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漪
以膜技术为核心的污水处理工艺,在世界各国已经成为解决污水深度处理的金钥匙。作为拥有这把金钥匙的碧水源,十几年间通过自主研发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提供以膜法水处理为核心的整体技术和工程解决方案,解决“水脏、水少、饮水安全”等水环境问题,为国内水处理行业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攻克水处理难题
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首次使用的膜处理技术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奥运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让拥有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市政工程水资源管理博士学位的文剑平深受启发。因而当第二年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他便决定放下在当地待遇丰厚的工作,带着家人回国,开辟一片全新的领域。但当时膜处理技术的价格还很高,许多人都担心国内的城市是否用得起如此昂贵的设备,文剑平则认为如果自己所掌握的膜技术在北京能够成功应用,那么便可以就此推广到全国各地。
回到北京后,他和几个合伙人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办了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污水再生利用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其核心还是技术的突破。污水深度和超深度处理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因素。”董事长文剑平表示,自己和团队很快发现国内的水污染情况比国外更为复杂,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污水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低,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严重,导致水源不断被破坏,而传统净水工艺只能以增加投氯量达到消毒目的,由此增加了城市自来水中消毒副产物含量,目前已在自来水中检测出170多种消毒副产物,其中大部分是致癌物质,长期饮用必将对人体产生危害。此外,大部分城市的水净化厂工艺落后,缺乏深度供水净化能力,一旦水源受到污染便被迫停产减产,无法保障城市供水的需求,加之供水管网老化、锈蚀等原因,自来水的二次污染问题也比较突出。与此同时,国际上以膜为核心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来到中国则存在“水土不服”,同时价格成本过高,也让人望而却步。因此只有完全掌握了膜核心技术,才能掌握未来国内污水处理的主动权。
经过多年研发与创新,目前碧水源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PVDF增强型微/超滤膜、超低压反渗透膜以及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攻克了“膜材料研发、膜设备制造和膜应用工艺”三大国际技术难题,是世界上同时拥有上述三项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少数企业之一。其中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采用集成式、集约化设计理念,具有强化脱氮除磷效果,减排效果远超传统工艺。而且MBR工艺的污泥产量少, 可从源头减少污泥的产生量,降低污泥处置的费用,减少二次污染。整个工程可实现从进水到出水的全程自动控制,维护简单,有效减少人力成本。以MBR为核心的工艺处理,配合超低压反渗透技术,其出水水质可达到地表Ⅲ类水,而这是传统工艺难以实现的。
使用MBR工艺技术进行污水处理可以在实现Ⅳ类高品质再生水的同时,减少COD、氨氮的环境负荷超过40%;如果进一步应用超低压反渗透技术,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实现污水变成新水源,可进一步提高COD、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的减排。以北京市清河再生水厂二期为例,该水厂应用MBR工艺技术,投资额为4亿元,与出水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的传统工艺投资额基本相当,而一天的运行成本仅比传统工艺增加1.5万元,平均每吨水增加成本0.1元。
重点项目显身手
从最初的技术研发到如今旗下拥有近30家下属企业的上市公司,碧水源的发展伴随着参与诸多重点工程项目,在国内水处理领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目前,碧水源已完成数千项污水资源化工程,总规模近1000万吨/天,每年可为国家新增高品质再生水近40亿吨,在太湖流域、滇池地区、南水北调丹江口水源保护地、北京奥运龙形水系工程以及国家大剧院水处理工程、高碑店再生水厂工程等国家水环境重点治理工程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在逐步成为行业领军企业的这一过程中,碧水源的艰辛外人很难体会到。由于创业初期,国内在膜技术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市场很难开拓。为了提高“膜技术”的认知度,碧水源只能采取“先推出示范项目,然后再收钱”的经营策略,以此打消市场对于这项技术的质疑。“那时候碧水源的官司不断,曾经有一年总共打了11场官司。虽然我们全赢了,但欠款的开发商都是短期项目公司,最终也没拿到钱。” 碧水源副总裁何愿平说,按照惯例,碧水源在拿到预付款后便开始施工,但是经常遇到项目竣工了对方却不结清尾款的情况,这让资金链紧张的碧水源不得不将对方告上法庭。
尽管如此,“示范项目”不断问世为碧水源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机遇,也迎来了首个重点项目国家大剧院水处理工程,这迅速扩大了碧水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于是企业开始争取水处理要求更高的密云水库处理工程,但要想得到这个万吨级的项目并不容易。除了获得多个政府部门的认可,企业还为当地制定了水景观以及后续的房地产开发方案。最终历经两年的谈判,企业获得了这一项目。此后,碧水源又先后接手了引温济潮奥运配套工程、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龙形水系自然水景工程等重大工程。
“昆明的滇池污染非常严重。国家和地方各级领导都很着急,当时我们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研究滇池的状态以及昆明全市的用水情况,并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当地领导看过方案后,第三天就带着人来到北京的碧水源总部,经过双方的技术交流和密云水厂项目展示,最终决定采取我们治理昆明滇池的方案。”正如文剑平在创立碧水源之前设想的那样,MBR技术在北京的声名鹊起为企业走向全国打下了基础,也由此拉开了MBR技术在国内大规模应用的序幕。
企业基因决定成长方向
污水处理行业由于其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长期以来,这一行业均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经营机制较为固化。在文剑平看来,目前民营企业已成为创新主体,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可将民营企业引入到污水处理行业,为污水处理行业带来技术创新,形成竞争,激发国有及经营主体的活力。
按照“厂网分离”模式,今年北京市将继续推进污水领域市场化建设,包括门头沟、通州张家湾、顺义牛栏山、大兴天堂河、延庆城西等5座郊区新城的再生水厂采用特许经营模式进行市场化建设,计划吸引社会资金10亿元。其中碧水源在今年年初中标门头沟再生水厂二期项目,计划采取BOT合作模式,目前正处于前期规划阶段。
所谓“厂网分离”,主要是指由于管网不具备运营功能,投资金额和建设难度均较大,需要较强的协调性,因此这部分工作主要由政府来做,然后引入社会资本建厂运营,利用先进技术建造污水治理系统,促进城市再生水系统的良性循环。这种特许经营模式可为政府缓解资金压力,并让其获得更好的服务。对于参与投标,最终中标的原因,总经理戴日成认为,碧水源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在北京推出了十多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了北京市污水处理地方标准的提高。作为一家在北京成长起来的企业,在提供核心技术和研发制造产品层面,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注。
目前碧水源在全国多个城市拥有许多再生水厂项目。“碧水源天生的基因就是要成为一家对社会有意义的公司,目前,这一基因让碧水源成长为现在的模样,未来它还会基于此发展壮大长成另外一个模样。”对于碧水源的未来,文剑平表示,希望三年后它能够达到1000亿市值,而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整个团队在研发环保核心设备、膜材料以及工艺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完善产业链,通过资本经营运作购入一些优质的污水厂。同时他还表示,目前针对不同家庭的用水需求,碧水源已开发出净水机、迷你水厂和直饮机,具备滤芯寿命显示、内置物联网GPRS报警系统、24小时在线服务等先进功能。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采用自主核心膜技术的碧水源家用净水机也将会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碧水源在进军国际市场,制造生产国际标准产品的同时,还会考虑在全球范围内收购或并购先进的环保技术设备公司。