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丽
花生,豆科落花生属1年生草本植物。因地上开花,地下结实故称落花生。别名:落地松、万寿果、番豆、无花果等。花生仁富含脂肪及蛋白质,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菜用花生也是人们喜食的蔬菜。现将生产中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1 菜用花生褐斑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及茎,初生褪绿小点,后扩展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病斑色浅,叶面呈暗褐色至茶褐色,背面颜色浅,病斑周围有很窄的亮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生出灰褐色粉状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称花生尾孢,属真菌界无性孢子类。子座多散生在病斑正面,深褐色。分生孢子梗丛生或散生在子座上,黄褐色,有0~2个隔膜,不分枝,直或略弯,孢痕明显。分生孢子顶生,无色或浅褐色,倒棍棒形,略弯。
发病条件:病菌以分生孢子座和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从花生叶片气孔或表皮侵入,22~23℃持续3~4天显症,1周后又产孢进行再侵染。25~28℃,相对湿度高于80%则易流行,北方多雨年份发病重,收获前2~3周进入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如桂花14号、辽宁立茎大粒、鲁花4号、花17号、花28号等。②病叶率15%,发病初期喷洒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600~1 000倍液或560克/升嘧·百菌清悬浮剂700倍液或68.75%恶酮·锰锌水分散粒剂(667平方米用50~75克,对水30~45千克)或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30~40克/667平方米,对水30~45千克喷雾)。也可用多复佳叶面肥与20%噻森铜1∶1混配防治菜用花生褐斑病、黑斑病、青枯病效果好。
2 菜用花用黑斑病
症状:又称花生叶斑病。黑斑病发生期晚于褐斑病,进入盛花期才开始出现较小黑点,黑褐色,叶两面颜色相同,老病斑上可见晕圈,病斑背面现黑色轮纹状排列的子座,湿度大时常出现灰褐色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霉层,多斑常融合成大斑块,叶柄、茎秆、果针染病产生长椭圆形凹陷边缘模糊病斑,多为1~6毫米。
病原:称落花生短胖孢菌,属真菌界无性孢子类。分生孢子梗褐色,丛生,有1~3个膝弯,分生孢子顶生,橄榄色,倒棍棒形至圆筒形,顶端钝圆,基部倒圆锥平截,基脐明显。有1~9个隔膜,多为3~5个隔膜。
防治方法:病叶率15%,发病初期喷洒30%戊唑·多菌灵悬浮剂600~1 000倍液或560克/升嘧·百菌清悬浮剂700倍液或68.75%恶酮·锰锌水分散粒剂(每667平方米用50~75克,对水30~45千克)或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30~40克/667平方米,对水30~45千克喷雾)。
3 菜用花生冠腐病
症状:又称黑霉病、曲霉病。多发生在苗期,常造成苗期缺苗10%~15%。茎基部染病产生略凹陷黄褐斑,边缘褐色,病斑扩展后表皮组织纵裂呈干腐状,最后仅残留纤维组织,维管束髓部变成紫褐色,病部长满黑色霉状物子实体。拔起病株易从茎基部断折。
病原:属真菌界无性孢子类。
防治方法:①轻病地与高粱、玉米、谷子等非寄主作物轮作1年,重病地轮作2~3年可减轻危害。②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浸泡花生种子24小时,中间翻动2~3次,使种子均匀吸收药液,防效好。③发病初期喷洒20%辣根素水剂,每667平方米用水剂3~5升,或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30~40毫升,对水30~45千克均匀喷雾。
4 菜用花生疮痂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及茎部。叶片发病,叶两面生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点,边缘稍隆起,中间凹陷,叶面上病斑黄褐色,叶背面浅红褐色,有褐色边缘。叶柄、茎上发病,初生卵圆形隆起的稍大病斑,长3毫米,多数病斑融合,造成叶柄和茎扭曲,上端枯死。
病原:称落花生痂圆孢菌,属真菌界无性孢子类。分生孢子盘褐色至黑色,垫状或盘状。分生孢子梗单根,密集在盘上形成一橄榄色绒状层。分生孢子椭圆形至纺锤形,单胞无色。
发病条件: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防治方法:①选用耐病品种。②提前预防,发现病株后立即喷洒40%氟硅唑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49%丙环·咪鲜胺乳油
1 000~1 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200倍液或30%苯醚·丙环唑微乳剂3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连续防治2~3次,隔5~7天1次。也可喷洒多复佳叶面肥与20%噻森铜悬浮剂1∶1混配,防治疮痂病兼治黑斑病、青枯病效果好。
5 菜用花生白绢病
症状:成株期危害茎基部、根、荚果、果柄等。初期茎基部变褐腐烂,病斑波纹状,受害组织腐烂、皮层脱落,剩下纤维组织,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绢丝状菌丝。天旱时仅危害花生地下部分,菌絲层不明显,后期菌丝上产生深褐色直径0.5~2毫米的球状小菌核。果柄、荚果受害呈湿腐状。受害种仁皱缩干枯。
发病条件:该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土壤或堆肥中及病残体上越冬。荚果、种仁也可带菌成为初始菌源。行间郁闭潮湿越冬菌核或菌丝直接从表皮或伤口侵入花生茎基部分泌草酸杀死病组织,引发该病。连作地、酸性土壤、施用带菌肥料则发病重。
防治方法:①重病地与禾本科作物、百合科蔬菜进行2~4年轮作。②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对偏酸性土壤667平方米施石灰100千克左右,采用高畦或起垄种植,深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可减轻发病。增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硫酸钙、硝酸钙和钾肥,提高花生抗病力。③发病初期喷洒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腐霉利悬浮剂1 000倍液。
6 菜用花生锈病
症状:主要危害花生叶片、叶柄、托叶、茎秆、果柄及荚果。叶片背面初生针头大疹状褐斑,叶面生黄色小点,后叶背现黄褐色圆形夏孢子堆,有一窄黄晕。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露出铁锈色粉末状夏孢子。
病原:属真菌界担子菌门。花生叶片上产生夏孢子堆,散生或群生在叶背,圆形,直径0.3~0.5毫米,早期裸露呈粉状,朽叶色。夏孢子近球形,黄褐色。冬孢子堆栗褐色,冬孢子短椭圆形,褐色,两端圆,柄无色,很短。
防治方法:增施磷钾肥。选用抗病品种。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蔓及自生苗。发病初期喷洒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或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 500倍液或55%硅唑·多菌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20毫升/667平方米,持效期长。
7 菜用花生田蛴螬
蛴螬是花生田的金龟甲幼虫的统称,是花生的主要害虫。近年危害日趋严重,主产区主要种类有暗黑鳃金龟的幼虫、大黑鳃金龟甲幼虫、拟毛黄金龟幼虫等。危害趋重原因:一是种植结构调整,花生、大豆、瓜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该虫成虫、幼虫提供了特有利的滋生场所和食源植物;二是近年随生态环境的治理,退耕还林和环境绿化力度加大,林区和道路村庄绿化面积不断扩大,为成虫提供了取食、繁殖场所,该虫喜在杨、榆、桑树等上产卵,受害也重;三是随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大量未腐熟的畜、禽粪便不合理堆放,也为蛴螬的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玉米秸稈还田后,未腐熟秸秆成为蛴螬的良好饲料,有利蛴螬繁殖;五是气候因素,春季干旱少雨、秋季多雨有利蛴螬发生;六是随农药大量使用,许多天敌昆虫被杀灭,造成蛴螬大发生。
防治方法:在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基础上,强调蛴螬的防治方针:田中害虫田外治,地下害虫地上治。①花生种植区每个村要有1名农民技术员按季节、时令,定期组织菜农掌握防治蛴螬技术。②作好虫情测报,指导适时防治。③抓住关键时期做好成虫防治:一是在田边种植蓖麻等毒杀取食的金龟甲;二是利用成虫趋光性直接诱杀;三是成虫盛发期把鲜榆树枝用氯氰菊酯、敌百虫处理后插入花生田内,每667平方米4~5把,诱杀成虫,也可在榆树枝上喷洒毒死蜱,可有效防治成虫。④抓住不同时期科学防治幼虫。一是药剂拌种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按药、种比1∶10拌种或用47%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乳剂按1∶3 500的药种比均匀拌种,晾干后播种。也可用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80毫升,加水50~200毫升先拌成糊状,再与10千克花生种子拌匀阴干后播种,防蛴螬效果好。二是土壤处理。在卵孵化盛期和低龄幼虫期用毒死蜱颗粒剂500~700克或5%颗粒剂2 500克,均匀混细干土28千克制成毒土,均匀撒施。三是制成霉饵防治幼虫。用炒熟的谷子或芝麻+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混匀,晾至半干,下午撒在花生田,随即浅耕,或每667平方米用40%辛硫磷乳油0.5千克对水1 000千克灌墩,可用效防治蛴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