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影响监测效能发挥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2014-04-29 02:07刘永超
中国电子商情 2014年7期
关键词:监测站区县环境监测

刘永超

随着我国环境监测事业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其监测效能的因素越来越复杂,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本文从机构建设方面、人才队伍方面、网络建设、任务设计方面、技术体系建设方面、能力建设与经费运行方面、体制机制建设七个方面,并结合我站环境监测工作实际情况,浅议影响我市环境监测效能发挥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主要问题

1.机构建设方面

国家、省级行政主管部门近年成立了监测司、监测处,分管监测工作,负责与其他各部门协调工作。市环保局目前还未正式成立与之对应机构—监测科,目前监测管理工作仍由监测站负责,环境监测转型没有从机构方面得以解决。

2.人才队伍方面

本市环境监测站现有在编职工76人,技术工人25人,管理人员2人,专业技术人员49人。专业人员占总数的64.5%,远低于80%的比例。全日制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偏低,影响监测工作、监测科研的深入开展。

3.网络建设方面

(1)环境监测工作网络建设

市环境监测基本形成了以市环境监测站为业务带头单位的监测网络体系。市环境监测站按照《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通过了二级站标准化建设验收,形成了较强的监测能力,但在大型仪器设备的开发利用、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我市辖区内有21个区县环保局,有10个通过了计量认证,有3个区县没有监测站和实验室。区县环境监测工作存在机构设置、技术人员配备、经费投入不足方面的问题。

(2)监测网络信息化建设

市监测站与各分局及区县的网络链路没有全部覆盖,并且区县监测站网络建设进展缓慢,区县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基础的网络环境不足。技术人员水平落后于硬件设备水平,区县网络技术人员普遍缺乏。

缺乏网络存储设备及应用服务器,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较低,信息资源的应用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大量的监测数据主要用在对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达标和超标的评价,无法对数据进行挖掘开发。

4.任务设计方面

我站目前主要常规监测任务是省站年下达的年度监测工作计划结合市局监测工作要求,制定我市监测工作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其次是配合环境管理工作开展的各项监测工作。环境质量监测按照技术规范进行了岗位认证,按要求进行常规技术监测。监测任务的完成按照规定循序进行。污染源的监测,国家、省、市重点源监测任务安排由上级及市级管理部门下发,按规范要求实施监测。按监测任务数量、频次呈逐年递增状态,应急监测事件近年也愈发频繁,上级部门临时增加的专项监测任务增多,加之我站人员数量与标准站的设置还有差距,造成现有人员、设备一直在高负荷运转,关键岗位人员加班呈现经常状态。

5.技术体系建设方面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础和技术支持,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我市环境监测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制定并实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计划,认真开展计量认证工作,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编写《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作业指导书》,形成了比较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监测数据跟踪制度》、《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细则》,认真做好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开展持证上岗、质量控制考核、标样考核、人员培训等工作,初步形成了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6.能力建设与经费运行方面

能力建设主要问题:由于专项经费短缺,常规和部分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还没有配齐。专项经费来源明显不足。特征污染因子监测特别是有机污染因子监测能力不足。监测经费的不足是长期困扰监测站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业经费是保证履行环境监测的基本条件,环境监测从质量监测到污染源监测,从常规项目到有毒有害项目,无论是监测的范围、项目、频率还是技术的难度成倍增加。环境监测越来越不适应环境管理的需要。

7.体制机制建设方面

我市环境监测站是隶属于市环保局的社会公益性、财政全额拔款事业单位,为全国环境监测网络的二级站,业务上接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目前, 监督性监测和服务性监测未能区别对待,社会服务性的监测资源未能充分运用发挥作用;环境监测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导致监测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二、对策建议

1.机构建设方面应成立与省监测处对口的监测科,专门承接上级布置的任务,使得管理与监测工作顺利衔接。

2.人才队伍方面建议改变事业单位进人,用人机制,进一步搞活管理模式充分调动每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网络建设方面立足监测管理信息化,构建全市监测信息网络。以市环境监测信息中心为骨架,建设市、县二级监测信息网,建设监测传输、环境管理、政务交换平台,实现全市各级监测站实验室工作流程网络化、程序化,将应急处理、预测预报、综合分析、信息发布等工作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建设全市监测数据中心,实现监测数据资源整合共享。

4.任务设计方面在保证环境质量、污染源数量监测质量的同时,适当降低监测频次,变增加数量监测为提高质量监测。

5.技术体系建设方面对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形成完整的构想和统一的规划;通过国家、省和地方的财政支持,逐步配齐各项监测设备,提升环境监测硬件水平,从而改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较低的局面;对环境监测新理论、新技术,结合实际工作深入研究,解决环境监测工作中难点。

6.能力建设与经费运行方面:建议省和国家环保部门每年增加用于监测能力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对欠发展地区应减少配套资金比例。监测的经费投入一方面要靠有关政策的倾斜,要靠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投入,另一方面,在目前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要靠监测站自身社会服务能力的强化,要有竞争意识和被淘汰的紧迫感。

7.体制机制建设方面改革现行环境监测体制,推进环境监测由政府行政行为向政府行为与社会服务业相结合。理清监督性监测与服务性监测、环境质量监测与污染源监测的性质及作用。深入开展内部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改革分配制度,充分发挥监测人员特长,吸引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环境监测工作;建立现代管理制,向管理要效益,使监测站科学、高效运行。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环境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监测站区县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北京市监测站布局差异分析
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系统开展数据化运维的探讨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与酷暑奋战的环保英雄——宜兴市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组的一天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