时进行补充。第三个月:不随便插嘴,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尊重别人的发言,不讥笑,不起哄。第四个月:眼到、心到、耳到,边听边思考,当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时,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盲从,要有自己的想法。
二、倾听是一种积极的回应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7期)第一段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1.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倾听学生的思考。
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研究数学,站在数学的视角理解学生,尊重并认真听取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在教学中,教师认真倾听儿童的发言,观察儿童的行为,捕捉儿童的想法。
课前设计课堂交往问题时,要充分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角度理解教材,设计问题。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建立过程、规律发现过程和问题解决过程。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与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学生提出的问题、争论乃至错误的想法都是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对教师和其他同学都是很好的启发。教师只有善于捕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学才会充满智慧。总之,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在互动开放的课堂中始终把握对好的方向、节奏与平衡,结合教学目标,保持课堂交流的开放性与有效性。
2.关注学生的互相倾听,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
萧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教师要通过智慧追问、理解对话等方式引发学生相互倾听。要求学生做到:表达清楚,发言同学要以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善于倾听,要求其他同学能听清楚别人的发言,能理解同伴表达的观点;善于接纳,能肯定同伴发言中的正确方面,能捕捉同伴发言中错误或有争论的信息;促进对话,对意见不统一的信息、解决问题的多样方法、错误的回答展开对话,帮助学生在思想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中捕捉其创新的火花,完成自主建构;反省促进,通过“我原来是怎样想的,现在我又有新的想法”等问题在反省中对思维进行加工与重建。
著名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教学是发现并显露学生需要的一种行动,如果学生能体验到教师的欢迎、指导和支持的话,学生就会发现生活的惊奇,探索的快乐,以及理解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