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惹石体
以往教学“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习惯按“复习引入—出示例题—分析、讲解方法—巩固练习”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课堂简约顺畅。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渗入,感觉这简约顺畅的背后,似乎使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持续发展成了一句空话。于是有了一种重构数学课堂的冲动:给学生更大空间,顺着学生的思路随机展开教学,以期取得“动态生成课堂”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再现
走进教室,开门见山地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选择相关条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①有四个同学跳绳,②小明跳了240下,③小强跳的是小明的,④小明跳的是小刚的,⑤小亮跳的是小强的,⑥小亮跳的又是小刚的。
片断一:大问小提
几分钟过去了,因为要求太过笼统,学生无从下手。便将问题分解为以下两个要求。
要求一:编出用乘法或除法计算的。
生1:选②③,问题:小强跳了多少下?算式:240×
生2:选②③⑤,问题:小亮跳了多少下?算式:240××
生3:选②④,问题:小刚跳了多少下?算式:240÷
要求二:编出用乘除法混合计算的。
生1:选②④⑥,问题:小亮跳了多少下?算式:240÷×
生2:如果没有④,选①②③⑤⑥,问题:小刚跳了多少下?算式:240××÷
学生的回答已达到“乘除复合应用题”的教学要求:能根据不同的信息条件,能区别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至此,可以进入巩固阶段了。
片断二:意外的收获
谁料,还有学生举着手,似乎还很激动。
生1:选②④,问题:小明比小刚少跳多少下?算式:240÷-240
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这样提出问题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其他学生边举手边嚷道:
生2:选②③,问题:小明和小强共跳多少下?算式:240+240×或240×(1+)
生3:选②③,问题:小明比小强多跳多少下?算式:240-240×或240×(1-)
生4:选②④,问题:小明和小刚共跳多少下?算式:240+240÷
生5:选②③⑤,问题:小明、小强和小亮三人共跳多少下?算式:240+240×+240××或240×(1++×)
……
二、课后思考
普通的一节《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学生通过选择信息并解决问题,使它从分数乘除的意义开始逐渐向外延伸,最后向分数应用题的纵深拓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老师的控制下有序进行的,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教师的课前预设体现的是教师的主观意愿,即教师的思维牵引学生的思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标准》在第二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要改变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探究性学习课堂中,老师的引导与组织就是选择适当时机和方式“介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组织与合作角色。
转变教学方式,开展探究学习势在必行。自主探究学习,需要教师及时分析整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在学生障碍阻塞处点拨,在融会贯通前疏通。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才能取得成功,学习也才能确保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应有必要的知识储备与教育机智;要遵循学科特点,课堂语言简练、准确,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摄取与处理教师提供的信息;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做好“大问小提”,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如果问题与要求太大,没有思考的方向,就会使思维活动不能深入而流于形式,也会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教学中应适时运用评价的激励作用。《标准》评价建议:“……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课中因为一个学生的激动,得到了一次发言的机会,老师的肯定使其他学生的思维开始“决堤”……精彩就在意料外生成。
华罗庚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也。变“教师讲授”为“研究交流”,正确处理教与不教的关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让学生建构,问题让学生发现,共性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有主动放权的意识,坚信教学是随师生的互动交流发生、发展的,让学生的潜能在充足的空间中得以释放;教师要有主动放权的艺术,让学生行使自己学习的权利,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让课堂成为师生间、生生间共度的一段生命历程。
数学教学中,新课的范例与练习并非多多益善,要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细心研究,合理安排,努力体现少、精、活。题的设计贵在精、活,以一当十,以最利于实现课堂目标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标准。如果泛做练习,安排很多的题,以量取胜,则既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又浪费时间,且易使学生在反复中产生思维疲劳与厌学的情绪。教学的预设与实施要尽量避免受教师自己的限制。尊重学生学情基础,给学生提供宽松、自由发展的空间,正确引导学生,相机展开教学,构建“动态生成课堂”。
预设,有时无需面面俱到;精彩,常在无意间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