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产品定价改革破冰,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将让农产品交易恢复市场活力。
6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保护农民利益前提下,推动粮食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和农业补贴政策逐步向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转变。此前,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的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已经开始试点。与此同时,持续多年的棉花、大豆临时收储制度正式谢幕。
2008年,国际大豆、棉花价格暴跌,为了维护农民利益,国家先后对大豆、棉花采取托市收购的方式稳定生产。初期效果立竿见影,但收抛储政策常态化的负面效应已经严重干扰了市场。由于国内收储价格不断上升,国际价格一路下行,大豆、棉花的国内外价格严重倒挂。政府不但很难顺价销售,财政补贴占用资金增加,产业链上下游价格关系的扭曲还使得下游企业亏损严重,市场低迷。
而目标价格政策既能发挥市场对供需与价格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恢复相关产业活力, 还考虑了政府必要的补贴,体现了对农民的扶持和保护。以大豆为例,今年国家公布的目标价格为4800元/吨,当市场价格低于这个数字时,根据二者的差价对试点地区生产者给予补贴,补贴额与种植面积、产量或销售量挂钩。反之,若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则不发放补贴。
不过,由于目标价格改革并没有成功经验,在政策实行范围、具体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上,还得“摸着石头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