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体系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2014-04-29 01:35:30范志刚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22期
关键词:困难资助家庭

范志刚

摘要:

近年来,我国逐渐建立起较完善的高校资助体系,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此,探讨了构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管理体系,合理分配资助资源,加强资助系统的育人功能等措施来完善现行资助系统。

关键词:

高校;资助体系;对策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2010601

随着近年来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也随之增加,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也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2007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大幅度增加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现在已逐渐形成了以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资助体系,以此解决该类学生的经济问题,确保他们不会因为经济问题辍学。经过多年运作及完善,该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帮助了众多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为他们插上了实现理想的翅膀。但我国情况复杂,资助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1.1经济困难认定机制有待优化

对学生经济情况进行认定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提供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调查表》,而该表所填内容的真实性高校资助部门则很难核实,存在弄虚作假情况。并且由于全国各地经济情况发展不一,当地开具的经济困难证明并不适用于全国任何地域,学校无法有效确定经济困难学生标准。实际评定过程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评定小组成员“不作为”等因素也会影响认定结果。

1.2资助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我国现行资助政策惠及范围广,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来了大量受助机会,而如何公平发放资助却成为了一个难题。每个学生的经济困难程度不同,需要受到的帮助不同,而现有体系倾向于资助平均化,容易出现经济特别困难学生资助不足和“富裕”学生资助过度现象,即资助资源配置不佳。这个问题扩展到学院层次依然存在,学校通常把资助名额分配至各个学院,对学院专业特殊性导致的生源整体经济水平差异考虑有所欠缺,使某些需受助学生较多的学院却没有配置充足的资助资源。

1.3资助系统没有充分发挥资助育人作用1.3.1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现行高校资助体系都是以经济援助为第一要务,往往不够重视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出现经济困难和心理贫困的双重问题,成为“双困生”。经济困难学生由于家庭原因,在日常交往和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等心理,难于融入集体,且学校注重经济援助而不够重视对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1.3.2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于学校给予的无偿补助,他们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无需承担任何义务,在思想上走入了误区;同时严重缺乏自立自强精神,甚至以贫困为荣,把贫困当做伸手要钱的资本,把希望寄托在资助上,而不是靠自身努力来脱离困境,亟待建立科学完善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激励机制。1.3.3部分受助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助学贷款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开具缺乏有效监管,很多“伪贫困生”通过开具假贫困证明来享受国家提供的在读期间免息的助学贷款优惠。而有些申请助学贷款的同学在毕业进入贷款偿还期后,不按时偿还利息和本金,甚至试图逃避还款,这也打击了银行进行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利于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究其原因,不可避免的是有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收入不高的因素,大部分还是因为学生诚信意识的缺乏。

2资助体系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2.1构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管理体系

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定期核查制度。许多当地政府部门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调查表》的信息审核流于形式。高校资助部门要想核实调查表信息真伪,只有深入到当地获取一手资料,这无疑需要占据大量人力物力。这也启发我們可对在校学生的真实表现情况进行调查,辅导员、班主任通过对贫困认定后的学生进行抽查、与本人、班级同学谈心等多种渠道对其所填家庭信息真伪性进行核实,重点考察其平时消费情况,与其所填写家庭情况相互印证。

建立起对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学生的惩罚制度,加大对其惩戒力度。我们应对在受资助过程谎报虚假家庭经济情况或者挥霍资助金等情况的学生进行追究,取消其本期助学金资助资格,追回资金,停止发放未发放金额,并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可以取消下一年助学金评选资格。

建立起合理监督举报体系。辅导员、班主任需面对学生的多,很难有效得知学生的一手情况,可开辟与学生沟通新途径,如公布监督邮箱,鼓励学生对不良风气进行匿名举报,实现老师与学生在双重层面上的监督,有效遏止不良风气。

2.2加强高校资助资源的优化配置

如何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量化,使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与获得资助适应,避免重复资助和资助不足,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学校应改变按照学生比例来分配资助资源的做法,对于优势学院、优势学科,应鼓励其去争取更多社会资源,相应减少其资源分配额度,将资源更多的注入到弱势学科。同时由于专业招生生源的差异,各学院各专业的经济困难学生比例和人

数不尽相同,学校可建立起专门的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分析后调整资源分配系数。学院内部则可对特殊困难个体进行专门建档,根据学生平时表现情况和家庭情况制定出资助细则,加大对家庭真正困难的学生的资助力度,避免资助平均化现象出现。

2.3加强高校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2.3.1加强诚信感恩教育

诚信意识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在大学生经济困难认定工作中无疑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辅导员应将诚信教育加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讲清楚一个班经济困难学生的正常比例,杜绝大半个班申请助学金的现象出现,更要多加宣传自立自强正面典型事例和助学贷款违约未还款的后果。这不仅利于大学生形成正面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利于资助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学生获得资助后,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应觉得受助是理所应当,应建立起社会责任感,懂得感恩,懂得回馈社会。如我院两名家庭经济困难大三学生承包了我院大楼的清洁工作,每月收入足以支付自己生活费。他们不仅自食其力,没有向学院申请其他资助,还将部分工资捐给了更加需要帮助的同学,在全院经济困难学生中起到很好的模范作用。2.3.2减少无偿资助比例,加强自立自强教育

助学金、困难补助等无偿资助,很容易滋长学生不劳而获的思想,不利于其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勤工助学,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问题的重要手段,学生需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酬劳。可通过增加勤工助学岗位,鼓励学生多参加此类工作,引导其树立自立自强意识,使他们在得到酬劳的同时提升自身能力,也有利于其更有效融入社会发展。

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或落后山區,教育资源匮乏,学习基础不是太好。而学校传统奖学金主要为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校级奖学金等,经济困难学生中可获得者少,未能起到资助作用。高校可减少助学金、生活困难补助等发放比例,拓展社会资金来源渠道,通过“以奖代助”,设立经济困难学生专项奖学金、自立自强奖等,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引导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立自强意识。2.3.3重视心理教育工作

高校的资助工作往往是以经济援助为第一要务,但经济困难学生往往存在自我认识偏差、情绪自卑、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并且由于攀比心理作祟,经济困难学生以贫困为辱,给资助工作带来困难。首先我们既要通过开设各种专题心理讲座、心理健康课程等在广大同学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学会心理保健方法,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和抗打击、抗挫折能力。其次也要对经济困难学生及时做好心理辅导,建立起专门的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做到“专人专档”,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做好他们的心理危机预警工作。再次我们可以安排经济困难学生从事办公室助管或者承担一些班级工作,“逼迫”其加强与他人交流,挖掘其内在潜力。这样不仅可使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锻炼,达到双重层面的扶贫,同时也有利于其建立自信心,减轻经济原因带来的心理压力。

3结语

总之,高校资助工作任重道远,是履现高校“决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承诺的重要体现。不断完善和发展资助体系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经济援助的同时,将资助体系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感恩诚信教育、自立自强教育相结合,使思想政治工作和经济援助有机结合,有效发挥资助育人功能,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双凤.我国高校资助体系发展历程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0,(3).

[2]李建峰.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0).

[3]李亚洲,向平.实施“以奖代助”政策,完善高校资助体系[J].企业导报,2011,(16).

猜你喜欢
困难资助家庭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8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选择困难症
恋练有词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中国火炬(2015年2期)2015-07-25 10:45:24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